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小銜接應培養孩子哪些能力?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昨天上午, 高奶奶反映孫子的遭遇:“我孫子在杭城某甲級幼稚園讀大班, 他人有點皮, 幼稚園老師把他放到桌子上不讓下來。 他要小便, 老師也不讓他下來, 還說了就不給你下來, 我很生氣。 ”

據高奶奶講, 這件事發生在上個月, 她是前幾天才知道的。 “孫子要上小學, 兒子來拿戶口本, 說起了這件事, 我就很氣憤。 孩子要小便也不讓, 這樣的老師是不是很過分?”

昨天上午, 高奶奶特意跑了一趟幼稚園, 向老師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下午3點, 記者致電高奶奶, 她還在生氣中。

管教調皮孩子,

Advertisiment
幼稚園到底是不是像高奶奶所說, 搞“體罰”?

記者隨後聯繫上該幼稚園管教學的一位負責老師。

一說起高奶奶的孫子, 這位老師對這個男孩印象很深。

“智力上肯定沒問題, 就是好動, 一分鐘也停不下來。 他馬上要讀小學了, 我們老師看著挺急的。 ”

去年10月份, 男孩父親和老師交流過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 老師送給男孩四個字:靜下心來。

對男孩奶奶反映的事情, 這位負責老師說, 那是去年10月的事情了, 並不是高奶奶說的那樣。 大班了, 為了幼小銜接, 幼稚園教學會比小班、中班嚴格一點, 需要給孩子做一些規矩, 以便他們適應小學課堂。 比如在大班, 孩子們在上課前, 都要去解小便, 上課的時候就儘量不去。 男孩上課上了一半,

Advertisiment
有點坐不住, 要去解小便, 發生了好幾次。 老師說:“當時在‘做規矩’, 那次可能沒有馬上讓孩子去小便吧。 ”

據老師回憶, 當時孩子不是站在桌上, 而是讓他在教室坐著, 不要去小便。 “罰站桌子”這件事的經過是, 有一次午睡, 男孩睡不著, 影響到其他小朋友。 老師喊他睡到老師旁邊的桌子上, 安靜了, 再回去。

這位老師說, 目前對這類孩子幼小銜接的教育, 大家都覺得比較難把握。

“幼稚園老師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做過頭了, 家長有意見;不管吧, 這樣的孩子到小學裡, 會很不適應, 影響學習。 ”今年幼稚園畢業匯演, 幼稚園專門把男孩的媽媽叫來, 讓她到後臺一對一管牢男孩, 怕他到處跑。


幼小銜接:激勵孩子是關鍵

幼小銜接該注意什麼?

Advertisiment

讀小學, 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 隨著角色、要求和家長期望值的改變, 孩子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 而家庭不正確的教養方式, 更加劇了這種不適應。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讓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 成了家長、幼稚園和學校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讓孩子做好上小學的心理準備。

在幼稚園裡, 由於幼兒教師時刻關心著孩子在園的全天活動, 對孩子的照顧比較周全, 孩子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大。 老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 作業會比較多些, 因此最初會使孩子不易用適應, 進而出現抗拒心理。 因此, 家長可以讓孩子接觸身邊的小學生, 瞭解小學生上課、作業、考試等情況, 從而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Advertisiment
其次, 家長要注重兒童自信心和任務意識的培養。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做事。 這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基礎。 平時家長要經常給孩子佈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 並鼓勵督促他們按時完成。 如:掃地、整理衣櫃、收拾碗筷、購買簡單的物品, 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逐漸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幼稚園的生活是鬆散型的, 進入小學後, 學習的模式成為課堂教育, 課間休息時是充分自由的, 要自己整理書包, 自己喝水, 自己上廁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遇到困難和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學習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 要慢慢地學會自己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 孩子不僅要儘快適應新的學習要求,

Advertisiment
還要能獨立解決原來由幼稚園老師幫助解決的許多日常生活問題。 因此在入小學前關注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前提。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除了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外, 還要學會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事大膽地說, 懂得講衛生和注意保護自己, 等等, 特別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良好的作息習慣, 做事乾淨俐落, 不拖拉。

(三)培養自我服務能力。

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小學以後, 會感到與幼稚園的生活相比有著方方面面的不同。 比如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小學裡, 許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顧自己, 比如:自己記作業,鞋帶開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自己背書包,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這些事情小學老師是很少過問的,也不會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加強孩子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裡所說的學習能力的準備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的準備,也包括前閱讀、前書寫和初步計算能力的準備。入學前,家長要特別注重對孩子的有意注意、記憶及觀察能力的培養。閱讀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學期除了上課的書以外,我們都會要求孩子每天的書包裡都要放一本課外書(但要寫名字,以免丟失)。這裡所說的閱讀準備主要是指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訓練時成人應從讓孩子喜歡看書開始,然後會一頁一頁、一個內容一個內容地看書。還可以讓孩子接編故事,仿照講述,看圖講述等。這樣對孩子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是有力的促進。

