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大班科學教案:自然科學《水》

【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提出, 關於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過接觸體驗、表達感受和交流過程中知道探索的樂趣。 水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 它無處不在甚至不可或缺, 小朋友對水更是喜愛, 又恰好遇上這炎炎夏日, 於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歡的"水"設計了這個活動。 利用感官教學、直觀教學、實踐體驗、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系統地認識了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 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 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Advertisiment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 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 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 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迴圈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 (音樂)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 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二)基礎部分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 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Advertisiment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表)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 答案就在裡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 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 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 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 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 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 當雲朵裡的小水滴越積越多, 承受不了重量, 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 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 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 當雲朵裡的水分不多時, 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

Advertisiment
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 就會太重, 於是從天上落下來, 這就是雨了。 小朋友, 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 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 還有其它形態, 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 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 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 說出感覺。 (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 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 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 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 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 讓幼兒自主思考, 作出經驗談, 知道水的用處很多, 我們都需要水。

Advertisiment

教師提問:小朋友, 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 生物都不能生存了, 水非常重要。 我們要珍惜水資源, 不浪費水, 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 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 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裡, 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 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 (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 水除了可以喝, 可以用來清潔, 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 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

Advertisiment
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 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 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 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 回來告訴老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