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緩滿足讓獨生子女別太嬌

獨生子女要學會等待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 孩子都是眾星捧月的寶貝。 所以如果孩子有什麼要求, 家長只要辦得到, 都會忙不迭地滿足孩子。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孩子的什麼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 次數多了, 反而讓孩子沒有耐心、自控力變差。 父母不防偶爾延遲一會再滿足孩子的要求, 讓孩子學會等待, 培養他的耐心、毅力、自製力, 給他獨立思考的機會。

什麼是延緩滿足?

什麼是延緩滿足?延緩滿足就是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 先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而以漸進的方式或有條件地讓孩子學習等待與接受的一種教養方法。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延緩滿足寶寶的需求, 通常用在寶寶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馬上滿足的要求上。 不過, 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讓寶寶等待, 多半在孩子提出要求後, 如果條件許可, 會馬上讓孩子“心想事成”。 這樣一來二去, 如果哪次對孩子的要求反應比較慢, 或是不答應孩子, 孩子便常常會用一哭二鬧的方式,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懂得延緩滿足, 更易成功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來很多4歲左右的孩子, 然後給每個孩子一塊包裝很漂亮的糖果, 並告訴孩子, 如果他們能等20分鐘再吃這塊糖, 就能得到更多的糖果, 如果馬上吃掉的話, 就只有這一顆。 然後研究人員留下這些孩子離開了,

Advertisiment
工作人員一離開, 有的孩子馬上就打開糖果吃掉了;有的孩子看看糖果又放下, 看看又放下, 幾次後終於也忍不住吃掉了;還有些孩子一開始也試圖打開糖果, 但都忍住了, 直到研究人員回來。

根據對這些孩子幾十年的跟蹤調查發現, 能夠堅持到研究人員再回來的孩子, 獲得成功的幾率明顯高於那些不能堅持的孩子。 這部分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的競爭性和自信心更強, 有比較強的獨立自主性和控制能力, 能夠為了追求目標而抵制眼前的誘惑, 能比較好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學會將獲得滿足的時間向後推。 而那些不能堅持的孩子, 在生活中則比較缺乏克制力, 經不起挫折, 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脾氣比較暴躁, 不能靜下心來有條理地處理, 而這些, 恰恰是成功的大敵。

立即滿足孩子的6個缺點

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可能會讓孩子很開心, 也能暫時阻止孩子的哭鬧, 但是如果長期如此, 孩子沒有等待的意識, 會產生“我說什麼, 你就要馬上做到”的觀念, 從而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

1 做事沒有耐心

在孩子立即獲得滿足的過程中, 其實已經失去了等待的訓練。 延緩滿足可以使孩子養成尊重自己跟他人的良好情緒, 孩子在等候的過程中, 他的耐心與毅力能慢慢得到加強。

2 習慣依賴他人, 缺乏獨立精神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延緩滿足, 並習慣性依賴成人的幫助, 將會使孩子沒有自信心, 每次都要通過立即滿足來達到目的,

Advertisiment
不能獨立判斷, 更不會挑戰困難。

3 脾氣差, 挫折忍受度低

當父母一次一次的妥協時, 會使孩子養成要求不馬上達到就發脾氣的壞習慣, 而且容易讓孩子的脾氣變得嬌縱, 遇事推卸責任,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 情緒發展不良, 沒辦法忍受挫折。

4 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不專心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和不能延緩滿足的孩子都會出現一個相同的問題, 就是學習時專心度不夠, 因為常常得到預期中的幫助與滿足, 使孩子以為只要叫大人幫忙就可以了, 所以學習的時候也會比較被動, 等著人告訴他答案, 學習的動機也非常低。

5 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團體活動的能力

孩子不能延緩滿足, 往往是因為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

Advertisiment
這表現在較小的孩子身上, 是與同伴相處時, 不能與團隊合作;等到大一點的時候, 若不能在延緩滿足上收斂自己的需求, 很容易在團體生活中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 因此, 鼓勵孩子從小學習等待的藝術是很重要的。

6 自控能力差

因為沒有延緩滿足的經驗, 他的要求總是能馬上得到回應, 所以一旦讓他“等一會”, 孩子就會覺得“媽媽不愛我了, 不關心我”, 情緒就會發生變化,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哭鬧、發火等。

讓孩子等一會

能控制住自己的衝動, 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是取得成功的很重要一個因素, 而延緩滿足就是鍛煉一個人自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 從孩子小時候, 就該尋找合適的機會, 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 讓他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1 等一等

