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孩子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解決衝突, 因為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 沒有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 也沒有掌握正確處理同伴衝突的方法, 所以極易走入“誤區”。
拿“對不起”當萬能鑰匙豆豆在建構區不小心把小夥伴搭的積木房子推倒了, 他快速並且大聲地說了句“對不起”, 便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搭建遊戲中, 面對小夥伴生氣的表情, 豆豆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說對不起了, 你就應該原諒我!”仿佛說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所有的衝突。
將“告訴老師”當作口頭禪
果果今年上大班了, 一旦跟小夥伴產生衝突,
Advertisiment
洋洋因為搶玩具和其他孩子發生了衝突, 被老師和家長批評了, 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衝突, 洋洋選擇了不與其他孩子交往, 只守著自己的玩具, 不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遊戲, 慢慢地, 洋洋對參加集體活動也失去了積極性, 只願意當一個旁觀者。
“忍一忍”甘當受氣包
彤彤和寶寶同時看中了一塊積木, 雖然彤彤先拿到手裡, 但是寶寶卻蠻橫地從彤彤的手中搶走了積木。 面對這樣的情境,
Advertisiment
“拼拳頭”成為小霸王
還有一類孩子, 他們在面對衝突時, 往往選擇具有攻擊性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例如, 在排隊做操時, 多多站到了來來的位置, 來來對多多說:“你站錯位置了, 這是我的位置。 ”多多霸道地回答道:“這又沒寫你的名字, 憑什麼說是你的?有本事你就推開我。 ”說著又對來來揮了揮拳頭, 多多習慣性地攻擊別人, 讓他成了孩子們都害怕的人, 也成了孩子們遠離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 衝突不僅能促進個體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的發展, 而且有助於提高個體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在幼稚園裡, 孩子發生衝突固然破壞了教學秩序和遊戲規則, 給老師增加了負擔, 但孩子間的衝突也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 對於孩子們之間的衝突, 老師要給予關注和重視, 並要採取有效的方法化解衝突。
1讓孩子懂得道歉的道理
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時, 老師讓孩子學會的不能僅是一句“對不起”, 而是要讓孩子理解道歉背後的道理與意義, 利用衝突促進孩子道德水準的發展。
孩子不會正確解決衝突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所以老師可以利用當前發生的衝突,
Advertisiment
2正確引導“愛告狀”的孩子
“愛告狀”的孩子往往是老師比較偏愛的孩子, 他們之所以打小報告, 一方面是希望對方受到老師的懲罰, 破壞其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 尋求老師對自己的關愛。 基於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 老師應做到不偏心, 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 並且引導孩子正確表現自己。 如告訴孩子“老師不太喜歡只是看到別人缺點的孩子, 我更喜歡會對別人微笑的孩子。 ”
3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老師不能認為孩子還小,
Advertisiment
責任感作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是孩子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 同時也是孩子個性、社會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責任感的培養需要從小事入手, 老師要做到賞罰分明, 如樂於助人的孩子, 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若把同伴推倒了, 老師也應及時給予批評和懲罰, 並讓孩子知道推倒他人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4增強孩子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
幼稚園為孩子創造了與小夥伴們交往的機會, 老師不需要在孩子產生矛盾後, 立即介入並平息“風波”, 替孩子處理矛盾的做法, 難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 老師可以大膽放手並鼓勵孩子自己解決衝突問題,讓孩子通過在解決問題時獲取的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來積累社交經驗。
此外,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教育活動,模擬現實中孩子經常發生的一些衝突情境,讓孩子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孩子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產生衝突,如何解決等等。也可以利用現實中正在發生的衝突進行隨機教育,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促進孩子道德水準的提高。
老師可以大膽放手並鼓勵孩子自己解決衝突問題,讓孩子通過在解決問題時獲取的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來積累社交經驗。此外,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教育活動,模擬現實中孩子經常發生的一些衝突情境,讓孩子觀看並進行討論,讓孩子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產生衝突,如何解決等等。也可以利用現實中正在發生的衝突進行隨機教育,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促進孩子道德水準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