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之後, 教育成為了家長的頭號難題。 為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總希望捉住什麼“敏感期”往孩子腦袋裡塞多一點再一點。 學習, 學習, 再學習。 有錢的家長把孩子送機構讓別人教, 有閑的家長做全職媽媽自己上崗, 皆為孩子操盡了心機。 一件小事, 一個特別的時期, 令我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其實學習是件隨時隨地隨意的事情, 根本不需要太刻意。
在睿生病的這一個星期, 幼稚園自然是不用上了, 所有“學習”都擱到一邊去吧。 但媽媽萬萬沒有想到, 睿居然在患病期間學到了不少東西。
Advertisiment
高燒40度之下, 除了使用口服退燒藥, 媽媽還為睿進行了物理降溫。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冰敷和酒精散熱。 把水放到冰箱裡冷凍變成了冰塊, 給睿敷過額頭和手腳之後, 冰遇熱又變回了水。 睿看在眼裡了, 高興地稱自己是“魔術師”, 能把水變冰, 冰變水。 正巧這幾天又在下雨, 媽媽就趁機給他講解水的三種形態。 儘管“水蒸氣”不能被我們清晰所見, 但從雨的形成開始講, 睿通過了自己的感知完全領悟了水的迴圈之旅。 在使用酒精散熱降溫之後, 睿的精神回來了, 就會問媽媽為什麼塗酒精後會涼涼的。 這樣, 酒精的揮發性就在他自己的實踐感知中明白過來了。
吊針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從排隊扎針到藥水滴完, 每趟都得耗上三四小時,
Advertisiment
在睿患病的期間, 全家人都為之累跨, 令媽媽異常感動的是睿知道迎難而上, 也懂得了感恩。 睿會自己給自己打氣“睡醒之後我就康復了。 ”他會對為他診治的醫生及替他扎針的護士說“謝謝”, 也會不時哄一下家人“你們對我真好!”, 走不動的時候會徵求一句“能不能抱抱我?”這些話都是睿自己發自內心說出來的,
Advertisiment
回顧這五天, 真的很難過, 然而卻讓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長, 學習是隨時隨地隨意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