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育不妨把孩子“散養”。

在孩子上幼稚園之後, 很多老師秉著負責的態度, 會讓孩子乖乖的在學校裡接受老師的教育, 這也是大多數父母樂見的。 但事實上卻並不一定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而如果違背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的話, 無疑是溫室裡的花朵, 外強中乾, 那麼我們何不如把孩子“散養”呢?母嬰專家指出, 幼稚園教育不妨把孩子“散養”。

我們在幼稚園, 為什麼不學學雞媽媽, 把孩子“散養”呢?讓孩子多活動, 多曬曬太陽, 讓孩子健康起來;對孩子喜歡的事情, 引導他、激發他、培養他, 在孩子心裡種下快樂和求知的種子,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不是很好嗎?

當今社會, 是一個求快的社會, 好多事都在追求速度, 但停下來回頭看看的時候, 忽然發現一個怪現象, 我們現在吃的很多東西, 相比以前豐富了許多, 但滋味、營養卻不如以前了。

於是, 很多中看不中吃的東西層出不窮。 講究的人們, 開始尋覓沒上過化肥、沒用過農藥的原生態蔬菜。 散養的豬、雞, 散養雞下的“笨雞蛋”開始紅火起來。 由此, 不難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 想到了在幼稚園生活的孩子們。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家長從孩子沒出生便“不甘落後”進行教育, 出生後更是忙著讓孩子學這學那, 尤其對進入幼稚園的孩子, 更是以提前學習小學知識為著力點, 並為孩子的“成績”沾沾自喜,

Advertisiment
引以為榮。 有些幼稚園為了迎合家長這種心理, 也不惜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在幼稚教育“小學化”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能不令人擔憂嗎?

促進發展不是錯, 但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過早地進行“小學化”知識教育, 卻是不妥當的。

在自然界中, 很多早熟的果子, 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往往會過早地腐爛;很多不應時的被“催熟”的蔬菜, 雖然令我們眼前一亮, 但吃到口裡卻是沒滋沒味。 難道我們也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早熟的果子和被“催熟”的蔬菜嗎?

無從知道三四十天就能長到六七斤, 甚至八九斤的雞鴨們的心情, 卻能看到很多孩子與年齡並不相符的行為和表情。 儘管吃得好,

Advertisiment
喝得好, 但孩子們快樂嗎?幸福嗎?很信服葉聖陶先生那句話“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 我覺得, 幼稚園時期的孩子, 就像春天的土地, 地溫上不來, 早澆水是不行的。 地溫上來了, 也是不能頻繁澆水的, 否則, 地溫是保不住的。 適時澆過水的土地, 是要等待幾天再細細耕耘的, 是要鋪好底肥的。 匆忙下種不僅違背自然規律, 而且想日後豐收也是不可能的。

春天的土地, 需要的是等待, 是喚醒, 是激發, 是培養。 “棗芽發種棉花”, 不到時令過早播下的種子即使發芽也很難適應環境, 春天的風兒很容易把它們“帶”走。

土地整好了, 該下種時下種, 就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生根時自然會生根, 發芽時自然會發芽, 到夏天, 必然會生機勃勃, 到成熟的季節,

Advertisiment
必然會碩果累累。 很喜歡那樣的一個場景:一隻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 到田間, 到地頭, 到草叢, 捉蟲, 啄石子, 啄青草, 曬太陽, 追逐嬉戲。 小雞們多麼快樂啊!長大後的它們, 打鳴一定嘹亮, 下的蛋一定有營養!

以上就是幼稚園教育不妨把孩子“散養”的介紹, 所以在幼稚園的時候, 我們不能過多的去要求孩子去學習文化知識, 而是應該讓孩子多活動, 多曬曬太陽, 讓孩子健康起來。 而學習知識可以慢慢的引導, 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不是很好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