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教案:審美理念科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一、案例的背景

如今, 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 各個幼稚園都在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建構具有園本特色的課程。 我園多年來致力於美育課程的研究, 並且以此為依託申請了省級重點課題, 園內各個領域教研組結合本課題和自身領域教學的特點, 積極尋找著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切入點。 眾所周知, 美育一般指審美教育, 而審美更廣泛地應用在比較感性的藝術等領域, 就科學而言, 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 都是一種相對理性的範疇, 如何在這兩者間尋求到平衡點, 教研組的老師們經過研討,

Advertisiment
決定以大班科學活動《會站立的紙牌》為媒介展開研究。

二、教案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

1. 大膽運用變形和借助輔助物等方法, 讓紙牌站立起來。

2. 通過大膽猜測、動手操作、同伴間相互交流、欣賞幻燈片等方式, 探索各種説明紙牌站立的方法, 初步感受類似方法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3. 體驗挑戰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紙牌若干、幻燈片(席卡、道路指示牌、便簽夾、新品上市導購牌等圖片)、剪刀、吸管、雙面膠、油泥、迴紋針、雪花插片、積木、夾子、牛皮筋;事先在桌上貼好一段雙面膠。 範例幾種讓紙牌站立的方法:沿兩張牌中線剪一刀把兩張牌剪口處插入使其站立;兩張牌搭成三角狀用兩塊積木在兩邊分別頂住紙牌底下兩邊使其站立;用油泥在兩張紙牌之間做成鉸鏈狀使紙牌成直角站立;三張牌邊邊相接用膠帶固定成三角柱狀站立;把迴紋針彎成一個支架後用雙面膠固定在紙牌背後使其站立;吸管橫豎切口後插入紙牌使其站立;用牛皮筋紮一捆牌使其站立。

Advertisiment

2.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紙牌, 會進行簡單的折疊。

活動過程:

1. 出示劉謙照片, 激發興趣, 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劉謙)是做什麼的?大魔術師劉謙要到我們班來選愛動腦筋、小手靈巧的小朋友當他的徒弟, 成為小魔術師, 你們想當嗎?

2. 出示紙牌, 引發猜測, 探索將紙牌變形使之站立的方法

(1)教師:你們看, 劉謙在用什麼變魔術?(紙牌)他要請我們小朋友也來變一個魔術——讓紙牌站起來。

Advertisiment
讓紙牌自己站起來, 你覺得可能嗎?想想有什麼辦法能讓紙牌站起來呢?(幼兒猜測、討論, 教師給幼兒適當提示將紙牌變形:動動小手指, 用點力, 把紙牌變一變……)

(2)教師: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紙牌自己站起來呢?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幼兒從桌子上自取一張紙牌嘗試)

(3)請個別孩子來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師:你們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3. 再次探索多種使紙牌變形站立的方法

(1)教師:剛才我們用折或者卷的方法改變了紙牌的形狀讓它站了起來。 你們還能把紙牌變出更多的形狀, 讓它站起來嗎?請你再來試試看。 最後, 請你把紙牌放到前面的展示臺上來。 (幼兒操作、展示)

(2)教師:見證奇跡的時刻到啦!咱們的展示臺上一下子就站滿了各種形狀的紙牌,

Advertisiment
它們都穩穩地站住了。 這是誰的作品?你是怎麼變的?(幼兒介紹成功經驗)

(3)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開動腦筋, 用自己靈巧的小手, 把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 咱們的魔術成功啦!給自己鼓鼓掌!

4. 探索運用各種輔助物使紙牌站立起來

(1)出示輔助物

教師:下面, 劉謙又要請小朋友來變一個更難的魔術啦。 這次不能折也不能卷, 不改變紙牌的形狀, 還要讓它站起來。 你覺得能做到嗎?(幼兒討論、猜測)

這可真難!不過沒關係, 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來幫忙!都有些什麼呢?(逐一出示, 幼兒認知)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 不過有些東西(出示一下吸管)身上可能有一些小秘密哦, 等著我們小朋友去仔細地發現。

Advertisiment

(2)幼兒分組操作

教師:你想到該怎麼變了嗎?那就趕緊動手試一試吧!(幼兒探索, 教師指導:引導幼兒發現吸管的開口;引導幼兒試一試雪花片, 可以不成功)

(3)交流結果

教師:這是誰的作品?你是怎樣讓紙牌站起來的?(幼兒經驗介紹)

(4)重點討論幼兒感到難操作的輔助物的使用方法。 (如:迴紋針、牛皮筋)

