很多家長都關心寶寶的缺鈣問題, 因為這不僅影響寶寶的健康, 還關係到寶寶的生長發育。 寶寶缺鈣的重要原因既跟寶寶日常的飲食有關, 又和寶寶的快速生長相關, 同時寶寶的戶外活動頻率這些都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鈣質。 1-3歲的寶寶如果缺鈣, 就會表現出各自各樣的症狀。
幼兒缺鈣的常見症狀1.一歲後的小孩如果缺鈣, 往往會表現為出牙晚, 甚至在1歲半時仍未出牙。 同時還表現在前鹵門閉合延遲或者1歲半後仍不閉合, 牙齒不整齊或者說不夠堅硬, 咀嚼食物方面有困難等。
2.如果孩子在夜間容易突然驚醒,
Advertisiment
3.如果寶寶嚴重缺鈣, 就會導致肌肉肌腱鬆弛。 如果是脊柱肌肉鬆弛, 往往會引起小孩駝背;如果是腹壁肌肉、腸壁肌肉鬆弛, 往往可能引起腸腔內積起而導致小孩腹部成蛙腹狀。 以至於小孩動作和智力這些都發育緩慢。 1歲後的寶寶開始學會走路, 如果缺鈣的話, 會導致寶寶骨質的軟化, 使寶寶在站立時因為下肢骨質疏鬆而出現我們常見的“O”形腿或著“X”形腿,
Advertisiment
4.入睡後頭部多汗而出現枕禿圈等都是寶寶缺鈣的表現。 如果不是因為天氣炎熱或者環境的原因, 寶寶還出汗比較多, 並且在入睡後頭部多汗而出現枕禿圈, 這些都可能是寶寶缺鈣的症狀。
什麼季節補鈣最好夏季, 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高峰期, 當然也是補鈣的黃金季節。 給寶寶進行合理正確補鈣,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光線照射充足, 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 而維生素D對鈣、磷的吸收有著積極的促起作用, 可以幫助腸道內鈣的吸收, 促使鈣在骨骼中沉積, 減少鈣經過腎臟的排泄。 缺少了維生素D, 吃再多的鈣也吸收不了多少, 骨骼內也不會沉積更多的鈣。
Advertisiment
所以小編建議在春夏季節應讓孩子多曬太陽, 孩子的皮膚經日光照射後可以生成維生素D。 而在秋冬季節日光照射不充足、孩子戶外活動少的情況下應注意額外補充一些維生素D。 同時還應多攝入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類、牛奶、奶油、魚子、蛋黃等)。
何時開始補鈣給寶寶補鈣要切忌過早, 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補鈣, 可導致寶寶出現腹瀉、消化吸收不良等狀況。 同時心貝育兒親子網提醒:攝入過多的鈣質, 也可能導致骨質過度鈣化, 機體骨骼過早成熟, 而造成個頭矮小等後果。
一般說來, 如果母親在孕期有腿抽筋、營養素攝入不全, 或寶寶沒有母乳餵養, 並出現了營養不良等, 宜從生後2個月後開始補鈣。 如果寶寶生長發育良好,
Advertisiment
如果是藥補, 一般持續到2歲左右。 由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能夠吃的食物越來越多, 鈣源得以擴展, 同時寶寶的生長速度也開始減緩, 再加上寶寶的戶外活動量增大, 接受太陽照射的時間延長, 因而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可以停止藥物方面的補鈣。 至於食補, 則要堅持下去, 以滿足寶寶後續生長發育的需要。
媽媽注意 6類寶寶要考慮補充鈣1.冬季出生的寶寶;
2.早產兒;
3.媽媽在孕期、哺乳期缺乏維生素D和鈣;
4.雙胞胎;
5.生長發育較快的寶寶;
6.經常腹瀉的寶寶;
兒童補鈣要時刻注意的6提醒1.補鈣不易過量:孩子的補鈣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年齡來的, 每個年齡階段寶寶的鈣攝入量也不一樣。 如果鈣攝入量過多,
Advertisiment
2.不要空腹補鈣:空腹補鈣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利鈣質的吸收。 鈣片或者鈣劑之類的補鈣產品建議是在飯後或睡前服食以保證鈣質的吸收。
