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每一部音樂都是快樂的源泉, 是用聲音編織起來的藝術品, 幼教老師應帶著孩子用心去聆聽, 用感官去感悟, 讓孩子真正能和音樂對話。 老師要在活動中給幼兒以表現的機會, 讓音樂成為寶寶一生的玩伴, 讓他在音樂中使身心輕鬆、愉快的發展。
一、感官化
音樂欣賞活動是要讓幼兒由淺入深, 從感官欣賞到理智欣賞的過程。 它是在內心進行的, 從外面很難觀察到的活動, 但事實上是幼兒感知、思維、想像的發展,
Advertisiment
很多幼兒教師在上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時, 是讓孩子單純地聽或機械地模仿, 不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孩子學得很被動, 效果也不佳。 幼兒的音樂欣賞, 應該是主動的動與聽相結合的方式, 讓孩子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音樂, 主動參與活動。 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時, 首先是聽音樂, 即在多次欣賞後, 才能加深理解。 如在作品《獅王進行曲》的活動中, 幼兒欣賞幾遍後, 教師就必須讓孩子動起來, 讓他們自由地做一些符合音樂性質, 能表現音樂形象的動作, 孩子們就會聽得更仔細認真, 並會跟著音樂的變化模仿獅子走路、發怒、吼叫等動作。 幼兒在音樂中借助動作自由想像、創造,
Advertisiment
二、生活化
“音樂源於生活”, 音樂的種種表現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著客觀的依據。 在我們周圍環境中, 無論是自然界, 還是現實生活中都充滿著各種聲響:鳥叫、蛙鳴、風的呼嘯聲、雨水的淅瀝聲等等。
Advertisiment
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 選擇幼兒傾聽、表現生活中的聲音的方式。 小班的幼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常常會被周圍有趣的聲音吸引住, 教師可讓他們傾聽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聲音。 如:打雷的轟隆聲、媽媽切菜的嚓嚓聲、喝水的咕嚕聲、小鴨的嘎嘎叫聲等等。 教師在這時候要注意引導幼兒根據他們的興趣收集聲音門類, 激發其傾聽、欣賞的欲望。 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用肢體語言、樂器表現這些節奏,
Advertisiment
中、大班幼兒在傾聽生活中有節奏的聲音的基礎上, 教師可激發他們用適合的樂器進行表徵活動。 不僅只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表現聲音就可以了, 而且要根據樂器的音響效果貼近生活中的這種聲音。 例如:“青蛙叫”, 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去找找“什麼樣的樂器發出來的聲音像青蛙叫呢?”經過一番篩選, 幼兒發現響板、雙響筒的聲音很像青蛙叫, 於是就在這兩種樂器上貼上青蛙的標記。 教師可用這樣的方法將所有的樂器進行這樣的歸類, 這樣樂器不僅是作為一種伴奏的工具,
Advertisiment
三、故事化
故事伴隨著幼兒的成長, 因此幼兒有著豐富的故事體驗。 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 進行大膽想像, 根據音樂創編故事, 讓幼兒以喜歡的方式體驗音樂, 培養自主欣賞音樂的能力。 教師將音樂欣賞與故事相結合, 使音樂欣賞不僅局限於純藝術方面的體驗, 而是與語言領域相結合, 增加音樂欣賞的趣味性、個性化。
首先, 教師要讓幼兒充分地欣賞音樂, 感受音樂的整體風格和結構, 為後面的創編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幼兒故事創編並不是沒有依據的空洞編造, 它必須建立在對音樂充分感受的基礎之上, 根據音樂的風格來想像音樂中的故事。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幼兒把握音樂的風格和結構,與故事密切相關。例如:《音樂的瞬間》的音樂欣賞活動,教師在平時幼兒自由活動,區域活動結束時,就播放這首曲子,讓幼兒熟悉並且喜歡這首曲子。在一次集中欣賞音樂的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音樂的瞬間》後,教師提問幼兒:“這首曲子你們聽起來覺得怎麼樣?”幼兒回答:“聽起來很輕鬆,讓我很快樂。”說明幼兒感受到了樂曲的風格是輕快的。有了幼兒對樂曲的大體瞭解,為幼兒有的放矢地創編故事提供了依據。