5. 拓寬思維, 瞭解紙牌站立的多種方法

教師:剛才在你們變魔術的時候, 我也試著變了幾個, 你們想不想看看我的作品?同樣的材料, 也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用法。 讓幾張紙牌組合在一起, 也能讓它們站起來。 看來只要肯動腦筋, 不可能的事也會變成有可能。 教師出示範例, 擴展幼兒思路。

6. 觀看幻燈片, 感受科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設計師正是運用了我們剛才想到的那些方法,讓各種各樣的紙、看板自己站起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播放幻燈片,發現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類似的物品,如席卡、道路指示牌、便簽夾、新品上市導購牌等)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只要開動腦筋都是可以解決的。

7. 設置懸念,引發幼兒進一步的思考

教師:祝賀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順利完成了任務,成為一名小魔術師!最後,我再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瞧,我的手上一張紙牌,現在我們一起吹一口氣讓它站在桌上好不好?(一起吹氣,教師表演魔術,讓紙牌站立在桌子上貼雙面膠的位置)見證奇跡的時刻到啦!紙牌站住了嗎?你們知道我是怎麼變的嗎?你們一會也來變一變吧!

三、教學活動後分析與反思

紙牌是大班區域活動中經常會用到的遊戲材料,遊戲中孩子們常常也會突發奇想,試著創造新的玩法。之所以選這個活動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活動能與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很好地結合。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思考如何讓紙牌站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1. 活動的時間偏長。這個活動進行了約45分鐘,儘管教師已經在努力把握時間,但是由於內容較多,把所有的流程走完還是用時過長。經過分析,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了時間:

第一,教師在設計讓幼兒探索如何讓紙牌站立時設計的環節過多。在探索如何讓紙牌站起來時,教師分成了兩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次:不利用工具,紙牌能不能站立。於是幼兒想到用折、卷的方式讓紙牌立了起來。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紙牌站立的概念,同時為下面環節不改變紙牌的形狀使之站立做鋪墊。第二層次:認識輔助物,利用輔助物,在不改變紙牌形狀的情況下使其站立。這樣一來,幼兒操作的次數多,就會延長時間。

第二,同伴間交流過各自的方法後,教師請幼兒再次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時間的延長。教師從同伴間互相學習的角度出發,在個別幼兒介紹完自己的方法後再請大家集體嘗試自己所沒有想到的方法。我一直在想這個環節設計的到底對不對?它有沒有必要非要在這節活動中?可以肯定的是同伴間的互相啟發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中被經常用到,但是考慮到這節活動是面向大班的幼兒,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些方法教師給出提示幼兒就能理解,沒有必要非得佔用集體活動的寶貴時間再來操作。況且操作的次數越多,等教師發出停止操作指令,幼兒再集中回注意力,這中間都是要花費時間的。

第三,幼兒操作時遇到有困難的材料,在這些材料的操作上耗費了時間。通過觀察教師發現,迴紋針和牛皮筋是幼兒感到有難度的操作材料,幼兒操作中的不斷失敗和再嘗試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幾乎沒有孩子能想到成功的方法。

2. 審美化的策略應用是否合適?在這個活動中,情境創設是審美化策略在本活動中應用的一個體現。為了讓活動更有情趣,在活動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劉謙選徒弟的情境,這個情境就是用寥寥數語創設出來的,而且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把這個情境貫穿始終。但是也許是我們有時會錯誤的高估了幼兒,在教師開始出示劉謙的照片時,有的孩子認識劉謙,就顯示出對這位元魔術師的崇拜,積極投入情境希望自己能成功入選。但是有的幼兒根本不認識劉謙,那麼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這個情境就沒有辦法發揮它的作用。就算教師情境貫穿得再好,恐怕幼兒還是難免會游離在情境之外。

3. 幼兒作品的呈現雜而淩亂,毫無美感。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當我們真的在實踐時,我們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審美的元素滲透到科學活動中,幼兒在活動中呈現作品時恰恰又給了我一個新的啟示。幼兒操作成功的作品都想放到前面的展示台被展示,教師事前設想的是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到前面,可是事情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活動中孩子的熱情高漲,不僅想到了很多的方法,而且一個勁地把作品往展示臺上擺,活動開始環節改變紙牌的形狀使其站立時,幼兒呈現出一些作品,在下一環節利用輔助物使紙牌站立的操作中幼兒又呈現出一些作品,我就發現我準備的展示桌遠遠放不下幼兒那麼多的作品,特別是當幼兒用不同輔助物操作成功來擺放時,我來不及把同一種輔助物的作品分開,於是所有的作品都混在一起,以至於在後面的講解環節中我非常吃力,我要在眾多的作品中尋找我需要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從大自然、藝術、人際關係中看到高尚、善良、真摯,並以此來建立自身的美,而科學領域作為幼稚園教育中的一大領域,也理應發揮它作為美育載體的重要使命!

