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 三歲半, 每天必須要人陪著他睡才能睡得著, 所以每天中午我們班幾個老師都輪流陪伴他。
每天我們陪他的方式很簡單, 就是用手撫摸他的身體, 方向一致, 速度緩慢, 摸完一隻胳膊, 再摸另外一隻胳膊, 摸完了胳膊就摸腿。 他會自動給你替換過來, 等把四肢全部摸一遍後就趴倒睡著了。 在這個過程中, 他總會問我:“趙老師, 你在幹什麼?”最初我就會回答:“我在撫摸你呀。 ”小滿停了一會兒又問:“趙老師, 你在幹什麼呀?”我猜他可能對這個問題不滿意, 我換了句話回答:“我在陪你睡覺啊。 ”後來, 小滿還是不斷地問我這個問題,
Advertisiment
有一天, 我特別難過。 中午的時候, 我像往常那樣坐在小滿的床邊陪著他, 撫摸他, 摸著摸著我忍不住就哭了。 臥室的孩子們都聽見了我的哭聲, 都很好奇。 旁邊的軒軒用腳輕輕地踢了踢我的肚子, 像是在問我怎麼了, 我沒理他, 哭得更大聲。 小滿見狀, 摸了摸我的胳膊, 然後在我的手背上親一下, 叫了我一聲:“趙老師?”我感受到了他在向我表達關心,
Advertisiment
“愛不能停滯, 它需要流出去, 才能流回來。 ”這是王樹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 這一次我有了切身得體會。
Advertisiment
點評:幼稚園不是純粹的教育場所, 而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 甚或就是兒童生活。 互愛, 作為童年的需求被置入生活中。 在幼稚園中, 兒童得到愛, 感受愛, 學習愛, 享受愛, 他的成長的健康與否就在於是否獲得愛。 愛的表達和流動, 愛的互相給與, 按照規律應當是這個時期兒童生活的基本內容。
在互相關愛的表達中, 身體接觸是常常用到的。 既能適時應用又能不濫用, 就能轉達情誼, 獲得力量。
現代成人間最常見的禮節是握手。 非典那陣子, 為了隔離, 握手這個禮節都改作作揖了。 今年甲流, 很多人又用作揖替代握手。
Advertisiment
那麼握手怎會出現並成為禮節的呢?因為人們覺察到身體接觸給人帶來的力量感比語言或肢體語言更大。 這種力量使人們更親近, 甚或打消隔閡, 化仇解怨。 後來有些地方進化為擁抱了。 這一點在情人之間也很明顯。 因為情人間的身體接觸更密切, 情人間的情感更能使他們有力量淡化苦痛, 面對危機, 應對風險, 戰勝困難, 度過苦難。
我們從兒童那裡也似乎證實著這一點。 擁抱比其他方式更能給兒童親近感、舒適感、安全感和心靈慰藉。 反過來, 和兒童不那麼親近的人, 兒童是不讓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