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成功的“幼小銜接”, 難道只是為孩子加碼小學課程, 從而在起跑線上“搶跑”嗎?
進入4月, 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又進入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眼下許多年輕父母聚在一起就討論:你家孩子學了拼音、數學嗎?哪裡又推出“幼小銜接”補習班……
其實, 真正的幼小銜接並不在於知識的層層加碼, 而應注重孩子入學情感的激發和能力習慣的培養。 有些家長希望讓孩子“搶跑”起跑線的心態, 可能會適得其反。
對於幼兒入學前應做哪些準備, 存在幾個比較片面的觀點——有的爸爸媽媽認為, 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一部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
Advertisiment
但是有研究結果表明:第一, 幼兒入學後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能力發展水準低, 即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 第二, 幼兒入學準備不足的另一個方面是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得差, 即孩子的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發展水準低。 這直接導致一部分幼兒入學後不能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不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等。
所以, 真正成功的“幼小銜接”應該做到這樣幾點:一是“學習感興趣”, 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著好奇和興趣, 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不懂就問;二是“活動能合群”,
Advertisiment
表達能力, 比多認字更重要
小學入學會不會考試?考些什麼內容?這是許多家長擔心的問題。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是嚴格禁止學校組織小學入學考試的, 但事實上, 很多學校在入學報名時都會安排一次與孩子面對面的考察。 其中, 考察多數為談話式的交流。
所以, 對於這場“談話”, 孩子的表達能力如何往往佔據了最重要的印象分。 而即使在入學以後, 老師們也通常會對這樣的孩子更青睞——口齒清晰、善於表達, 在課堂上能踴躍舉手發言, 並且對許多事物能有一定的獨立見解。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表達能力的突擊培訓無外乎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 在交談中豐富他們的詞彙。 小朋友受到經驗的局限和他們自身發展的影響, 詞彙量通常比較貧乏, 往往會出現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現象。 因此, 爸爸媽媽一定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為孩子積累語言素材。
有研究表明, 語言與經驗密不可分, 而經驗的得來則離不開觀察。 教會孩子多觀察, 可以使他們擴大眼界、增長知識, 幼兒說起話來就會“言之有物”。 另外, 每天一定要單獨留出時間來與孩子交談, 有意識地提一些小朋友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問題, 讓他們養成連續表達的習慣。
第二, 在遊戲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孩子的語言最富有創造性,
Advertisiment
受挫能力, 不能被忽略
孩子上小學了, 對於他來講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幼稚園與小學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孩子必然會面臨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在這些新異刺激面前, 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表現。
舉個例子來說, 有些小朋友在幼稚園裡非常優秀, 是老師家長的“寵兒”。 一旦進入學校後不再受到“特殊關注”, 小朋友自然難以接受。 曾有一個小朋友在入學一個月後即產生了厭學情緒,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採取賞識教育法, 即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做得如何, 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讚賞。 雖然這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 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缺乏正確評價。 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 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 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
所以在入學前, 家長要漸漸把孩子當作一個成人來對待, 評價要具體, 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 同時也認同別人的長處。不妨給孩子一個具體並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另外,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恐怕就不如幼稚園老師那樣,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
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雖然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關注的。
同時也認同別人的長處。不妨給孩子一個具體並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另外,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恐怕就不如幼稚園老師那樣,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
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雖然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