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小班科學教案:泡泡從哪裡來

前幾天, 我班的琪琪為小朋友帶來了一罐泡泡水, 當他吹出五顏六色的泡泡時, 孩子們頓時沸騰起來了:他們有的拍泡泡, 有的吹泡泡, 有的追泡泡……第二天, 更多的小朋友帶來了泡泡水, 他們和泡泡玩得很開心, “泡泡”成了孩子們談論的熱點。

我想:既然幼兒如此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泡泡, 何不借泡泡開展一次主題活動呢?

探索問題的產生

孩子的泡泡水很快就用完了, 要想繼續玩泡泡遊戲, 孩子必須擁有更多的泡泡水。 用什麼材料來制泡泡水呢?泡泡水如何製作?自製泡泡水便成了孩子們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Advertisiment
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孩子們玩泡泡的興趣正濃, 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泡泡水的問題。 泡泡水裡蘊涵著一些科學問題, 圍繞自製泡泡水可以開展一次很好的科學探索活動。 於是, 我預設了下面的活動, 想調動孩子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積極嘗試, 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展開探索, 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 大膽嘗試製作泡泡水, 體驗探索的樂趣。

2、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活動過程:

1、交流材料, 回憶經驗

從孩子們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入題, 詢問小朋友還找到了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並請他們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帶來的材料。

2、分類介紹, 豐富經驗

(1)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各自帶來的材料, 說說他是怎麼知道這種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於小朋友帶的材料可能有重複, 無需一一介紹, 當介紹到某種較普遍的材料時(如沐浴露), 可以問問還有誰也帶了這種材料, 帶的是什麼牌子的, 等等。

3、運用經驗, 積極探索

(1)在探索活動正式開始前, 教師對材料作簡單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 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 材料籃裡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 你們也可以選擇。

(2)孩子探索過程中, 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Advertisiment

a、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

b、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説明;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 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 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d、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 及時讓其他幼兒分享這些資訊。

4、交流分享, 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製作出泡泡時,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和孩子們一起玩吹泡泡的遊戲。

活動設計評析:

“泡泡從哪裡來”的主題源于教師對幼兒遊戲經驗的關注, 並在許多幼兒對此感興趣的基礎上, 及時轉換成一個預設活動。 教師依據小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但其認知活動明顯受情緒支配以及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難以理解的年齡特點,

Advertisiment
將活動目標設計為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以及與同伴和老師的初步交流。

活動設計分四個環節, 四個環節的邏輯程式考慮到了小班幼兒學習的心智特點。 從引發幼兒回憶各自不同的遊戲經驗出發, 喚起幼兒大腦皮層原有“暫時聯繫”通道的覺醒, 激發每個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積極性。 第二環節的分類介紹是建築在幼兒零碎、泛化的對泡泡從哪裡來的感知經驗基礎上的概括與提升。 但是對於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小班幼兒來說, 僅限於此還遠遠不夠, 所以, 教學過程安排了嘗試操作的環節, 為幼兒提供嘗試――發現――體驗的機會, 讓他們在失敗――修正――成功的過程中, 滿足自主操作、試驗的需要,

Advertisiment
滿足表現的願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 體驗成功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