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 一個即將上小學的幼稚園大班小朋友, 在她心裡, 小學是“一個比幼稚園大得多的地方, 能背上書包學本領;能與大姐姐、大哥哥一起玩耍, 交更多朋友”, 同時, “教室裡要有地毯、牆壁上要有畫, 學校裡可以做很多像‘螞蟻挖洞’這樣的實驗……”
幾天前, 在上城區社區學院組織的“有效銜接”主題沙龍上, 樂樂的遐想連篇, 讓現場的家長哈哈大笑。
孩子希望快樂, 家長卻想得更深, 他們最關心的是:“幼小銜接如何有效?中小銜接有沒具體的操作方法?”
幼小銜接――能力與意識的銜接
小學, 是人生的起跑點。 怎樣幫助孩子邁好這一步?在上城區行知學前教育集團的“幼小銜接”主題沙龍上,
Advertisiment
“馬上就要上小學了, 可我的孩子成天只知道看動畫、玩奧特曼, 上學後能適應嗎?”
“孩子坐不住啊, 這種狀態怎能上40分鐘的一節課?”
還有性急的家長, 已經在給孩子報名上培訓班, 提前學習一年級課程了。
專家說, 別著急。 在社區學院有效銜接系列活動中, 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問題一:“幼小銜接”些什麼
“其實, 這時候家長更要關注的是知識以外的東西。 ” 在清波學前教育集團的“家長講堂”上, 李愛敏老師說, 良好的習慣培養, 才是孩子走向小學生活的銜接內容和成功“階梯”。
社區學院學前教育部曾對幼稚園大班孩子做過調查, 其中孩子對上了小學以後最擔心的事情是:一,
Advertisiment
與其忙著為孩子“銜接”小學課程, 不如先瞭解、撫慰孩子的內心情感, 幫助他平穩度過人生第一個轉折期。
從孩子的入學願望、學習興趣、生活能力、行為習慣和交往能力五方面入手, 讓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擁有良好心理狀態, 這也是“幼小銜接”的主要內容。
問題二:家長該做些什麼
頭尾是馬, 中間是魚, 這是一幅什麼畫?有的孩子說, 我不知道;有的孩子說, 是魚或是馬;有的孩子問老師:你能告訴我這是什麼嗎?這是一道民辦小學招生摸底的測試題, 這幅“兩不像”的畫考驗孩子的質疑能力, 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一, 儘量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整理書包文具, 獨立穿衣、扣扣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二、每天有十到二十分鐘, 作為親子閱讀時間, 引導孩子專心地看書、寫字、畫畫, 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三、進行鼓勵教育, 可以用一些正面的語言告訴他:“你長大了, 要上小學了!你一定能學好!”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 而不是心懷恐懼。
問題三: 哪些該學, 哪些不該學
在行知學前教育集團的座談會上,
Advertisiment
“經常有家長來提意見, 問我們能不能在幼稚園就開設識字課、算術課?”張園長無奈地說。
“有個小男孩在幼稚園時很聰明。 可是上了小學, 上課經常不聽講。 老師問他, 他說, 我幼稚園時家教已經教過了, 跟你上得一模一樣。 ”結果可想而知, 這個“早學”的孩子, 成績並不理想――提前學習, 讓孩子在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 卻失去了興趣。
當然, 如果孩子愛識字、寫字, 那最好了。 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點, 進行正確的引導, 比如冰箱上的字, 零食的名稱, 動畫片裡的字幕等等, 都可以拿來進行指點,
Advertisiment
中小銜接――從“他律”到“自律”的銜接
“鐵路員警, 各管一段”――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初中、小學教育之間未能很好銜接的狀態。 小學學習節奏相對較慢, 教學中知識展開的過程比較充分, 集體的互動比較頻繁;而中學生的學習節奏要快得多, 知識的展開具有較強的跳躍性。
為了使即將畢業的小學生能順利完成過渡, 上城區杭六中和江城中學都設立了“中預班”――小學六年級學生到初中上課, 提前體驗初中校園的氛圍。 清河中學、惠興中學等也舉辦了一系列長期有效的銜接專案, 上城區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認為, 這些中小學過渡期的銜接經驗值得推廣。
亮點一:中學預科班讓中小銜接很自然
王沁是撫甯巷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但她卻在江城中學上課。
江城中學的林校長告訴記者,他們的“中預班”自有特色:六年級語數兩門主課的老師以及班主任不變,延續小學的課堂氛圍,而科學、英語兩門學科,則由中學老師提早介入,滲透初中知識。為此他們還為“中預班”學生特地編寫了一套銜接課本。中學、小學的課程和老師,就這樣自然地融合起來。
