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1—2歲)大腦的發展和感覺運動

2歲的蘭蘭正依偎著母親, 一起看著一本圖片書。 她指著書中的圖片說道:“勺子、球、牛奶、鞋子”。  

“對了”, 蘭蘭的母親說, “很好, 蘭蘭”。 她們翻到下一頁, 蘭蘭說出了每樣物體的名稱。 當看到一隻小羊時, 她好象不記得了。 這時母親說:“蘭蘭, 那是一隻小羊, 它在叫‘咩、咩’”。 蘭蘭抬頭看著母親, 也叫道“咩”。  

蘭蘭的母親發現, 女兒忘了她曾見過小羊, 所以決定和丈夫一起帶蘭蘭去動物園。  

1. 說出名稱:智力的反映 

蘭蘭能說圖片中物體的名稱, 說明她的智力正在發展。 她看到這些物體, 能回憶起來, 並說出名稱。  

很長一段時間裡,

Advertisiment
蘭蘭的父母一直在給蘭蘭讀書。 蘭蘭剛會站時, 就喜歡看圖片。 從那時起, 他們就指著圖片上的物體, 口中講著它的名稱。 有時, 蘭蘭會模仿著, 指著圖片, 咿咿呀呀地發著聲音。 現在, 蘭蘭已有好幾本書了, 還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讀。  

2. 大腦發育 

在胎兒期到滿2歲期間, 大腦的體積生長得很快, 其中控制動作協調、平衡的部分發展得更早更快些。 無論是在胎兒期, 還是出生之後, 為了大腦的正常發育, 必須有豐富的營養, 必須刺激智力和感官, 同時避免頭部受到嚴重傷害。  

大腦的功能 

思維和認識是大腦的功能。 人類大腦的發展、使用要比其他物種先進得多。 心智發展、智力發展和認知發展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 都被用來指大腦的思維和認識過程的生長。

Advertisiment
 

大腦刺激 

蘭蘭還是嬰兒時, 她的大腦就不斷地受到刺激的轟擊, 這些刺激被她的五官(眼睛、耳朵、皮膚舌頭和鼻子)所接受。 通過視、聽、觸、味、嗅而接受的資訊被記錄、貯存在大腦中, 大腦比我們迄今所有的電腦都要複雜。  

蘭蘭看書時, 每一幅圖片都是她的眼睛所接受的一個刺激, 其中的資訊自動地到達大腦。 結果, 貯存在她腦中的, 就是圖片上物體的名稱。 以後看到這個物體時, 通過回憶她記起了這個詞, 由大腦傳到聲帶、嘴和舌頭, 最後說出這個詞。  

讓蘭蘭看圖片, 教她識字、學字, 引起她思考, 這些本身就是刺激。 蘭蘭聽著、看著, 訊息通過耳朵被傳入大腦。  

蘭蘭都曾接觸過圖片上的多數東西, 比如她看過、聽過、拿過、嘗過或嗅過。

Advertisiment
看圖能幫她瞭解這些事物, 而上述這些感覺經驗卻能更好地幫她理解這些物體。  

感覺運動階段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把兒童從出生到2歲期間的思維能力稱為智力發展的感覺運動階段。 感覺是指五官感覺;運動是指在物理上操縱客體。 1——2歲幼兒會把東西放進嘴裡, 會把它舉起來、扔出去、摔下去等。  

孩子是通過操縱客體、運用感官探究環境來發展智力的, 智力的發展又幫助他領會到與客體有關的新事物, 以及思考客體的新途徑。 皮亞傑博士是在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仔細觀察後, 提出這些觀念的。  

1——2歲幼兒已經懂得, 客體即使不在視線之內, 也會繼續存在。 比如, 1——2歲幼兒開始懂得, 即使父親不在房間裡,

Advertisiment
也仍然是存在的。 同時他也開始意識到, 在她所處環境之外還有空間。 有個2歲孩子, 她的祖父, 外祖父都來參加她的生日午餐,孩子看著老人敬畏地說道 :“我有兩個爺爺, 我有兩個爺爺”。 在這之前, 她都是單獨地和一個祖父打交道, 他們的一起出現, 為她解開了一個迷。  

1——2歲幼兒的思維是非常自我中心或利已的, 即他總是聯繫自己來學習、看待每件事物。 比如, 20個月的慶慶偶然踩了

母親一腳, 母親叫了一聲“哎喲”, 慶慶就高興地大笑起來。 這事沒有傷害他, 他也就不能理解母親的疼痛, 反而很好笑, 因為它意外地引起了母親的一聲大叫。  

總之, 智力的發展取決於大腦的發展。 大腦的發展始於胎兒期, 並在生命的頭2年一直繼續,

Advertisiment
大腦需要足夠的營養和刺激, 才能得以正常的發展。  

感覺運動是由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發現的狀態, 它描述了1——2歲幼兒的學習方法。 他們必須通過觸摸、品嘗、觀察、傾聽和嗅聞物體來瞭解周圍環境。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他們需要運用所有的感官來探究、思考、理解這個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