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為什麼只帶孩子玩,看完你就明白了

她媽媽就非常自豪地說:“我家萱萱上的幼稚園可好啦, 老師教的好, 對家長也客氣。 千萬不能給娃上一保二保啊, 去了後悔死你, 讓娃玩三年, 啥都不給教, 哈哈哈!”

每次去接涵涵放學, 總是會聽見很多家長, 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幼稚園給你們教什麼了?”然後孩子一臉茫然, 不知從何說起, 而家長就會因此變得著急, 這可咋辦是好啊, 那麼多錢交上去, 孩子咋還是啥都不會?

其實, 幼稚園教給孩子的東西, 還真不是一兩句話才能說完的。

記得9月1日開學那天, 朋友圈裡有很多媽媽說:“孩子第一天上學,

Advertisiment
竟然沒哭, 這下我就放心了!”接著第二第三天就有很多媽媽開始問我說:“涵涵媽, 這可咋辦啊, 我娃第一天上學都不哭呢, 怎麼上了兩天了又哭著不去了?”

那我們就該思考下幼稚園和家裡的生活究竟有啥不同了?在家裡, 寶寶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想吃啥立馬有人雙手奉上, 上完廁所, 奶奶立馬眼疾手快地把褲子給提好。 不僅如此, 他們還可以隨意地玩手機, 看動畫片。

可是在學校呢?他們要學會自理, 除了擦屁股和梳小辮這類沒能力做到的事, 很多事孩子必須親力親為。 他們必須自己吃飯, 小便後自己提褲子, 甚至自己穿衣服。 飯前排隊洗手, 自己端飯, 吃完還要幫忙收拾桌子, 把餐具放回原處。

一段時間堅持下來, 你就會發現你的寶寶生活變得很有規律,

Advertisiment
自理能力也非常強了, 常常在你面前搶著幹活, 並且自豪地說:“媽媽, 你看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比如之前脫完鞋子亂放的涵涵, 會在上床前把鞋子擺放整齊, 還主動整理我們家的鞋櫃。

對, 幼稚園讓你的孩子學會了生活自理, 並明白了什麼叫做井然有序。 而你若不放手孩子怎能長大?

如果是在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是孩子一個人的, 想玩什麼隨時都可以玩兒。 但在幼稚園不是這樣的, 很多玩具不可能人手一個, 而是要講究先來後到, 或者孩子們自己去交換著玩兒, 自己去想辦法協商解決。

而且隨著孩子社交敏感期的來臨, 他們渴望有自己同齡的小朋友, 不滿足于整天跟爸爸媽媽膩在一起。

Advertisiment

而幼稚園這個孩子集中的地方, 會讓他們學會初步的人際交往。 只要離不開社會, 孩子以後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關係, 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必須是自己要學會的。 不是你給孩子找一個朋友, 他們就會成為真正的朋友的。

幼稚園無疑是發展人際交往能力最好的場所, 而最好的方式便是從共同的玩耍中慢慢摸索, 漸漸習得。

我在給涵涵選幼稚園時, 重點考慮之一就是幼稚園的活動場地大小。

因為我覺得運動對小孩子來說很重要, 它不管對身體發育還是智力發育都有好處。

那些看似簡單的戶外活動, 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結果, 幼稚園的老師他們也有教學方案的制定計劃, 他們還會組織學習孩子思維能力發展之類的培訓。

Advertisiment

在遊戲中, 孩子明白了什麼叫做協作, 什麼叫做競爭。 通過跑、跳等運動, 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身體, 還能因為參與遊戲時的精力高度集中, 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這些都為以後的小學甚至初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試想一下, 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怎麼能夠支撐得住高三時期那種高強度的學習?沒有良好的專注力, 怎麼可能上課時精力集中, 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 小孩子在塗色、做手工等的遊戲中, 認識了顏色和形狀, 還發展了手部動作。 精細動作的發育可是最能開發智力的, 要不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心靈手巧”了。

今年放暑假前, 涵涵的老師給我們開家長會時說, 她這學期基本沒有太讓孩子握筆,

Advertisiment
因為孩子手部發育尚未成熟。

愛研究的我, 帶著這個疑問問了我的醫生朋友, 他告訴我, 6歲孩子的手腕才能發育成熟, 10歲手全部發育成熟。 所以小學前兩年的教學要求都寫明:不得佈置書面作業。 而在手部關節還沒發育好的時候, 就讓孩子過多地握筆, 或者教孩子寫字, 帶來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我們當中大多數人右手中指那塊都會有點變形, 這就是過早寫字的結果。

所以, 幼稚園對遊戲的設計, 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花費的精力多, 老師們絕不是隨便帶孩子玩耍的, 而是有計劃性、有目的性的科學玩耍。

在幼稚園那個小集體中, 如果你哭鬧, 老師不可能會為了照顧你一個人的情緒而放棄制定好的教學計畫;如果你挑食, 老師也沒辦法像媽媽一樣單獨再做給你吃;如果吃飯慢,那別的小朋友開始玩耍了也不會等著你。

慢慢地,我們的孩子學會了管理自己的生活,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學會了見人就禮貌地打招呼,學會了飯前便後自動去洗手……

六歲之前,孩子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好習慣和行為的培養,遠遠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認字、背詩、加減法運算只是一種知識,而其他的則是一種能力,是決定著人一生的基礎。

知識等孩子再大點再教也不算晚,而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一旦養成便再難更改。所以,千萬別再質疑幼稚園為什麼只帶孩子玩?因為孩子在玩樂中學到的那些東西更重要!

老師也沒辦法像媽媽一樣單獨再做給你吃;如果吃飯慢,那別的小朋友開始玩耍了也不會等著你。

慢慢地,我們的孩子學會了管理自己的生活,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學會了見人就禮貌地打招呼,學會了飯前便後自動去洗手……

六歲之前,孩子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好習慣和行為的培養,遠遠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認字、背詩、加減法運算只是一種知識,而其他的則是一種能力,是決定著人一生的基礎。

知識等孩子再大點再教也不算晚,而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一旦養成便再難更改。所以,千萬別再質疑幼稚園為什麼只帶孩子玩?因為孩子在玩樂中學到的那些東西更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