從2007年開始,“中預班”已經開辦了兩期。孩子們對中學的想像不再是“下課後教室、走廊都靜悄悄地,讓人好有壓力”,而是“歡聲笑語依舊在”。同時,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也在慢慢“演變”:更注重課堂筆記、更重視課前預習,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初中老師的管理下、在完全不同的上課風格的體會過程中,孩子們長大了,日漸獨立,說到“責任感、使命感”這些字眼,也不再陌生了。
亮點二:一條捨不得刪掉的短信
“中小銜接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銜接,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愛心銜接。” 上週六,在社區學院和清河中學組織的“家長面對面”交流會上,一位家長深有感慨地說,富有愛心的老師能讓所有的銜接無縫化。
交流會邀請了現在就讀學軍中學和杭二中的部分學生回母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傳授“中小銜接”經驗。席間,這位家長說了一個小故事――四年前,我的同事給我看他的手機短信,同事說,他一直捨不得刪掉。短信是清河中學一位班主任老師發來的,內容大致是:孩子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和家長鬧矛盾了?時間是淩晨12點多。“這麼晚了,老師還在為學生的情緒操心,我們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啊”――當時,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
正是這條捨不得刪掉的短信,讓這位家長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清河中學。三年後,這位家長沒後悔――他的孩子不僅成績優秀,而且自信、陽光,參加市里的足球比賽,年年得獎。
亮點三: 中學老師“臥底”小學
上城區惠興中學沈國強副校長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老師想把班上的孩子帶到10層樓這樣的境界,得有一個前提:老師要知道,孩子現在究竟在哪一層樓上?只有找到“樓層”,才能談“上樓”。
半年前,惠興中學派了一名老師到杭師附小“支援”一年。老師姓傅,教小學六年級英語;半年後,傅老師班上有名家長和沈校長開玩笑:你們是故意派傅老師去小學臥底的吧?不然,怎麼有那麼多喜歡傅老師的孩子想跟著她一起到惠興中學啊?
“中小銜接不是繩子兩頭拴起來就銜接好了,它是一項長期的、細緻入微的工程,當初學校派傅老師去小學,就是為了摸清楚孩子所在的‘樓層’,到了中學階段,就可以對症下藥,做好行之有效的銜接。”
類似這樣的“捆綁式初小銜接”,上城區的江城中學和宗文小營實驗學校也在實施――兩個學校的兩位老師同上一堂課,中小語文同台展示,小學和中學的差別,孩子們有了直觀的感受。
個案追訪――
從電腦遊戲中悟出的擇校觀
選好學校不如選對學校。孩子愛玩電腦遊戲,父親卻從中悟出了這樣的“擇校秘訣”。
現在的孩子大多被電腦遊戲所吸引。這位姓秦的父親說:電腦遊戲有兩大特性:一,玩遊戲就像在歷險,你能主宰主人公的成敗和命運,每通過一關,就能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成就感。二,遊戲具有挑戰性。從第一關到最後一關,難度層層遞進,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就會沉迷在這種無限的挑戰中。
“我認為,一所好學校最重要的是能給孩子成就感,讓孩子充滿強烈的挑戰欲望。”秦爸爸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中等,綜合素質不錯。“如果送到熱門的重點中學,孩子可能整天忙於功課,而成績並不突出,那麼他可能會感到無比煎熬,生活會慢慢失去光亮。”
在不久前舉行的杭六中“有效銜接”講座上,上城區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也舉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小學畢業後,一個上了民辦初中,一個去了公辦初中。三年後,她們同時考進杭二中。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她們的父母卻發現,在公辦中學就讀的女孩充滿陽光、自信,原來初中時她得到了很多鍛煉能力的機會。而在民辦初中就讀的女兒,因為學業壓力大,成績一直處於中游,整天埋頭於功課之中,雖然考上了重高,性格卻變得內向、膽小,不太愛與人交往,讓她們的母親十分擔憂。
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孩子獨一無二的“名校”。項海剛說。
