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線:走線的目的是為了舒緩幼兒情緒, 給孩子們一個安靜的氛圍儘快進入上課狀態。
2、集體手指操環節:在課前我們會和孩子做一個小律動, 關於課程內容的手指操, 老師要求孩子一一落坐, 保持安靜。
3、分組環節:我們給孩子們分了A B C三個組, 每天會有幾個老師分別為三組進行上課, 三節課一個輪回, 輪流上課。
4、分組:分組課程大約20--30分鐘的時間, 最後就是集體自由選擇工作時間, 孩子們會自己鋪一個工作毯, 然後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探索。
2 蒙氏教育的教學法
1、預備環境
Advertisiment
我們不止一次強調,一個適合生命發展的環境對兒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學中,如何為孩子準備一個適合他們生命發展的環境,被列為首要的條件。
2、發現意願
兒童表現在外的行為,往往是內在需求的反應,尤其是幼兒時期會在某一階段對某種需求有特別的“敏感期”。 如果能掌握這一時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對孩子的啟發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3、協調意願
蒙特梭利老師與傳統教師最大的差別,在於蒙特梭利老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學生,而是教具、兒童及學習意願的協調者。 她必須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環境,並且觀察孩子的需要和意願,提出適當的教具來讓孩子“工作”。
4、延長工作週期
如果孩子已經專心進入“工作”情境,啟導員就該鼓勵他繼續操作,以“延長他的工作週期”,讓孩子酌情的反復操作。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5、觀察—實施—記錄—研究—發現—重新針對他們的需要進步而對教育計畫的再設計”的迴圈施為
由於孩子的不斷成長和他們之間的個別差異,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師的教育規劃需要不斷改進。 惟有透過實際的觀察、記錄、研究,才能深入切實的發現兒童內在的需要,而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長。
3 蒙氏教學的特色
1、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樸實、乾淨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2、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範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Advertisiment
3、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4、教具的設計,以供給一個人操作為主要考慮目標.
5、每項教具的單獨和聯合使用,都有其步驟和順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複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瞭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6、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7、在設計上,具有控制錯誤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發現錯誤、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紅塔有十塊,最小的一塊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塊,最大的一塊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最大塊與次大塊剛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Advertisiment
8、由步驟、 秩序中培養孩子的邏輯習性和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