其次,幼兒以小組的形式根據音樂創編故事。這一部分是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環節。教師通過幼兒的小組活動能夠更充分觀察幼兒,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引導。以《音樂的瞬間》為例,教師抓住樂曲歡快的風格,引導幼兒想像“什麼東西會有這麼歡快的節奏”。於是有的幼兒就想像是兔子在跳,鴨子在邊走邊叫,青蛙在唱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幼兒:“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幼兒會說:“他們在一起開聯歡會”,“他們要表演節目”。對於幼兒的想像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師在組織幼兒欣賞音樂的基礎上,首先要瞭解這首曲子,找出故事創編的重點,加以突破。依據音樂的旋律結構引導幼兒創編故事,讓幼兒以創編故事的形式深入瞭解、欣賞樂曲。另外,這樣的活動以小組欣賞的形式為宜,這樣有利於發揮幼兒的想像,體現幼兒的主體意識。
最後,教師要提供幼兒展示各組欣賞成果的機會。對於幼兒欣賞的成果,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其展示給大家看。再以《音樂的瞬間》為例,幼兒在創編完故事之後,都以繪畫的形式將每一部分的故事畫下來,其中一組就畫了第一部分“青蛙跳著集合在池塘的荷葉上開聯歡會”,第二部分“青蛙表演了唱歌、舞蹈”,第三部分“青蛙跳進池塘回家了”。以繪畫的形式展示自己音樂欣賞的成果,滿足了幼兒的成就感和直觀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幼兒的音樂欣賞水準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音樂欣賞是幼稚園音樂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通過多種教學來引導、培養幼兒欣賞音樂。因此,在幼稚園中,教師應重視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音樂內容,不能忽視欣賞,要通過欣賞音樂來擴大幼兒的音樂眼界,使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愉悅和創造樂趣。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幼兒把握音樂的風格和結構,與故事密切相關。例如:《音樂的瞬間》的音樂欣賞活動,教師在平時幼兒自由活動,區域活動結束時,就播放這首曲子,讓幼兒熟悉並且喜歡這首曲子。在一次集中欣賞音樂的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音樂的瞬間》後,教師提問幼兒:“這首曲子你們聽起來覺得怎麼樣?”幼兒回答:“聽起來很輕鬆,讓我很快樂。”說明幼兒感受到了樂曲的風格是輕快的。有了幼兒對樂曲的大體瞭解,為幼兒有的放矢地創編故事提供了依據。其次,幼兒以小組的形式根據音樂創編故事。這一部分是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環節。教師通過幼兒的小組活動能夠更充分觀察幼兒,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引導。以《音樂的瞬間》為例,教師抓住樂曲歡快的風格,引導幼兒想像“什麼東西會有這麼歡快的節奏”。於是有的幼兒就想像是兔子在跳,鴨子在邊走邊叫,青蛙在唱歌。接下來教師引導幼兒:“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幼兒會說:“他們在一起開聯歡會”,“他們要表演節目”。對於幼兒的想像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師在組織幼兒欣賞音樂的基礎上,首先要瞭解這首曲子,找出故事創編的重點,加以突破。依據音樂的旋律結構引導幼兒創編故事,讓幼兒以創編故事的形式深入瞭解、欣賞樂曲。另外,這樣的活動以小組欣賞的形式為宜,這樣有利於發揮幼兒的想像,體現幼兒的主體意識。
最後,教師要提供幼兒展示各組欣賞成果的機會。對於幼兒欣賞的成果,教師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其展示給大家看。再以《音樂的瞬間》為例,幼兒在創編完故事之後,都以繪畫的形式將每一部分的故事畫下來,其中一組就畫了第一部分“青蛙跳著集合在池塘的荷葉上開聯歡會”,第二部分“青蛙表演了唱歌、舞蹈”,第三部分“青蛙跳進池塘回家了”。以繪畫的形式展示自己音樂欣賞的成果,滿足了幼兒的成就感和直觀的需求,而且也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幼兒的音樂欣賞水準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音樂欣賞是幼稚園音樂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通過多種教學來引導、培養幼兒欣賞音樂。因此,在幼稚園中,教師應重視音樂欣賞這一重要的音樂內容,不能忽視欣賞,要通過欣賞音樂來擴大幼兒的音樂眼界,使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感受音樂欣賞活動帶來的愉悅和創造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