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是幼稚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 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 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意義重大。


看文章不明白有疑問;
下載【家有寶寶】APP, 有問題隨時問!

幼稚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 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 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 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

Advertisiment
幼小銜接不當會造成孩子身體, 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 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 孩子會容易疲憊, 食欲不振, 精神狀態差, 心理上壓力大, 自卑, 厭學, 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 不敢跟人說話, 不愛與同學溝通。 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所以, 做好幼小銜接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雙生子爬梯實驗”:

實驗的物件是一對雙生子, 其中一個雙生子從48周起每天進行10分鐘爬梯訓練, 連續6周。 到第54周時, 他才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 在此期間, 另一個雙生子不進行爬梯訓練, 而是從52周才開始進行爬梯訓練。 結果發現兩周後, 第二個雙生子不用成人幫助就可以爬到樓梯頂端。

Advertisiment

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教育要尊重幼兒的實際水準, 在幼兒尚未成熟之前, 要耐心地等待, 不要違背幼兒發展的自然規律, 不要違背幼兒發展的內在“時間表”, 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幼兒的發展。

此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幼教專家也認為, 幼稚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則是從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 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提前“搶跑”, 違背了教育規律, 不利於幼兒今後的健康, 其危害主要是:

1

提前“搶跑”是在做無用功

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只能在剛進入小學時有所體現, 但到了二、三年級, 這種優勢就將消失, 那時學生們將站到相同的起跑線上。 “搶跑”還有一個致命的副作用, 就是這些幼兒自認為已經會了,

Advertisiment
就不好好聽講, 且重複學習難免會透支幼兒的學習興趣, 從而產生厭學和挫敗感。

2

造成幼兒智力發育被耽擱

在幼稚園學習小學的教學內容, 實際是讓小學擠佔幼稚園的時間。 幼兒本來應該在幼稚園裡重點發展感知、運動、情緒等能力, 培養行為習慣, 為良好的性格和人格奠基, 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時期, 將難以彌補。 若幼兒的內在潛力無法得到開發, 才是真正輸在起跑線上。

3

造成幼兒心理壓力過大

讓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的幼兒掌握抽象思維的知識非常困難, 他們對抽象思維的知識很難理解, 即使強迫記憶也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這容易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較大的挫敗感。 幼兒心理不成熟, 抗挫抗壓能力很差,

Advertisiment
過大的壓力不利於幼兒形成自信積極的性格。

其實, 幼小銜接的本質意義, 不在於幼兒的知識銜接, 而在於他們的心理過渡。 近期, 各省市紛紛出臺的小學“零起點教學”政策, 通俗地說就是幼兒在幼稚園階段不超前學習小學的學科知識。 那幼稚園究竟應該教幼兒學些什麼呢?

1.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要對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專注性和持久性加強培養。 例如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 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並能夠堅持一段時間, 以利於幼兒以後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 還可以多給幼兒講故事、童話、詩歌等文學作品, 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 為入學後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

Advertisiment

2.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 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時, 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 請家長配合幼稚園的目標要求, 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如掃地等。

3.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相對于幼稚園, 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 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性和溝通能力, 對於日後他們能夠順利步入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 例如:學會謙虛、有禮貌, 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 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 有利於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

4.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稚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 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幼兒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

5.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稚園,走進小學,幼兒將會更多地面對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幼兒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幼兒,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幼兒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

5.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稚園,走進小學,幼兒將會更多地面對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幼兒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幼兒,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