3.孩子長得快更需要補鈣: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得越高就不需要補鈣了, 事實恰好相反。 原因就在於孩子長得越高, 骨骼所需的鈣質就越多。 如果鈣攝入量不足, 往往就會造成缺鈣而導致骨骼容易受傷。
4.選擇合適的補鈣產品:在給寶寶選擇補鈣產品時, 不要盲目選擇。 既要看清楚鈣元素的含量、吸收率等, 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選擇那些含鉛的補鈣產品。 如果家長自己不清楚, 可以選擇諮詢相關醫生來進行篩選和購買。
5.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決定著鈣的排出量的多與少。飲食中鹽的攝入量越大,鈣的吸收越差,尿中鈣的排出量越多。因此,減少鹽的攝入就等於補鈣。尤其是要控制好小寶寶對鹽的攝入量。
6.補鈣要補鎂:當鈣與鎂兩者按2∶1的比例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與利用。可是大部分家長往往注重補鈣,卻忘了補鎂,導致寶寶體內鎂元素不足,進而影響了鈣的吸收。鎂在以下食物中較多,像堅果、黃豆、瓜籽、穀物、海產品等鎂的含量就比較多。
常見鈣的分類1.碳酸鈣:不但鈣含量高吸收好,並且價格便宜副作用小。吸收率可達到40%,是人們接觸最廣泛的一類鈣。由於寶寶的胃酸偏少,而碳酸鈣便鹼性,因而一般不給寶寶選擇這類鈣劑。
2.乳酸鈣:鈣含量低,但是容易溶解,例如葡萄糖酸鈣。但是由於鈣含量低,因而食用量較大。
3.活性鈣:水溶液屬強鹼性,儘管鈣含量高,但對胃腸刺激性大,因此這類鈣不去適合年老胃酸缺乏者。建議與食物同食以減少腸胃刺激。
4.有機鈣:常見的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就屬於這一類製劑。其吸收也不需要胃酸參與,吸收較好。對於那些胃酸缺乏的人來說,選擇有機鈣就會更好。
5.枸櫞酸鈣:常見的泡騰片就屬於這一類鈣。因其吸收不依賴胃酸,水溶性較好而適用於大眾。含鈣量也可達21.1%。
6.磷酸氨鈣:鈣含量可達23.3%,是日本常用的一種補鈣產品。其缺點是磷含量較高,吸收較難。含鈣量和價格屬中等。
5.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決定著鈣的排出量的多與少。飲食中鹽的攝入量越大,鈣的吸收越差,尿中鈣的排出量越多。因此,減少鹽的攝入就等於補鈣。尤其是要控制好小寶寶對鹽的攝入量。
6.補鈣要補鎂:當鈣與鎂兩者按2∶1的比例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與利用。可是大部分家長往往注重補鈣,卻忘了補鎂,導致寶寶體內鎂元素不足,進而影響了鈣的吸收。鎂在以下食物中較多,像堅果、黃豆、瓜籽、穀物、海產品等鎂的含量就比較多。
常見鈣的分類1.碳酸鈣:不但鈣含量高吸收好,並且價格便宜副作用小。吸收率可達到40%,是人們接觸最廣泛的一類鈣。由於寶寶的胃酸偏少,而碳酸鈣便鹼性,因而一般不給寶寶選擇這類鈣劑。
2.乳酸鈣:鈣含量低,但是容易溶解,例如葡萄糖酸鈣。但是由於鈣含量低,因而食用量較大。
3.活性鈣:水溶液屬強鹼性,儘管鈣含量高,但對胃腸刺激性大,因此這類鈣不去適合年老胃酸缺乏者。建議與食物同食以減少腸胃刺激。
4.有機鈣:常見的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就屬於這一類製劑。其吸收也不需要胃酸參與,吸收較好。對於那些胃酸缺乏的人來說,選擇有機鈣就會更好。
5.枸櫞酸鈣:常見的泡騰片就屬於這一類鈣。因其吸收不依賴胃酸,水溶性較好而適用於大眾。含鈣量也可達21.1%。
6.磷酸氨鈣:鈣含量可達23.3%,是日本常用的一種補鈣產品。其缺點是磷含量較高,吸收較難。含鈣量和價格屬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