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小班快樂親子活動:敲小鼓

人聲鼎沸的節日裡往往少不了鑼鼓聲, 兩歲的小寶寶對敲敲打打本來就已經非常感興趣, 當他在新年和節日裡看到敲鑼打鼓的熱鬧場景後, 一定會對小鼓越發地感興趣了。 看到這樣的情形, 爸爸媽媽是否應該滿足一下寶寶的小小願望, 順便讓他學會一點藝術特色呢?那麼, 如何把敲小鼓進行到底, 不要讓它變成寶寶貪新厭舊的眾多玩具中的其中一個, 而是讓它成為寶寶長期的啟蒙樂器呢?這個道理很簡單, 只有賦予小鼓更多的意義, 把它融入到好玩又有益的親子活動中, 寶寶就會樂此不疲了。

Advertisiment

1、敲小鼓準備:小鼓每人一面、鼓錘每人兩根。 平時還可以請幾個小朋友和寶寶一起玩。 要記住一點, 任何樂器以及玩具都是一樣的, 寶寶一開始喜歡它是因為新鮮感和好奇心, 寶寶很快就厭倦它是因為沒有人陪著他一起玩。 同伴比玩具本身更重要, 爸爸媽媽的陪伴比任何玩具都來的有趣和珍貴。

2、敲小鼓進行時:首先, 爸爸或媽媽敲擊小鼓, 引導寶寶傾聽, 啟發寶寶用語言來表現鼓聲, 區別敲擊鼓邊的發出的聲音和敲擊鼓心發出的聲音的不同, 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寶寶用“咚”和“噠”模仿小鼓說話, 創編節奏。 爸爸可以當老師, 媽媽和寶寶當學生。 爸爸說:“我的小鼓會說話, 聽聽小鼓會說什麼話?”媽媽和寶寶回答:“咚咚咚,

Advertisiment
噠噠噠。 ”爸爸說:“我敲鼓心――”媽媽和寶寶接著說:“咚咚咚”。 爸爸說:“我敲鼓邊――”媽媽和寶寶接著說:“噠噠噠”。 通過這樣有趣的一問一答, 寶寶就學會了敲擊小鼓不同的部位會產生不同的聲音。 接著, 爸爸媽媽要唱出敲鼓的節奏, 讓寶寶根據爸爸媽媽哼唱的節奏進行敲打。 例如“咚咚噠, 咚咚噠, 咚咚噠噠咚咚噠”, 寶寶在慢慢的練習中逐漸就能掌握節奏和鼓點的規律。

3、敲敲小鼓的替代品。

爸爸媽媽發動寶寶, 在家裡尋找可以充當小鼓的替代品, 如小罐頭、玻璃瓶、紙盒、杯子、易開罐等等。 用筷子充當鼓棒, 把每個物品都敲敲, 對比一下不同的音色。 爸爸媽媽還可以進一步增加探索的深度, 引導寶寶探究如何改變小鼓替代品的音色。

Advertisiment
例如:敲擊自製小鼓的不同部位從而使音色發生變化;可在自製小鼓內放入物品(沙、石頭、木頭、塑膠積木等)從而使音色產生變化等等。 這樣做意義重大, 可以讓寶寶豁然開朗, 發現音樂並不是只有樂器才能產生, 而是無處不在的。 以後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 都有可能成為寶寶心中的樂器, 這無形中提高了寶寶對音樂和藝術的感知能力, 還培養了寶寶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藝術特色和藝術氣質都需要持之以恆的培養, 寶寶敲小鼓也可以設計為每天早上起床後必做運動, 每天三分鐘, 熱鬧又提神, 讓全家人每天都能一鼓作氣, 精神飽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