王沁是撫甯巷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但她卻在江城中學上課。
江城中學的林校長告訴記者,他們的“中預班”自有特色:六年級語數兩門主課的老師以及班主任不變,延續小學的課堂氛圍,而科學、英語兩門學科,則由中學老師提早介入,滲透初中知識。為此他們還為“中預班”學生特地編寫了一套銜接課本。中學、小學的課程和老師,就這樣自然地融合起來。
從2007年開始,“中預班”已經開辦了兩期。孩子們對中學的想像不再是“下課後教室、走廊都靜悄悄地,讓人好有壓力”,而是“歡聲笑語依舊在”。同時,孩子們的學習習慣也在慢慢“演變”:更注重課堂筆記、更重視課前預習,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初中老師的管理下、在完全不同的上課風格的體會過程中,孩子們長大了,日漸獨立,說到“責任感、使命感”這些字眼,也不再陌生了。
亮點二:一條捨不得刪掉的短信
“中小銜接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銜接,更是一場精神上的愛心銜接。” 上週六,在社區學院和清河中學組織的“家長面對面”交流會上,一位家長深有感慨地說,富有愛心的老師能讓所有的銜接無縫化。
交流會邀請了現在就讀學軍中學和杭二中的部分學生回母校,為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傳授“中小銜接”經驗。席間,這位家長說了一個小故事――四年前,我的同事給我看他的手機短信,同事說,他一直捨不得刪掉。短信是清河中學一位班主任老師發來的,內容大致是:孩子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和家長鬧矛盾了?時間是淩晨12點多。“這麼晚了,老師還在為學生的情緒操心,我們做父母的都自愧不如啊”――當時,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
正是這條捨不得刪掉的短信,讓這位家長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清河中學。三年後,這位家長沒後悔――他的孩子不僅成績優秀,而且自信、陽光,參加市里的足球比賽,年年得獎。
亮點三: 中學老師“臥底”小學
上城區惠興中學沈國強副校長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老師想把班上的孩子帶到10層樓這樣的境界,得有一個前提:老師要知道,孩子現在究竟在哪一層樓上?只有找到“樓層”,才能談“上樓”。
半年前,惠興中學派了一名老師到杭師附小“支援”一年。老師姓傅,教小學六年級英語;半年後,傅老師班上有名家長和沈校長開玩笑:你們是故意派傅老師去小學臥底的吧?不然,怎麼有那麼多喜歡傅老師的孩子想跟著她一起到惠興中學啊?
“中小銜接不是繩子兩頭拴起來就銜接好了,它是一項長期的、細緻入微的工程,當初學校派傅老師去小學,就是為了摸清楚孩子所在的‘樓層’,到了中學階段,就可以對症下藥,做好行之有效的銜接。”
類似這樣的“捆綁式初小銜接”,上城區的江城中學和宗文小營實驗學校也在實施――兩個學校的兩位老師同上一堂課,中小語文同台展示,小學和中學的差別,孩子們有了直觀的感受。
個案追訪――
從電腦遊戲中悟出的擇校觀
選好學校不如選對學校。孩子愛玩電腦遊戲,父親卻從中悟出了這樣的“擇校秘訣”。
現在的孩子大多被電腦遊戲所吸引。這位姓秦的父親說:電腦遊戲有兩大特性:一,玩遊戲就像在歷險,你能主宰主人公的成敗和命運,每通過一關,就能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成就感。二,遊戲具有挑戰性。從第一關到最後一關,難度層層遞進,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就會沉迷在這種無限的挑戰中。
“我認為,一所好學校最重要的是能給孩子成就感,讓孩子充滿強烈的挑戰欲望。”秦爸爸的兒子讀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中等,綜合素質不錯。“如果送到熱門的重點中學,孩子可能整天忙於功課,而成績並不突出,那麼他可能會感到無比煎熬,生活會慢慢失去光亮。”
在不久前舉行的杭六中“有效銜接”講座上,上城區教育局副局長項海剛也舉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對雙胞胎女孩,小學畢業後,一個上了民辦初中,一個去了公辦初中。三年後,她們同時考進杭二中。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她們的父母卻發現,在公辦中學就讀的女孩充滿陽光、自信,原來初中時她得到了很多鍛煉能力的機會。而在民辦初中就讀的女兒,因為學業壓力大,成績一直處於中游,整天埋頭於功課之中,雖然考上了重高,性格卻變得內向、膽小,不太愛與人交往,讓她們的母親十分擔憂。
適合孩子的學校,才是孩子獨一無二的“名校”。項海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