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再滿足他。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水有點燙,我們等一下好嗎?媽媽幫你吹,一會就能好。”讓孩子試著等待幾分鐘,這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卻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等待。等到孩子大一點,就可以逐漸延長這種等待,如夏天孩子喜歡吃霜淇淋,但又不易多吃,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吃多了要肚子痛,不舒服的,所以一天只能吃一支,你今天已經吃過了,再等一天,等到明天你就能吃了哦!”讓孩子有希望,延緩滿足他的要求,既不會傷害孩子,也鍛煉了他的耐心。

2 通過努力獲得

在延緩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而你也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這個時候不用馬上沖到商場買回來,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這個玩具,但媽媽有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堅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堅持一周,媽媽就買給你。”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好處,首先,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讓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其次,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三,能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都是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想要達到目的就要努力爭取。

3 跟著計畫走

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鍛煉孩子耐心和自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如給孩子一盒糖果,告訴他,每天只能吃多少顆,如果他做到了,吃完這盒還會繼續給他買,如果不按要求做,就不再買了。通過這樣的安排,看孩子能否很好地按計劃行事,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4 根據年齡延緩滿足

不同年齡的孩子,欲求的目標也不一樣,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求,考慮延緩的時間,逐漸提升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要想讓延緩滿足訓練達到良好的效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能做到的,難度要合適。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才能經受住考驗,得到滿足,自律性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可能根本不能順從你的要求,變得脾氣暴躁,或者變得刻板、不夠靈活、墨守成規。適當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能讓孩子的耐心、自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做得過火了,或過於強迫孩子,就會壓抑他的性格,剝奪他正當的樂趣。

不論是嬰兒時期還是幼兒階段,延緩滿足都可以巧妙地運用到各個細節中。不過,若是孩子身體不適或是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動時,最好不要這樣做,等孩子恢復了健康與活力,或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生活了,再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比較恰當,因為身體是否健康和情緒是否穩定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父母的態度很關鍵

孩子漸漸長大,在學習與教養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適時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吵著要大人拿玩具或是請求幫忙的時候,常常因為家長立馬滿足孩子,而讓孩子覺得這是必然的,既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也學不會等待,難怪很多父母自嘲自己是“孝父”、“孝母”。

孩子是否能適應延緩滿足,父母的態度是關鍵,那在生活中該如何教導呢?

前後一致的態度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怎樣當父母的。孩子的成長有許多不同的階段,而每一成長階段的寶寶,需求當然不一樣,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態度也要一致。如果父母前後的態度不一致,讓孩子覺得大人的原則和態度總是變來變去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漸進式方法取代強硬的規定

大人都知道,孩子做什麼是要教的,不是天生就會的。現在的父母常常為孩子設想的太周到,兩相衝突的情緒,往往會出現在不同的事物要求上;一旦不能順利延緩寶寶的需求,就會出現不耐煩的強硬態度或是投降的消極成全。其實良好的習慣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養成的,很多孩子一開始都會不適應,一次一次慢慢地讓孩子習慣會更好。如獎勵記點、口頭表揚等等,都可以引導孩子自動自發地完成,並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不愉快的情緒,不讓等待變成孩子見的戰爭。

給予積極的鼓勵與關懷

延緩滿足並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因此,當孩子出現需求的時候,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如果要求合適,但可以等一會再滿足的,那就讓孩子等一會,如果他做到了,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強化孩子學習的動力。

看看這些時候家長怎麼做?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哄?

對新生兒來說,最直接的表達要求的方式,就是哭,但家長常常不知道寶寶到底為什麼哭,所以在寶寶開始哭的時候,他們只有馬上沖上去抱起孩子哄他,孩子一哭就馬上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新生兒的要求多半很直接,就是用哭聲告訴爸媽他們需要得到關照。當然,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爸媽要區別對待,如果是尿布濕了、不舒服了、摔倒了等原因,爸媽當然要立即解決,不然會讓孩子覺得非常難受,影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但是有些情況下則可以讓寶寶稍微等一會,如有時候寶寶只是單純的肚子餓,在給孩子泡奶粉期間,不防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等待。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開水,和他說說話,讓寶寶知道,一會兒就有奶喝了。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學會等待,大人也能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不致手忙腳亂。此外,家長的態度也是延緩滿足中十分關鍵的地方,父母的態度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訴寶寶:“等一下,媽媽馬上就來了。”“寶寶乖,你看媽媽放好這個玩具就來抱你了。你等一會會哦!”“看,牛奶已經沖好了,媽媽再拿個小毛巾來你就能喝了。”在不影響寶寶正常生活的情形下訓練寶寶,是最理想的方式。

