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能發出各種聲音, 而且音調有高有低。
2.能聽和辨別聲音的方向, 並且有了聽覺選擇性, 對某些聲音予以注意, 而對另一些聲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為, 特別是模仿發聲及發聲時的方式。
4.會想像, 對不呈現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遊戲反映出來。
5.認識熟悉的事物, 當大人蓋住眼前的實物時, 小兒會尋找。
小兒開口說話猶如打破堅冰一樣, 是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 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當小兒具備上述5項技能時,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一、儘量使小兒感到快樂和有趣
教語言不是枯燥的模仿。 那種父母說, 孩子學的單調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 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絕。 因為有些語言, 特別是那些較難理解或較難發音的詞語, 兒童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出來的, 如果父母硬逼著他們“鸚鵡學舌”, 只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痛苦, 失去對學語言的興趣。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 父母先要發現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 這可能包括吃的東西, 如霜淇淋、糖果或飲料等。 當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項任務, 父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獎賞他們, 但更多的是要有語言、用父母快樂的表情、用擁抱或親吻的動作來對孩子表示鼓勵。 還要注意的是, 父母一是要根據小兒的年齡特點安排遊戲時間的長短;二是要不斷變換遊戲內容,
Advertisiment
二、控制教學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習新的語言, 首先要學會控制孩子學習的情境, 使小兒能夠配合, 注意力集中並感興趣。 其實, 年幼兒童在學習時的分心是很常見的, 關鍵是如何把握住孩子, 切忌硬逼或訓斥。 比如, 當孩子在學習中不合用或表現不好時, 父母可以不予理睬,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也不說, 自己只管繼續遊戲;如果孩子此時把玩具亂扔在周圍, 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 離開房間幾分鐘後再繼續;如果小兒仍然調皮搗蛋, 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 結束遊戲。 這樣, 孩子會很快懂得自己做錯了, 不等玩具收拾好, 就會回到父母身邊再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三、教語言的同時,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父母在教孩子學語言時, 一則自己不要自顧自地說, 因為這會使孩子只聽而無機會說;二則不要提問題太多, 因為孩子在諸如“這是什麼”一類的問句中, 並不能學到什麼語言, 反而增加他們的緊張;三則不要使用複雜的語言教孩子, 而要使用短句, 並且突出所教的單詞, 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則是不要只說不演示。 在教孩子說話時, 父母要充分調動視、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 還要輔以相應有盡有動作, 使孩子懂得說話的意思。
四、每天定時教小兒
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遊戲, 在遊戲中教孩子說話。 所定的時間可因人而異。 開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五、選擇最佳的學習時機
父母應當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學習時機進行語言教學。 所謂最佳的學習時機, 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較集中的時候, 這樣, 效果就會好一些, 孩子學的東西也會更多一些。 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時候教語言, 往往事倍功半。
六、重點突出, 反復練習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小兒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 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 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七、小步驟前進
學習語言時, 父母要把目標化整為零, 每一步要分得較細, 使孩子在學習中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步驟與步驟之間跨度較大, 孩子就會遇到困難, 挫傷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例如,當小兒只會少數稱呼時,父母就著重于疊詞或單詞的教學;當小兒不會發“K”音時,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的口舌運動,先發“a”或“e”的音,逐漸過渡到“K”音等等。
八、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為孩子的開口,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九、記錄進展情況,看到小兒的進步
在孩子未開口之前,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一點,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對於能說話的孩子,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彙的性質,是名詞還是動詞,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回饋資訊。
例如,當小兒只會少數稱呼時,父母就著重于疊詞或單詞的教學;當小兒不會發“K”音時,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的口舌運動,先發“a”或“e”的音,逐漸過渡到“K”音等等。八、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為孩子的開口,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九、記錄進展情況,看到小兒的進步
在孩子未開口之前,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避免這一點,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對於能說話的孩子,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彙的性質,是名詞還是動詞,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回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