教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設計師正是運用了我們剛才想到的那些方法,讓各種各樣的紙、看板自己站起來,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播放幻燈片,發現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類似的物品,如席卡、道路指示牌、便簽夾、新品上市導購牌等)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只要開動腦筋都是可以解決的。

7. 設置懸念,引發幼兒進一步的思考

教師:祝賀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順利完成了任務,成為一名小魔術師!最後,我再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瞧,我的手上一張紙牌,現在我們一起吹一口氣讓它站在桌上好不好?(一起吹氣,教師表演魔術,讓紙牌站立在桌子上貼雙面膠的位置)見證奇跡的時刻到啦!紙牌站住了嗎?你們知道我是怎麼變的嗎?你們一會也來變一變吧!

三、教學活動後分析與反思

紙牌是大班區域活動中經常會用到的遊戲材料,遊戲中孩子們常常也會突發奇想,試著創造新的玩法。之所以選這個活動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活動能與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很好地結合。這節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思考如何讓紙牌站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1. 活動的時間偏長。這個活動進行了約45分鐘,儘管教師已經在努力把握時間,但是由於內容較多,把所有的流程走完還是用時過長。經過分析,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了時間:

第一,教師在設計讓幼兒探索如何讓紙牌站立時設計的環節過多。在探索如何讓紙牌站起來時,教師分成了兩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層次:不利用工具,紙牌能不能站立。於是幼兒想到用折、卷的方式讓紙牌立了起來。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紙牌站立的概念,同時為下面環節不改變紙牌的形狀使之站立做鋪墊。第二層次:認識輔助物,利用輔助物,在不改變紙牌形狀的情況下使其站立。這樣一來,幼兒操作的次數多,就會延長時間。

第二,同伴間交流過各自的方法後,教師請幼兒再次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時間的延長。教師從同伴間互相學習的角度出發,在個別幼兒介紹完自己的方法後再請大家集體嘗試自己所沒有想到的方法。我一直在想這個環節設計的到底對不對?它有沒有必要非要在這節活動中?可以肯定的是同伴間的互相啟發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中被經常用到,但是考慮到這節活動是面向大班的幼兒,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些方法教師給出提示幼兒就能理解,沒有必要非得佔用集體活動的寶貴時間再來操作。況且操作的次數越多,等教師發出停止操作指令,幼兒再集中回注意力,這中間都是要花費時間的。

第三,幼兒操作時遇到有困難的材料,在這些材料的操作上耗費了時間。通過觀察教師發現,迴紋針和牛皮筋是幼兒感到有難度的操作材料,幼兒操作中的不斷失敗和再嘗試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幾乎沒有孩子能想到成功的方法。

2. 審美化的策略應用是否合適?在這個活動中,情境創設是審美化策略在本活動中應用的一個體現。為了讓活動更有情趣,在活動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劉謙選徒弟的情境,這個情境就是用寥寥數語創設出來的,而且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把這個情境貫穿始終。但是也許是我們有時會錯誤的高估了幼兒,在教師開始出示劉謙的照片時,有的孩子認識劉謙,就顯示出對這位元魔術師的崇拜,積極投入情境希望自己能成功入選。但是有的幼兒根本不認識劉謙,那麼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這個情境就沒有辦法發揮它的作用。就算教師情境貫穿得再好,恐怕幼兒還是難免會游離在情境之外。

3. 幼兒作品的呈現雜而淩亂,毫無美感。俗話說實踐出真知,當我們真的在實踐時,我們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我一直在想如何讓審美的元素滲透到科學活動中,幼兒在活動中呈現作品時恰恰又給了我一個新的啟示。幼兒操作成功的作品都想放到前面的展示台被展示,教師事前設想的是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到前面,可是事情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活動中孩子的熱情高漲,不僅想到了很多的方法,而且一個勁地把作品往展示臺上擺,活動開始環節改變紙牌的形狀使其站立時,幼兒呈現出一些作品,在下一環節利用輔助物使紙牌站立的操作中幼兒又呈現出一些作品,我就發現我準備的展示桌遠遠放不下幼兒那麼多的作品,特別是當幼兒用不同輔助物操作成功來擺放時,我來不及把同一種輔助物的作品分開,於是所有的作品都混在一起,以至於在後面的講解環節中我非常吃力,我要在眾多的作品中尋找我需要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美育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孩子從大自然、藝術、人際關係中看到高尚、善良、真摯,並以此來建立自身的美,而科學領域作為幼稚園教育中的一大領域,也理應發揮它作為美育載體的重要使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