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班上有幾個孩子入園時帶來了自己心愛的玩具, 其他幼兒都被他們的玩具所吸引, 爭著要看一看、玩一玩。 我想:這是一個讓孩子學習交流與分享的好機會。 所以, 設計了小班集體活動《小兔的玩具》, 引導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外型特點與玩法, 培養孩子樂意與同伴分享玩具的良好情感, 讓每個孩子體驗快樂的情緒。
二、案例描述在教學活動中, 我首先引導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孩子們都很開心, 高高地舉起了小手。 我請天宇第一個給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我愣了一下, 隨即走到拿飛機的天宇面前蹲下來對他說:“天宇, 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嗎?”天宇點點頭。 我一邊摟著天宇一邊微笑著對凱文說:“你看, 天宇拿你的玩具是因為很喜歡你的玩具。 他都忘了介紹自己的玩具了, 而想先介紹你的玩具。 瞧, 他把這麼漂亮的玩具介紹給大家,
Advertisiment
在分享玩具環節, 凱文果然首先邀請了“拿錯飛機”的天宇一起玩自己的飛機, 兩個孩子玩得很高興。
三、案例分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一節有效的教學活動依賴于教師對教材、幼兒和環境的有效把握。 教學活動是一個變化發展、動態生成的過程, 其間必然存在許多非預期性因素和細節。 教師若能把握利用好這些細節, 那麼教學過程必然是富有靈性與創造性的, 是能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的。
Advertisiment
(一)眼中有孩子——尊重兒童、耐心傾聽是實施教育的前提
“眼中有孩子”是新時期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教師“眼中有孩子”, 才能像《指南》中所說“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 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準向更高水準發展”。 《指南》中還提出“應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 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其感受到被尊重”。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語言和行為與預設活動不一致、有衝突。 這時, 我們首先要把幼兒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時,教師可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向幼兒提出適當、合理的要求,引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情感、提升能力。如果案例中的教師發現問題後就直接指出孩子錯了,也許就會忽略了這個孩子的消極情緒,使他失去了一次表達想法與情感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這個“突發狀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或者教師沒有對飛機小主人說一番貼心話語,也會使飛機的小主人失去了一次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這樣就同時讓兩個孩子的情緒受到消極影響,不利於活動的順利展開。反之則培養了兩個孩子的積極情感,讓他們學會了包容與分享。
所以說,教師只有眼中關注著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這對於幼兒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中有目標——調整環節、滿足需要是實施教育的關鍵
《指南》中提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清晰、全面地把握兒童發展目標。因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依據幼兒發展目標全面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需求和經驗,確立預設活動並靈活處理生成活動。這裡的目標一方面是指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另一方面是指整合的總體培養目標。教師在實施任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把這兩大方面的目標放在心中,才能保證所開展活動的有效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充分調節兩個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介紹自己的玩具,並積極為滿足孩子對“飛機喜愛”的情感做出努力。這就是源于教師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體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和幼兒整合情感目標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裝著大目標,隨時調整小目標”,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隨時有教育——抓住教育契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中宣導:“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幼稚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適時引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能依據幼兒興趣和情感需求有效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有針對性地隨時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對孩子實施教育。
在以上這個活動中,教師由一名幼兒拿錯了玩具,而玩具的主人又著急的情況下發現了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接納他人的情感,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於是教師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並將其擴展,與預設的活動相互融合,一方面實現幼兒預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積極良好的情感。
所以說教師應具有隨時開發和生成的意識,不斷地在幼兒的需求、興趣點和行為基礎上開發可能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生成教育,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中,需要每一名教師“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用一顆細緻觀察的心捕捉教育契機,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和諧發展。
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時,教師可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向幼兒提出適當、合理的要求,引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情感、提升能力。如果案例中的教師發現問題後就直接指出孩子錯了,也許就會忽略了這個孩子的消極情緒,使他失去了一次表達想法與情感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這個“突發狀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或者教師沒有對飛機小主人說一番貼心話語,也會使飛機的小主人失去了一次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這樣就同時讓兩個孩子的情緒受到消極影響,不利於活動的順利展開。反之則培養了兩個孩子的積極情感,讓他們學會了包容與分享。所以說,教師只有眼中關注著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這對於幼兒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中有目標——調整環節、滿足需要是實施教育的關鍵
《指南》中提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清晰、全面地把握兒童發展目標。因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依據幼兒發展目標全面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需求和經驗,確立預設活動並靈活處理生成活動。這裡的目標一方面是指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另一方面是指整合的總體培養目標。教師在實施任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把這兩大方面的目標放在心中,才能保證所開展活動的有效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充分調節兩個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介紹自己的玩具,並積極為滿足孩子對“飛機喜愛”的情感做出努力。這就是源于教師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體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和幼兒整合情感目標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裝著大目標,隨時調整小目標”,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隨時有教育——抓住教育契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中宣導:“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幼稚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適時引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能依據幼兒興趣和情感需求有效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有針對性地隨時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對孩子實施教育。
在以上這個活動中,教師由一名幼兒拿錯了玩具,而玩具的主人又著急的情況下發現了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接納他人的情感,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於是教師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並將其擴展,與預設的活動相互融合,一方面實現幼兒預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積極良好的情感。
所以說教師應具有隨時開發和生成的意識,不斷地在幼兒的需求、興趣點和行為基礎上開發可能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生成教育,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中,需要每一名教師“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用一顆細緻觀察的心捕捉教育契機,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