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寶寶吃飯的煩惱

你的孩子在幼稚園裡“不好好吃飯”?和老師一起, 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

不論剛入園的小托班“新生”還是中大班的“老生”都有可能出現吃飯煩惱。 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不用過於擔憂。 和老師保持溝通, 找到原因, 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剛入園的“小挑剔”
剛入園的小托班寶寶, 對家裡飯菜的口味、顏色、菜的種類、蔬菜和肉的搭配形式都已經“先入為主”, 進入幼稚園後, 進餐環境和飯菜品相都出現了較大改變, 孩子需要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接受和適應能力。 這段時間, 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拒絕吃飯, 嘔吐, 為了躲避老師的檢查把飯菜放在兜裡等行為。

Advertisiment

放輕鬆, 對大多數寶寶來說這只是暫時現象
事實上, 幼稚園的營養配餐更注重蔬菜和肉類食物的均衡搭配, 小托班的食物通常會切得細碎, 燉得更軟爛, 便於孩子咀嚼。 雖然最初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適應問題, 但大多數孩子很快就會調整過來。 想想看, 在幼稚園裡, 孩子大量奔跑、遊戲、玩耍, 消耗大量能量, 手邊又沒有零食, 也沒有隨意的“加餐”, 很快就會感到“饑餓”。 小肚子咕嚕嚕叫的時候, 飯菜就變得誘人無比了。
對於孩子實在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必特別勉強, 可以鼓勵他少吃一點, 比如只吃3勺, 以後每天逐漸再增添1勺。
媽媽在家裡也要多變換各種食物, 而不是只做孩子愛吃的那幾類,

Advertisiment
搭配著來吃。

不想吃飯的“慢吞吞”
開飯後過了一段時間, 陸續開始有小朋友舉手要求添加飯菜了。 可還有一些孩子連一半的飯菜都沒吃完。 看到別的孩子已經吃完開始玩耍, 有的孩子吃飯速度變得更加緩慢, 有的邊吃飯邊發愣, 有的光把飯菜放進嘴裡而不咀嚼, 還有的乾脆停下來不吃……

發現這種情況, 老師一般會和家長先作溝通, 共同找到孩子吃飯慢的原因。 你也可以和孩子在家裡玩“ 換位”遊戲, 讓孩子當老師, 你當小朋友, 讓他指導你把他在幼稚園吃飯的表現表演出來, 讓他說說哪裡不舒服。
有很多種原因會影響吃飯速度:使用餐具是否熟練, 身體是否舒適, 吃飯時是不是邊吃邊玩, 會不會因為挑食影響進餐速度等。

Advertisiment

因為飯菜過多而“慢”:少盛多添
和老師商量, 請老師盛他的飯時能做到“少盛多添”。 一來, 孩子不會因為看到滿滿一碗飯菜產生吃不了的壓力;二來, 因為飯菜少, 進餐速度一定會比其他孩子快。 當孩子一吃完, 老師可以馬上鼓勵:“你真棒, 把所有的飯菜都吃光了, 老師再幫你添一點兒吧, 好不好?”經過鼓勵後孩子通常會願意再次添加飯菜。

因為進餐習慣不好而“慢”:對症下藥
良好的進餐習慣首先應該在家裡就養成。 有的孩子吃飯慢是因為用勺子不熟練, 影響了速度;有的孩子吃飯慢是因為在家中父母喜歡喂他吃飯, 通常這類的孩子會邊吃邊玩, 不專心。 這些情況, 需要父母和老師雙方協力, 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Advertisiment

因為身體不好而“慢”:細緻調整
孩子因為生病沒有食欲是很正常的現象, 要針對孩子的身體情況、精神狀態隨時調整要求。 細心的或有經驗的老師可能在早上接待家長時會問一句:“今天要不要幫孩子訂一個病號飯——番茄雞蛋面?”通常在這個階段, 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流食。

作為家長, 如果孩子出現不舒服的現象, 也應該主動告訴老師:“今天他有些上火, 能不能少添一些肉, 多讓他喝些湯?

吃不飽的“小雷鋒”
這幾天孩子回家後還會主動要求吃東西。 詢問過才知道, 在幼稚園裡, 孩子沒吃飽但又不好意思跟老師說, 因為“怕把其他小朋友的飯菜吃光後, 小朋友沒得吃了”。

明智溝通
告訴老師孩子吃飯少的真正原因。

Advertisiment
請老師在吃飯時多問問孩子是否吃飽, 讓他放心, 在幼稚園裡, 每個孩子都會有飯吃的。 在他吃飯的時候表揚他:“X X 小朋友吃飯真香啊, 要吃飽飯、睡好覺、不挑食才能身體棒。 ”

肚子撐圓的“第一名”
一位家長早上來園時和老師說:“我家孩子昨天特別高興, 說因為吃飯快, 得了班裡第一名, 老師表揚了他, 還獎勵了一張小貼畫。 ”另一個家長聽到卻說:“寶寶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哭, 說不想在幼稚園裡吃飯。 還問我:媽媽, 怎樣才能得第一名呀?”

多維度標準
試著和老師溝通, 吃飯的快慢不應該作為評比或獎勵的條件。 當吃飯變成競賽, 很容易造成孩子未充分咀嚼, 飯菜就下嚥, 反而會對腸胃造成傷害, 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如果真要評比, 家長和老師可以考慮以下環節, 凡是孩子有點滴進步,都可以給予鼓勵,而不單憑其中一項。如:有的孩子進餐過程中桌面掉飯粒的現象減少了;有的孩子吃飯專注了,不再邊吃邊玩,因此進餐速度變快了;有的孩子使用筷子更熟練了;有的孩子餐後能用桌布擦桌子了;有的孩子吃飯的坐姿很端正;有的孩子能一口菜、一口飯搭配好進餐等,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進餐環節的鼓勵、評比項目。

不敢剩飯的“乖寶寶”
老師要求小朋友們進餐時不能剩飯菜,這可難倒了一些胃口小的孩子,吃完後撐得難受,有的孩子甚至因此不想上幼稚園。

巧作調整
每個孩子的飲食習慣和飯量是因人而異的,在這方面不能夠強求孩子必須吃光。和老師溝通,如果孩子確實因為胃口小吃不完,請老師在打飯時巧作調整。對於飯量過於小的孩子,也要考慮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幫他“打開胃口”。

凡是孩子有點滴進步,都可以給予鼓勵,而不單憑其中一項。如:有的孩子進餐過程中桌面掉飯粒的現象減少了;有的孩子吃飯專注了,不再邊吃邊玩,因此進餐速度變快了;有的孩子使用筷子更熟練了;有的孩子餐後能用桌布擦桌子了;有的孩子吃飯的坐姿很端正;有的孩子能一口菜、一口飯搭配好進餐等,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進餐環節的鼓勵、評比項目。

不敢剩飯的“乖寶寶”
老師要求小朋友們進餐時不能剩飯菜,這可難倒了一些胃口小的孩子,吃完後撐得難受,有的孩子甚至因此不想上幼稚園。

巧作調整
每個孩子的飲食習慣和飯量是因人而異的,在這方面不能夠強求孩子必須吃光。和老師溝通,如果孩子確實因為胃口小吃不完,請老師在打飯時巧作調整。對於飯量過於小的孩子,也要考慮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幫他“打開胃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