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師經常跟我告狀, 說他上課心不在焉, 可是他4歲時就認得600多字, 能背古詩30多首, 認識所有的拼音, 上學之前就會100以內的加法運算, 一上小學, 孩子開始厭惡學習, 對學校教的不感興趣。 ”這段節選自一位家長給本報來信的文字, 透露出家長對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的擔憂。 家長想不通的是, 以前孩子想像力豐富、積極探索, 可是一上小學, 反倒變成對基本的學習都沒有興趣, 缺少了探索的欲望。
從這位家長的苦惱中, 我們可以發現:
教學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當孩子對漢字、詩詞還沒有認知度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學習興趣來源於多個方面, 師生關係起著重要作用。 當老師頻繁“告狀”時, 家長要格外理智。 孩子因為上課不專心、作業完成得不好、不遵守課堂紀律而受到老師的批評, 家長就不要再不斷地甚至沒完沒了地數落孩子, 這樣會加劇孩子對學校生活的厭煩甚至恐懼。
Advertisiment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學習的動力、對自己不良習慣的約束力, 是緊緊和情感連在一起的, 特別是對老師的情感。 他喜歡這位老師, 就會認真完成這位老師佈置的作業, 會在這位老師的課堂上認真聽講、踴躍發言。 作為家長, 要成為孩子和老師之間情感的橋樑, 告訴孩子“你們老師真好”、“看得出, 老師很喜歡你”等, 引導孩子發現老師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