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閱讀,不只是安靜的坐著

很多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 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坐不住怎麼辦? ” “一本書還沒讀完, 他們就跑掉了怎麼辦? ”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寶寶, 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 有時候, 要安安靜靜地坐著讀完一本書, 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 讀書就一定要安靜地坐著嗎?答案是“不” !因為好的圖畫書作者, 一定是孩子的知音, 他們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讀得專注、讀得興奮、讀得手舞足蹈。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鼓勵孩子們站起來、動起來、玩起來的書, 就會明白!

第一本書, 是美國圖畫書六師艾瑞卡爾的《從頭動到腳》,
Advertisiment
這是一本專門為1~3歲寶寶創作的紙板書。

翻開書, 我們會看到一隻企鵝在向孩子發問:“我是企鵝, 我會轉頭。 你會嗎? ”而站在一旁的那個孩子, 一邊把頭轉過來, 一邊自信地說:“這個我會! ”就像這樣, 書中畫出了十二種不同動物的“招牌動作”:大象會躁腳、大猩猩會捶胸、野牛會聳肩膀……你想好要怎樣和孩子一起讀這本書了嗎?

對, 就像動物們那樣, 和孩子一起轉轉頭、彎彎脖子、動動腳、扭扭屁股、踢踢腿……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 書中的有些動作可能還有些難度——我們在共讀活動中發現, 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聳肩膀, 而像驢子那樣把雙手撐在地面上、把腿往空中踢起來更是高難度動作,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體會到遊戲的快樂。

Advertisiment
他們會一邊嘗試, 一邊尖叫、歡笑, 整個閱讀的過程, 就是一場歡樂的親子遊戲!

也許不少父母都會有一種誤解, 覺得讀書就是要讓孩子學習知識。 其實, 在早期閱讀階段, 知識的習得並不是我們預設的目的, 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 或者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式的收穫。 那麼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從而喜歡上與書本打交道;是培養孩子自信、專注、堅持等良好的品質。 以這本書為例, 通過一次次地大聲重複“你會嗎? ” “這個我會! ”孩子的心中會充滿自信和愉悅。 正是這樣的自信和愉悅, 鼓勵著他們逐步開始學習舞蹈、體操, 甚至其他更複雜的運動技能;同時, 他們也學習到了各種動物的名稱和習性、各種身體部位及動作的說法;他們還能學習到認真傾聽、集中精神、聽從指揮……當然,

Advertisiment
這個過程還能大大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第二本書來自日本創作者來津祐介, 叫做《變色龍捉迷藏》。

這本書運用抽拉以及轉盤的設計, 讓這個關於愛的故事變得格外有趣。

書中的主人公巴弟是一隻變色龍, 他可以很快地改變身上的顏色。 巴弟想找他的朋友花花玩, 可是她躲在哪裡呢?在草叢裡嗎?把抽拉條往外一拉, 孩子會發現, 哇, 一條紅色的蛇出現了!同時, 機智的巴弟也變成了青草的顏色, 他躲起來了!接著, 巴弟又遇到了大野狼和鱷魚, 並運用他的變色本領一次次化險為夷。

Advertisiment

最後, 隨著巴弟的深情表白, 花花終於出現了——抽拉條往上一拉, 緋紅著臉的花花羞答答地現身了。 最後, 巴弟要和花花一起玩變色的遊戲, 孩子們可以用他們的小手迅速轉動轉盤, 讓花花和巴弟變成彩虹的顏色!聰明的作者用極具互動性和遊戲性的設計深深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對於這樣的書, 他們怎麼會輕易扔下它跑開呢?

法國作者埃爾維杜萊也是深諳此道的創作高手。 他的經典之作《點點點》同樣是以“故作”來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按一按、摸一摸、搖一搖、吹口氣、拍拍手……孩子會驚奇地發現, 只要他們按照指令做出動作, 並且翻到下一頁時, 書上的點點們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它們一會兒變色、一會兒變多、一會兒變少、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跑得到處都是、一會兒又乖乖地回來了,

Advertisiment
就像變魔術一樣。 爸爸媽媽們可以用興奮的語調來指引孩子完成這個閱讀遊戲, 並結合語言速度、節奏的變化, 製造出遊戲中的緊張和懸疑感。 “很好, 再按一下!非常棒! ”書中充滿鼓勵的文字, 會讓這個遊戲變得更加激動人心, 孩子們會願意一玩再玩, 並且發現, 書本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枯燥!

所以, 如果你發現孩子不能安靜地坐著讀完一本書的話, 不如就從這樣富於動感的書出發, 通過歡樂的遊戲, 讓孩子瞭解到:閱讀, 原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啊!

而這樣的書, 也會給予父母非常重要的啟發:不要讓閱讀變成孩子的任務或者負擔。 給孩子閱讀的快樂, 才是早期閱讀的第一要義。

才是早期閱讀的第一要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