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稚園課程設置與幼兒壓力的關係

常常聽到幼稚園裡的小朋友問老師:“老師, 為什麼做孩子的就要上很多興趣班?周未了我還要學鋼琴、英語和美術。 ”還有一名幼稚園的家長說:“我給孩子報的所有興趣班中, 兒子最喜歡學習英語, 因為他感覺老師從來不批評人, 在唱唱跳跳中就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很多東西, 也不讓他們考級。 ”

上面的例子說明好的課程可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而不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 乃至所謂的興趣班卻給幼兒帶來了精神壓力甚至心理問題。

心理壓力一般是指生活環境不能滿足個人需要, 個人的學習與經驗無法與現實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導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種緊張狀態。

Advertisiment
幼兒的學習壓力多來自於家庭、幼稚園不適宜的學習內容、方式方法、評價態度。

其中不適宜的課程很容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力。 通常我們認為, 學習壓力具有兩重性, 適度的壓力對人的行為具有動力作用。 這一原理可能並不完全適用于幼兒。 幼兒心理無意性強, 行為受直接興趣左右, 如果在壓力之下學習, 又不會調適, 很可能感受到威脅或緊張, 從而厭學、產生消極的情緒。 有關研究指出, 給學前兒童學業壓力, 是造成幼兒對學校的負面態度及創造力減少的元兇。

近些年來, 幼稚教育改革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幼兒學習壓力似乎有增無減。

Advertisiment
諸如所謂的幼兒奧林匹克數學等競爭性質的教育課程, 不以幼兒為中心, 就會給幼兒帶來心理壓力。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 為了能在競爭中取勝, 不少幼兒很早就開始學習小學的課程, 失去了應該遊戲的機會, 被剝奪了在幼稚園生活的樂趣。 有些幼稚園變著法兒地搞識字教學、英語教學和數學教學, 這些佔據了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大量時間。 加之電腦、軟體進入幼稚園, 好多需要幼兒直接操作的活動, 被看螢幕、聽講解所代替。 通過這樣的學習, 即便是能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識, 幼兒也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更嚴重的是, 枯燥的學習會滋生幼兒對學習的厭煩情緒, 導致幼兒產生精神上的痛苦和疲倦,

Advertisiment
還有可能使幼兒產生對幼稚園的厭惡, 不喜歡上幼稚園, 甚至害怕上幼稚園, 患上人園恐懼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