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畢業生 該不該再補課

“小幼銜接”是幼稚園大班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 瞭解到,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許多家長紛紛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幼升小升學補習班”, 將小學教育“模擬提前”。 而這種補習班是否必要, 又能否起到作用呢? 

強行灌輸只會揠苗助長

園長表示:家長沒有必要在大班階段填鴨式地猛塞知識, 來應付小學的入學測試, 而是應該調整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態, 自然、放鬆地面對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涯。 郭宗莉說, 家長強行灌輸孩子一些知識性的東西反而會揠苗助長, 讓孩子懼怕入學;如果家長提前灌輸他們很多小學才教授的學習內容,

Advertisiment
反而會影響他們上課的聽課效率。

專家認為, 一般有資質的幼稚園大班都會開設與小學銜接的課程, 如認拼音、識漢字、做加減、念英語等。 孩子如果將幼稚園所學知識統統掌握, 已經足夠為小學學習打下基礎。 而且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孩子最愛玩、也最該玩的時候, 他們天生有能力在玩耍中學習, 不該扼殺這種天性, 犧牲玩樂的時間而接受枯燥的課堂教育。

補習班的作用只是一時

有些補習班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法, 給寶寶猛灌生字, 做大量的加減運算, 表面上看上去成果斐然, 寶寶會念了許多字, 會算了好多題, 但爸爸媽媽看不到這種教學方法起到的作用只能是一時的,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並沒有真正理解、吸收。 他只是記住了這個圖形發這個音, 那一串符號後應該寫那個數位。

其實, 寶寶對字或數的認識都是由形象思維慢慢發展到抽象思維的, 只有他腦中積累了一定的實物、場景、對書的概念才能融會貫通、真正掌握。 而這需要長期、持續的培養, 不是短期臨時的補習班可以做得到的。 而幼兒的思維方法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比較弱的。 所以無論是教授漢字還是算術時都要引入實物, 和具體的活動相結合。

學前教育家長作用更重要

“小小孩”僅靠其在一堂課上所學所會其實很少, 重要的是讓父母瞭解掌握自己寶寶的智力發展水準, 然後在生活中“因材施教”。

Advertisiment
比如帶寶寶去一次超市, 他可以學到好多生字, 做好多加減運算。 生活才是寶寶最好的課堂, 並不需要專業的教具或正式的教室。 這個階段應該讓寶寶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可以在他腦中形成“學習是快樂的”這種觀念, 幫助他願意學、喜歡學。 而並不是真的要教會寶寶多少東西, 如果讓寶寶從小就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那真是“丟了西瓜, 撿了芝麻!”

入小學應有的準備有哪些?

園長們表示, 家長要調整好寶寶的心態, 讓他們憧憬小學生活。

●家長應該為大班孩子們增加與小學進行直接交流和參觀等活動, 提前讓孩子熟悉小學的教學環境, 從精神上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 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要模擬小學的環境,

Advertisiment
讓寶寶提前適應小學生活。

●家長可以將原先午間睡覺的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減少, 和小學作息時間提前逐步接軌。

●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家庭作業來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孩子有任務意識, 同時加強大腦意識形態上的深入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