孩子不乖乖吃飯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不乖乖吃飯,跑來跑去要大人追著餵飯,或者正好在看精彩的動畫片,不願意離開電視去吃飯,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先乖乖坐下來吃飯好嗎?因為吃完飯後我們要出去玩一會,不好好把飯吃完就不能出去了。”或者說:“動畫片吃完飯也可以看的,但是如果你現在不乖乖吃飯,媽媽就不讓你看動畫片了。”讓孩子知道,即使等一會,他也能達到目的,得到想要的滿足。

孩子如果不願意坐下來用餐,千萬不要追著孩子跑,用獎賞代替處罰,用誘導代替恐嚇,是幫助父母讓寶寶乖乖聽話的好辦法,千萬不要用強制的方法或斥責的語言來逼迫孩子。孩子不願意乖乖吃飯,其實並不是他不想吃飯,只是吃飯和動畫片比起來,後者的誘惑更大,父母應該讓孩子一件一件地完成事情,如先吃飯再看電視,而不是有了更大的誘惑,就馬上拋開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壞習慣形成了,將來難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要立即給孩子買這個玩具嗎?

孩子看中了某個玩具,吵著要買,但是他現在的年齡玩這個還不合適,你是為了哄孩子開心馬上買給他,還是讓他等一等?

這個時候也是延緩滿足的最佳訓練機會之一,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現在不給他買的原因,也可以答應將來的某個時候給他買,如跟他說:“寶寶,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滑板車,比較危險,等你再長大一點,到了你生日的時候,我們就來買好嗎?來,我們拉勾,到時候一定買。”這個時候孩子多半都會答應,充滿憧憬地等著生日的來臨;但也有的孩子不依不饒要馬上買,家長可以“威脅”一下孩子:“媽媽說了生日就買的,要是你現在不聽話,生日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買。”讓孩子明白,有時候耐心的等待,會換來更好的結果,衝動反而會讓事情更糟糕。

結語

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父母總是為了孩子考慮很多,但是往往忽略了延緩滿足,讓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在生活能力的培養上,也應該用輔導的方法,讓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幫助前,有機會先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麼。父母可以通過故事或者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與冷靜處理事情的態度。讓孩子等一會,讓他在等待中學習和思考。

讓他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1 等一等

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再滿足他。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水有點燙,我們等一下好嗎?媽媽幫你吹,一會就能好。”讓孩子試著等待幾分鐘,這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卻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等待。等到孩子大一點,就可以逐漸延長這種等待,如夏天孩子喜歡吃霜淇淋,但又不易多吃,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吃多了要肚子痛,不舒服的,所以一天只能吃一支,你今天已經吃過了,再等一天,等到明天你就能吃了哦!”讓孩子有希望,延緩滿足他的要求,既不會傷害孩子,也鍛煉了他的耐心。

2 通過努力獲得

在延緩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而你也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這個時候不用馬上沖到商場買回來,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這個玩具,但媽媽有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堅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堅持一周,媽媽就買給你。”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好處,首先,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讓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其次,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三,能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都是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想要達到目的就要努力爭取。

3 跟著計畫走

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鍛煉孩子耐心和自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如給孩子一盒糖果,告訴他,每天只能吃多少顆,如果他做到了,吃完這盒還會繼續給他買,如果不按要求做,就不再買了。通過這樣的安排,看孩子能否很好地按計劃行事,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4 根據年齡延緩滿足

不同年齡的孩子,欲求的目標也不一樣,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求,考慮延緩的時間,逐漸提升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要想讓延緩滿足訓練達到良好的效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能做到的,難度要合適。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才能經受住考驗,得到滿足,自律性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可能根本不能順從你的要求,變得脾氣暴躁,或者變得刻板、不夠靈活、墨守成規。適當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能讓孩子的耐心、自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做得過火了,或過於強迫孩子,就會壓抑他的性格,剝奪他正當的樂趣。

不論是嬰兒時期還是幼兒階段,延緩滿足都可以巧妙地運用到各個細節中。不過,若是孩子身體不適或是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動時,最好不要這樣做,等孩子恢復了健康與活力,或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生活了,再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比較恰當,因為身體是否健康和情緒是否穩定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父母的態度很關鍵

孩子漸漸長大,在學習與教養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適時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吵著要大人拿玩具或是請求幫忙的時候,常常因為家長立馬滿足孩子,而讓孩子覺得這是必然的,既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也學不會等待,難怪很多父母自嘲自己是“孝父”、“孝母”。

孩子是否能適應延緩滿足,父母的態度是關鍵,那在生活中該如何教導呢?

