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設計的是一節幼稚園中班音樂課《爆米花》。 由於這節課要參加我園公開課的比賽, 所以在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等方面我都力求做到“創新”、“求異”。 首先, 教學環境的創新:我把教室裡佈置得像個溫馨的甜品屋, 請孩子們吃爆米花引出課題。 其次, 教學方法的創新:我在現場使用微波爐加熱小玉米, 引導孩子們觀察小玉米的變化, 為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做準備;為了能讓這節課更加精彩、有創意, 我又特意在服裝方面進行了創意設計:要求孩子們身穿白毛衣、白褲子, 腳上穿白色的體操鞋。 一心想讓公開課上得完美無缺的我,
Advertisiment
但是, 當這節音樂活動真正進行時, 卻因為我的“精心準備”而造成了許多尷尬的局面:
1. 孩子們對我提出的問題早已爛熟於心, 用不著我的啟發、引導, 一個個標準答案便脫口而出, 不禁使聽課的老師們在驚歎孩子們“答題準確率”的同時, 也竊竊私語著。
2. 由於孩子們對活動的內容、環節太熟悉了,
Advertisiment
為什麼精心準備、力求創新的一節課卻上得如此不盡人意?深入反思後我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深刻、透徹地理解創新教學的內涵, 只是在盲目地追求“標新”、“求異”。 做了一些表面文章, 卻忽視了教學的實質、違背了教學的規律;把課堂教學演化成一場精心準備的表演,
Advertisiment
在深刻反思的同時, 我結合了近年來觀摩過的公開課、評優課, 梳理出幾條課堂教學中容易走入的誤區,
Advertisiment
如今, 幼稚園教學形式已有很大的改進, 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但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教學形式與教育實質相悖的現象。 比如:在學會歌曲《走路》之後, 教師鼓勵孩子們改編、創編歌詞, 有些教師就會用慣性思維引導孩子改編歌詞。 比如把:“小兔走路蹦蹦跳”, 改成“小鹿走路蹦蹦跳”, 如果幼兒想把歌曲改成“鴨子走路真有趣”, 教師一般不會給予肯定, 因為這樣改歌詞不夠押韻, 沒有遵循老師的思路……教師這樣做就限制了幼兒的創造思維, 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擴散。 難道創編歌詞非要按原來的格式填寫嗎?到底這是音樂課還是語言課?仔細想一想,
Advertisiment
毋庸置疑, 成功的教學不僅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還能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提高幼兒的創造熱情。 但是, 有些教師以為:只要在目標上提高一些, 讓幼兒能夠“超常發揮”就能把孩子們的創造潛力挖掘出來。 這樣做的結果是“欲高則不達”。 比如:引導低年齡班的孩子給喜歡的音樂配伴奏。 孩子們雖然躍躍欲試,但由於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以及對打擊樂器的使用都還不夠熟練,就會出現混亂、嘈雜的伴奏效果,這樣的教學也只好在混亂中作罷,孩子們心裡剛剛燃起的創作火焰,很快也就熄滅了。原因就是孩子缺少應有的知識、技能的儲備,徒有創造的激情而沒有創造的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做基礎,談何創造?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選擇難度,使他們在嘗試創造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不能追求時尚,盲目作秀眾所周知,現在的觀摩課、評優課,只要是層次稍高的公開課,都用上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使教學活動多媒化、立體化、資訊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在一些教師的潛意識裡也會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優質課的一面旗幟,如果缺少了多媒體,這節課就跟不上形勢,就和時代有距離,這樣做的結果是:大家都在盲目地做課件,努力地把自己的教學包裝得上檔次,而不去考慮這節課是否真有必要這樣大張旗鼓。請冷靜地思考一下,難道我們沒有使用過多媒體的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教學了嗎?不僅在多媒體使用方面,在教具、學具的準備上也存在著“多多益善”的怪病。譬如我執教的音樂課《爆米花》,盲目地追求“時尚教學”,其實是在畫蛇添足。有內涵、有吸引力的教學能夠激發幼兒敢想、敢說、敢創造的潛質,而不是在教師的刻意包裝下進行新奇的表演。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時尚,將教學實質棄之不顧,這是不可取的。
在日常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模仿”出來的;還有的教師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求異思維,在活動中極端地培養幼兒“標新立異”……實踐證明:要使教學走出“盲目創新”的誤區,就應該正確認識教學的本質,重新認識幼兒在教育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嚴禁“揠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不要因為急於求“新”,而使教學喪失了本來的色彩。教學應返璞歸真、求真去躁,只有立足于幼兒發展的教學才會因真實而更具教育價值!
孩子們雖然躍躍欲試,但由於對音樂節奏的把握以及對打擊樂器的使用都還不夠熟練,就會出現混亂、嘈雜的伴奏效果,這樣的教學也只好在混亂中作罷,孩子們心裡剛剛燃起的創作火焰,很快也就熄滅了。原因就是孩子缺少應有的知識、技能的儲備,徒有創造的激情而沒有創造的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做基礎,談何創造?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選擇難度,使他們在嘗試創造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不能追求時尚,盲目作秀眾所周知,現在的觀摩課、評優課,只要是層次稍高的公開課,都用上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使教學活動多媒化、立體化、資訊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在一些教師的潛意識裡也會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優質課的一面旗幟,如果缺少了多媒體,這節課就跟不上形勢,就和時代有距離,這樣做的結果是:大家都在盲目地做課件,努力地把自己的教學包裝得上檔次,而不去考慮這節課是否真有必要這樣大張旗鼓。請冷靜地思考一下,難道我們沒有使用過多媒體的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教學了嗎?不僅在多媒體使用方面,在教具、學具的準備上也存在著“多多益善”的怪病。譬如我執教的音樂課《爆米花》,盲目地追求“時尚教學”,其實是在畫蛇添足。有內涵、有吸引力的教學能夠激發幼兒敢想、敢說、敢創造的潛質,而不是在教師的刻意包裝下進行新奇的表演。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時尚,將教學實質棄之不顧,這是不可取的。
在日常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模仿”出來的;還有的教師認為創造性思維就是求異思維,在活動中極端地培養幼兒“標新立異”……實踐證明:要使教學走出“盲目創新”的誤區,就應該正確認識教學的本質,重新認識幼兒在教育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嚴禁“揠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不要因為急於求“新”,而使教學喪失了本來的色彩。教學應返璞歸真、求真去躁,只有立足于幼兒發展的教學才會因真實而更具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