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教案:讓孩子學會交流和分享!

一、案例背景

最近, 班上有幾個孩子入園時帶來了自己心愛的玩具, 其他幼兒都被他們的玩具所吸引, 爭著要看一看、玩一玩。 我想:這是一個讓孩子學習交流與分享的好機會。 所以, 設計了小班集體活動《小兔的玩具》, 引導幼兒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玩具名稱、外型特點與玩法, 培養孩子樂意與同伴分享玩具的良好情感, 讓每個孩子體驗快樂的情緒。

二、案例描述

在教學活動中, 我首先引導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孩子們都很開心, 高高地舉起了小手。 我請天宇第一個給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天宇開心地走到玩具架前面, 看了一下, 迅速地拿起了一架天藍色的飛機, 抱在胸前。 孩子們的眼睛立刻都盯著那架飛機, 那的確是一架很漂亮的飛機。 突然, 凱文大聲地叫起來:“那是我的飛機!給我!”頓時, 天宇變得很緊張,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小手卻把飛機抱得更緊。 而凱文則很著急生氣地要來搶飛機。 其他幼兒開始議論起來, 怎麼回事呢?

我愣了一下, 隨即走到拿飛機的天宇面前蹲下來對他說:“天宇, 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嗎?”天宇點點頭。 我一邊摟著天宇一邊微笑著對凱文說:“你看, 天宇拿你的玩具是因為很喜歡你的玩具。 他都忘了介紹自己的玩具了, 而想先介紹你的玩具。 瞧, 他把這麼漂亮的玩具介紹給大家,

Advertisiment
你是不是應該謝謝他呀?”凱文聽了這話, 立刻表示贊同, 又得意地點點頭。 頓時, 天宇也感覺放鬆下來。 我接著對孩子們說:“你們喜歡這架飛機嗎?”“喜歡。 ”“對, 這真是一架很棒的飛機。 現在, 就請飛機的小主人凱文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玩具吧!”凱文立刻高興地跑上來, 開始介紹飛機。 他介紹之後, 我對凱文說:“聽了你的介紹, 我們都知道怎麼玩這個玩具了, 真的很好玩。 待會兒別忘了邀請喜歡這個玩具的小朋友一起玩, 好嗎?”凱文興奮地點點頭, 剛才拿錯玩具的天宇也笑眯眯地看著飛機。 活動由此順利地開展下去了。

在分享玩具環節, 凱文果然首先邀請了“拿錯飛機”的天宇一起玩自己的飛機, 兩個孩子玩得很高興。

三、案例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

Advertisiment
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 ”教師要真正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從思想認識、從情感行為等方面去瞭解幼兒, 分析他們的語言行動, 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 首先, 我從孩子“拿飛機”的行為中捕捉到相關資訊, 及時關注了拿錯飛機孩子的情緒, 嘗試用“是否喜歡這個玩具”的問題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是對孩子個體行為與情感的尊重。 瞭解到他的想法後, 我又用“摟著孩子微笑”這一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理解與贊同。 同時, 我運用一番既親切自然又貼切到位的話語有效地調整了飛機小主人的情緒。 這樣的教學語言和行為讓兩個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而產生了積極的情感,
Advertisiment
同時為全體幼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情感教育環境——鼓勵孩子與他人分享。 然後, 請飛機的小主人再為大家介紹玩具, 又自然地把孩子們的興趣帶到預設活動當中去, 利於活動目標的達成。 對這一個“生成點”的有效處理也讓其他幼兒為之釋然, 愉快地投入下面的活動。 在玩具分享環節, 兩個孩子融洽玩飛機的情景又是對教育效果的一個完美再現。

四、案例反思

一節有效的教學活動依賴于教師對教材、幼兒和環境的有效把握。 教學活動是一個變化發展、動態生成的過程, 其間必然存在許多非預期性因素和細節。 教師若能把握利用好這些細節, 那麼教學過程必然是富有靈性與創造性的, 是能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的。

Advertisiment
結合這個教育案例,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眼中有孩子——尊重兒童、耐心傾聽是實施教育的前提

