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種開發小兒語言能力的方法

 選擇最佳的學習時機

父母應當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學習時機進行語言教學。 所謂最佳的學習時機, 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較集中的時候, 這樣, 效果就會好一些, 孩子學的東西也會更多一些。 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時候教語言, 往往事倍功半。

 控制教學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習新的語言, 首先要學會控制孩子學習的情境, 使小兒能夠配合, 注意力集中並感興趣。 其實, 年幼兒童在學習時的分心是很常見的, 關鍵是如何把握住孩子, 切忌硬逼或訓斥。 比如 , 當孩子在學習中不合用或表現不好時,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不予理睬, 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也不說, 自己只管繼續遊戲;如果孩子此時把玩具亂扔在周圍, 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 離開房間幾分鐘後再繼續;如果小兒仍然調皮搗蛋, 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 結束遊戲。 這樣, 孩子會很快懂得自己做錯了, 不等玩具收拾好, 就會回到父母身邊再安靜下來。

 記錄進展情況, 看到小兒的進步

在孩子末開口之前, 父母很難看到他們的進步, 這常常影響父母教孩子的積極性。 為了避免這一點, 建議父母經常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 對於能說話的孩子, 父母要記錄他們用詞彙的性質, 是名詞還是動詞, 是一個字還是兩個字的詞語, 是短語還是句子……由此, 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語言學習的回饋資訊。

Advertisiment

 每天定時教小兒

父母應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遊戲, 在遊戲中教孩子說話。 所定的時間可因人而異。 開始的時候, 時間可以定得短一些, 大約2-3分鐘, 然後逐步延長, 形成常規。

 儘量使小兒感到快樂和有趣

教語言不是枯燥的模仿。 那種父母說, 孩子學的單調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 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絕。 因為有些語言, 特別是那些較難理解或較難發音的詞語, 兒童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出來的, 如果父母硬逼著他們“鸚鵡學舌”, 只會使孩子感到緊張和痛苦, 失去對學語言的興趣。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 父母先要發現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 這可能包括吃的東西, 如霜淇淋、糖果或飲料等。 當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項任務,

Advertisiment
父母就可以用這些東西獎賞他們, 但更多的是要有語言、用父母快樂的表情、用擁抱或親吻的動作來對孩子表示鼓勵。 還要注意的是, 父母一是要根據小兒的年齡特點安排遊戲時間的長短;二是要不斷變換遊戲內容, 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重點突出, 反復練習

父母在一段時間內只教小兒學習一個特定的詞語, 並且讓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時間, 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小步驟前進

學習語言時, 父母要把目標化整為零, 每一步要分得較細, 使孩子在學習中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步驟與步驟之間跨度較大, 孩子就會遇到困難, 挫傷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例如, 當小兒只會少數稱呼時,

Advertisiment
父母就著重于疊詞或單詞的教學;當小兒不會發“K”音時, 父母可以訓練孩子的口舌運動, 先發“a”或“e”的音, 逐漸過渡到“K”音等等。

 不要輕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 父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 也不要急躁。 因為孩子的開口, 是需要“千呼萬喚”的。

 教語言的同時,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1、不要提問題太多, 因為孩子在諸如“這是什麼”一類的問句中, 並不能學到什麼語言, 反而增加他們的緊張。

2、不要使用複雜的語言教孩子, 而要使用短句, 並且突出所教的單詞, 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

3、自己不要自顧自地說, 因為這會使孩子只聽而無機會說。

4、不要只說不演示。

在教孩子說話時, 父母要充分調動視、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 還要輔以相應有盡有動作,

Advertisiment
使孩子懂得說話的意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