前後一致的態度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怎樣當父母的。孩子的成長有許多不同的階段,而每一成長階段的寶寶,需求當然不一樣,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態度也要一致。如果父母前後的態度不一致,讓孩子覺得大人的原則和態度總是變來變去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漸進式方法取代強硬的規定

大人都知道,孩子做什麼是要教的,不是天生就會的。現在的父母常常為孩子設想的太周到,兩相衝突的情緒,往往會出現在不同的事物要求上;一旦不能順利延緩寶寶的需求,就會出現不耐煩的強硬態度或是投降的消極成全。其實良好的習慣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養成的,很多孩子一開始都會不適應,一次一次慢慢地讓孩子習慣會更好。如獎勵記點、口頭表揚等等,都可以引導孩子自動自發地完成,並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不愉快的情緒,不讓等待變成孩子見的戰爭。

給予積極的鼓勵與關懷

延緩滿足並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因此,當孩子出現需求的時候,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如果要求合適,但可以等一會再滿足的,那就讓孩子等一會,如果他做到了,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強化孩子學習的動力。

看看這些時候家長怎麼做?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哄?

對新生兒來說,最直接的表達要求的方式,就是哭,但家長常常不知道寶寶到底為什麼哭,所以在寶寶開始哭的時候,他們只有馬上沖上去抱起孩子哄他,孩子一哭就馬上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新生兒的要求多半很直接,就是用哭聲告訴爸媽他們需要得到關照。當然,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爸媽要區別對待,如果是尿布濕了、不舒服了、摔倒了等原因,爸媽當然要立即解決,不然會讓孩子覺得非常難受,影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但是有些情況下則可以讓寶寶稍微等一會,如有時候寶寶只是單純的肚子餓,在給孩子泡奶粉期間,不防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等待。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開水,和他說說話,讓寶寶知道,一會兒就有奶喝了。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學會等待,大人也能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不致手忙腳亂。此外,家長的態度也是延緩滿足中十分關鍵的地方,父母的態度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訴寶寶:“等一下,媽媽馬上就來了。”“寶寶乖,你看媽媽放好這個玩具就來抱你了。你等一會會哦!”“看,牛奶已經沖好了,媽媽再拿個小毛巾來你就能喝了。”在不影響寶寶正常生活的情形下訓練寶寶,是最理想的方式。

孩子不乖乖吃飯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不乖乖吃飯,跑來跑去要大人追著餵飯,或者正好在看精彩的動畫片,不願意離開電視去吃飯,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先乖乖坐下來吃飯好嗎?因為吃完飯後我們要出去玩一會,不好好把飯吃完就不能出去了。”或者說:“動畫片吃完飯也可以看的,但是如果你現在不乖乖吃飯,媽媽就不讓你看動畫片了。”讓孩子知道,即使等一會,他也能達到目的,得到想要的滿足。

孩子如果不願意坐下來用餐,千萬不要追著孩子跑,用獎賞代替處罰,用誘導代替恐嚇,是幫助父母讓寶寶乖乖聽話的好辦法,千萬不要用強制的方法或斥責的語言來逼迫孩子。孩子不願意乖乖吃飯,其實並不是他不想吃飯,只是吃飯和動畫片比起來,後者的誘惑更大,父母應該讓孩子一件一件地完成事情,如先吃飯再看電視,而不是有了更大的誘惑,就馬上拋開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壞習慣形成了,將來難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要立即給孩子買這個玩具嗎?

孩子看中了某個玩具,吵著要買,但是他現在的年齡玩這個還不合適,你是為了哄孩子開心馬上買給他,還是讓他等一等?

這個時候也是延緩滿足的最佳訓練機會之一,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現在不給他買的原因,也可以答應將來的某個時候給他買,如跟他說:“寶寶,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滑板車,比較危險,等你再長大一點,到了你生日的時候,我們就來買好嗎?來,我們拉勾,到時候一定買。”這個時候孩子多半都會答應,充滿憧憬地等著生日的來臨;但也有的孩子不依不饒要馬上買,家長可以“威脅”一下孩子:“媽媽說了生日就買的,要是你現在不聽話,生日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買。”讓孩子明白,有時候耐心的等待,會換來更好的結果,衝動反而會讓事情更糟糕。

結語

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時,父母總是為了孩子考慮很多,但是往往忽略了延緩滿足,讓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在生活能力的培養上,也應該用輔導的方法,讓孩子在得到父母的幫助前,有機會先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麼。父母可以通過故事或者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與冷靜處理事情的態度。讓孩子等一會,讓他在等待中學習和思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