(五)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上學後每堂課有40分鐘時間,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現在需要家長多培養孩子安靜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聽的習慣與能力是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不要囉嗦反復地說,一句話說得多了,則成了可聽可不聽的話。這樣的囉嗦重複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相當不利,孩子很難直接辯別出哪些是要聽的,哪些是可以不聽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孩子沒興趣聽,對什麼都不認真聽,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這樣就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大人要對孩子聽的習慣負責。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過多重複自己的話。家長要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整理書包。要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

(六)加強幼兒的社交能力。

進入小學,進入一個新的交際圈,表達自然就顯得重要起來。通常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容易獲得別人的肯定,自然就獲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學校不原表達自己的孩子,很難讓老師、同學在短時間內瞭解他、喜歡他;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別人很可能會忽視他,認為他懂的少。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害怕到學校去。

因此在入學前,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表達,説明他組織語言,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面臨著新的夥伴群,要使孩子順利過渡,處理好與新夥伴的關係很重要。因此在幼稚園階段就要積極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幼兒階段孩子的社會程度不高,他們在群體中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而很少想到幫助別人,有了糾紛常常求助於老師,缺乏經驗自行解決矛盾的能力。因此家長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比如讓孩子主動與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時能謙讓,還可以教孩子一些解決糾紛的方法。

(七)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忍耐,學會與小朋友分享。

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形成一個正確評價。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採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讚賞。雖然這些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從而打擊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變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對現實問題,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負,盲目自大。所以家長的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認同別人的優點。同時給與孩子一個具體並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其次讓孩子明白大人沒表揚我不代表我做的不好。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經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要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的更好。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鼓勵:比如把自己的畫展出來,家長即使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您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有所關注,並感到自豪和驕傲。

其三,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將來如小學後,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尷尬而受到同學嘲笑等等,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麼辦?讓孩子知道,誰都會遇到這些事情,大人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些事情,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要讓孩子慢慢懂得,與同伴相片要學會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比如:自己記作業,鞋帶開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自己背書包,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這些事情小學老師是很少過問的,也不會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加強孩子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裡所說的學習能力的準備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的準備,也包括前閱讀、前書寫和初步計算能力的準備。入學前,家長要特別注重對孩子的有意注意、記憶及觀察能力的培養。閱讀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學期除了上課的書以外,我們都會要求孩子每天的書包裡都要放一本課外書(但要寫名字,以免丟失)。這裡所說的閱讀準備主要是指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訓練時成人應從讓孩子喜歡看書開始,然後會一頁一頁、一個內容一個內容地看書。還可以讓孩子接編故事,仿照講述,看圖講述等。這樣對孩子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是有力的促進。

(五)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上學後每堂課有40分鐘時間,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現在需要家長多培養孩子安靜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聽的習慣與能力是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不要囉嗦反復地說,一句話說得多了,則成了可聽可不聽的話。這樣的囉嗦重複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相當不利,孩子很難直接辯別出哪些是要聽的,哪些是可以不聽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孩子沒興趣聽,對什麼都不認真聽,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這樣就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大人要對孩子聽的習慣負責。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過多重複自己的話。家長要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整理書包。要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

(六)加強幼兒的社交能力。

進入小學,進入一個新的交際圈,表達自然就顯得重要起來。通常一個善於表達的人,容易獲得別人的肯定,自然就獲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學校不原表達自己的孩子,很難讓老師、同學在短時間內瞭解他、喜歡他;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別人很可能會忽視他,認為他懂的少。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害怕到學校去。

因此在入學前,家長要給孩子機會表達,説明他組織語言,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從幼稚園到小學,面臨著新的夥伴群,要使孩子順利過渡,處理好與新夥伴的關係很重要。因此在幼稚園階段就要積極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幼兒階段孩子的社會程度不高,他們在群體中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而很少想到幫助別人,有了糾紛常常求助於老師,缺乏經驗自行解決矛盾的能力。因此家長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比如讓孩子主動與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時能謙讓,還可以教孩子一些解決糾紛的方法。

(七)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忍耐,學會與小朋友分享。

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尤為重要。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形成一個正確評價。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採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讚賞。雖然這些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從而打擊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變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對現實問題,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負,盲目自大。所以家長的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認同別人的優點。同時給與孩子一個具體並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其次讓孩子明白大人沒表揚我不代表我做的不好。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經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要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的更好。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鼓勵:比如把自己的畫展出來,家長即使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您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有所關注,並感到自豪和驕傲。

其三,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將來如小學後,為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尷尬而受到同學嘲笑等等,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麼辦?讓孩子知道,誰都會遇到這些事情,大人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些事情,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要讓孩子慢慢懂得,與同伴相片要學會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