“眼中有孩子”是新時期對學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教師“眼中有孩子”, 才能像《指南》中所說“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 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準向更高水準發展”。 《指南》中還提出“應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同伴關係, 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其感受到被尊重”。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語言和行為與預設活動不一致、有衝突。 這時, 我們首先要把幼兒當作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時,教師可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向幼兒提出適當、合理的要求,引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情感、提升能力。如果案例中的教師發現問題後就直接指出孩子錯了,也許就會忽略了這個孩子的消極情緒,使他失去了一次表達想法與情感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這個“突發狀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或者教師沒有對飛機小主人說一番貼心話語,也會使飛機的小主人失去了一次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這樣就同時讓兩個孩子的情緒受到消極影響,不利於活動的順利展開。反之則培養了兩個孩子的積極情感,讓他們學會了包容與分享。

所以說,教師只有眼中關注著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這對於幼兒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中有目標——調整環節、滿足需要是實施教育的關鍵

《指南》中提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清晰、全面地把握兒童發展目標。因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依據幼兒發展目標全面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需求和經驗,確立預設活動並靈活處理生成活動。這裡的目標一方面是指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另一方面是指整合的總體培養目標。教師在實施任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把這兩大方面的目標放在心中,才能保證所開展活動的有效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充分調節兩個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介紹自己的玩具,並積極為滿足孩子對“飛機喜愛”的情感做出努力。這就是源于教師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體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和幼兒整合情感目標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裝著大目標,隨時調整小目標”,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隨時有教育——抓住教育契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中宣導:“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幼稚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適時引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能依據幼兒興趣和情感需求有效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有針對性地隨時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對孩子實施教育。

在以上這個活動中,教師由一名幼兒拿錯了玩具,而玩具的主人又著急的情況下發現了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接納他人的情感,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於是教師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並將其擴展,與預設的活動相互融合,一方面實現幼兒預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積極良好的情感。

所以說教師應具有隨時開發和生成的意識,不斷地在幼兒的需求、興趣點和行為基礎上開發可能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生成教育,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中,需要每一名教師“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用一顆細緻觀察的心捕捉教育契機,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和諧發展。

應尊重兒童的人格,分析孩子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同時,教師可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向幼兒提出適當、合理的要求,引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情感、提升能力。如果案例中的教師發現問題後就直接指出孩子錯了,也許就會忽略了這個孩子的消極情緒,使他失去了一次表達想法與情感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這個“突發狀況”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或者教師沒有對飛機小主人說一番貼心話語,也會使飛機的小主人失去了一次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這樣就同時讓兩個孩子的情緒受到消極影響,不利於活動的順利展開。反之則培養了兩個孩子的積極情感,讓他們學會了包容與分享。

所以說,教師只有眼中關注著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這對於幼兒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中有目標——調整環節、滿足需要是實施教育的關鍵

《指南》中提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清晰、全面地把握兒童發展目標。因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目標,依據幼兒發展目標全面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需求和經驗,確立預設活動並靈活處理生成活動。這裡的目標一方面是指具體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另一方面是指整合的總體培養目標。教師在實施任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把這兩大方面的目標放在心中,才能保證所開展活動的有效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環節,先充分調節兩個孩子的情緒,再引導孩子介紹自己的玩具,並積極為滿足孩子對“飛機喜愛”的情感做出努力。這就是源于教師對本次活動中的目標“體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和幼兒整合情感目標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裝著大目標,隨時調整小目標”,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隨時有教育——抓住教育契機是教育成功的根本

《指南》中宣導:“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幼稚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適時引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能依據幼兒興趣和情感需求有效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有針對性地隨時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對孩子實施教育。

在以上這個活動中,教師由一名幼兒拿錯了玩具,而玩具的主人又著急的情況下發現了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接納他人的情感,學習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於是教師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並將其擴展,與預設的活動相互融合,一方面實現幼兒預期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積極良好的情感。

所以說教師應具有隨時開發和生成的意識,不斷地在幼兒的需求、興趣點和行為基礎上開發可能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生成教育,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中,需要每一名教師“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隨時有教育”,用一顆細緻觀察的心捕捉教育契機,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尊重、理解、平等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和諧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