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最佳的學習時機
父母應當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學習時機進行語言教學。 所謂最佳的學習時機, 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較集中的時候, 這樣, 效果就會好一些, 孩子學的東西也會更多一些。 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時候教語言, 往往事倍功半。
控制教學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習新的語言, 首先要學會控制孩子學習的情境, 使小兒能夠配合, 注意力集中並感興趣。 其實, 年幼兒童在學習時的分心是很常見的, 關鍵是如何把握住孩子, 切忌硬逼或訓斥。 比如 , 當孩子在學習中不合用或表現不好時,
Advertisiment
記錄進展情況, 看到小兒的進步
在孩子末開口之前, 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 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 為了避免這一點, 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 對於能說話的孩子, 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彙的性質, 是名詞還是動詞, 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 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 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回饋資訊。
Advertisiment
每天定時教小兒
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遊戲, 在遊戲中教孩子說話。 所定的時間可因人而異。 開始的時候, 時間可以定得短一些, 大約2-3分鐘, 然後逐步延長, 形成常規。
儘量使小兒感到快樂和有趣
教語言不是枯燥的模仿。 那種父母說, 孩子學的單調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 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絕。 因為有些語言, 特別是那些較難理解或較難發音的詞語, 兒童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出來的, 如果父母硬逼著他們“鸚鵡學舌”, 只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痛苦, 失去對學語言的興趣。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 父母先要發現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 這可能包括吃的東西, 如霜淇淋、糖果或飲料等。 當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項任務,
Advertisiment
重點突出, 反復練習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小兒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 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 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小步驟前進
學習語言時, 父母要把目標化整為零, 每一步要分得較細, 使孩子在學習中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步驟與步驟之間跨度較大, 孩子就會遇到困難, 挫傷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例如, 當小兒只會少數稱呼時,
Advertisiment
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 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 也不要急躁。 因為孩子的開口, 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教語言的同時,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1、不要提問題太多, 因為孩子在諸如“這是什麼”一類的問句中, 並不能學到什麼語言, 反而增加他們的緊張。
2、不要使用複雜的語言教孩子, 而要使用短句, 並且突出所教的單詞, 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
3、自己不要自顧自地說, 因為這會使孩子只聽而無機會說。
4、不要只說不演示。
在教孩子說話時, 父母要充分調動視、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 還要輔以相應有盡有動作,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