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 有家長向本報反映:孩子所在幼稚園的大班老師要求孩子每天回家寫生字。 這位家長很苦惱, 不知幼稚園做法是否正確。
不少幼稚園園長也反映, 為了讓孩子在學習上能領先一步, 不少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幼稚園時就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最好能認點字, 會點算術……在大班的小朋友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的時候, 幼教小學化的話題再次擺在家長和幼稚園面前——
在很多幼稚園裡, 一些小學一年級才接觸的課程, 已經在要求幾歲的孩子似懂非懂地機械記憶。 “幼稚教育小學化”之風正有愈演愈烈之勢。
Advertisiment
家長之聲
月月媽媽:幼稚園在課後佈置大量的抄寫生字、算數學題等作業。 月月回家要寫10個生字, 每個生字10遍, 加上英文和算術作業, 每天要花去三四個小時, 都沒有時間去玩, 導致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驟然下降, 我們做家長的也不知如何是好。
娜娜媽媽:我怕娜娜被別人落下, 看到別的孩子學寫字, 就想自家孩子也應該開始寫了;老師佈置的作業, 只能強迫孩子去完成。 也不敢給老師提太多意見, 怕老師對孩子不好。
分析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第五條規定:幼稚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基本人格和權利,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
這種急功近利的小學化教育, 至少造成三個方面的危害。
損害幼兒心理健康
幼稚園的“小學化”教育模式不僅會給幼兒增添沉重的心理壓力, 同時也束縛了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像能力。 在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過程中, 素質教育在幼稚教育上的體現是培養孩子的興趣, 比如識字只要孩子會“識”即可, 不要盲目教孩子“寫”, 以免教育不當讓孩子生厭, 要讓孩子擁有自由想像的空間和健康、輕鬆的心理狀態。
錯過“關鍵期”
Advertisiment
幼稚園應該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玩”應是他們在幼稚園的主要活動。 在玩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具備堅韌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務。 只有這樣, 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以後才不會怕上學。
擾亂小學教學秩序
由於各個幼稚園不同程度地提前進行小學化教育, 造成小學入校新生基礎參差不齊, 讓小學一年級老師難以教學:照顧基礎低的, 學過的學生根本就不想學;遷就基礎高的, 沒學過的學生又聽不懂。 這種情況常使小學教師無所適從。
讓這些小學教師更為苦惱的是:幼稚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的種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