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要到了, 媽媽一邊急匆匆地收拾東西, 整理著裝, 一邊督促兩歲多的兒子收拾玩具, 不要再玩了。 誰知道, 兒子蹲在積木前就是不肯停手。
Advertisiment
幾個小妙招應對寶寶“反抗”行為
應對孩子的“反抗”行為的五個小妙招:
1、以柔克剛。
Advertisiment
2、 循循善誘。 孩子在執行媽媽命令的時候, 由於語言發展水準的原因, 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 媽媽可用孩子能夠理解的、具體形象的語言, 把要求孩子將要做的事與孩子的興趣聯繫起來,
Advertisiment
3、欲擒故縱。 孩子的反抗行為很多時候是沒有理由的, 只是一種“找找感覺”, 是受成人某些行為和情緒暗示的結果。 如果媽媽在這個時候故意順著孩子, 然後表現出非常希望他繼續從事這項活動的意願, 而媽媽自己則從事另一項充滿了神秘的活動, 孩子會察言觀色, 力求與大人的行動保持一致, 努力爭取說:“我要”。 如果讓孩子從事原有活動, 而媽媽在旁邊著急地看表, 會使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控制媽媽,
Advertisiment
4、 反省體驗。 當你在再三要求孩子做某事請, 他總是說不的時候, 你可以採取冷處理, 不去理他。 等過一會他來找你的時候, 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對他說不。 這時他肯定很著急, 會哭哭啼啼。 然後你態度堅決地問他剛才什麼地方做的不對, 讓他主動認錯, 然後讓他主動作出保證以後要怎麼做。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 父母這時的表情一定要流露出堅決、沒有迴旋的樣子。
5、給孩子表現自我力量的機會。 正如前面所說, “反抗”行為往往是孩子為了驗證、體驗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只不過他這種驗證的方式是歪曲的。 因此, 父母可以主動給孩子創造驗證自己能力的合理機會。 比如, 一周之中抽出固定的一天, 這一天的晚飯由孩子來安排父母的座位,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反抗行為恰恰體現了寶寶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驗證自己的能力, 是成長的表現。 爸爸媽媽只要以一顆不急不躁的心去看待這一行為, 給予寶寶更多的驗證他們能力的體驗機會, 相信寶寶的反抗行為就會減少啦!
(兼職編輯: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