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遲滿足對孩子到底有利還是有弊?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對孩子到底有利還是有弊?今日我們要瞭解的是被99%的人誤解的“延遲滿足”, 會給孩子帶來危害。

有一次, 我老公給涵涵餵奶, 哦, 別誤會, 他沒奶, 是用奶瓶餵奶。 娃喝上幾口, 他就拔出來, 等上幾十秒, 然後再喂。

我問他, 你在幹嘛呀?

他說:“我這叫延遲滿足, 你看你娃每次喝奶急的, 得讓她學會等待。 ”

我說:“那你吃飯的時候, 吃幾口, 我把碗拉過來, 過上幾秒鐘你再吃, 如此循環往復, 讓你體會下啥心情哈。 ”

你還別說, 誤解“延遲滿足”具體含義的家長還真不少。 比如有的人為了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Advertisiment
故意把娃帶到好看的玩具跟前, 然後說, 如果你想要的話, 現在不能買, 除非怎樣怎樣, 或者啥時候能給你買。

其實這樣根本不是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它的英文名稱是“deferred gratification”,直譯過來就是“推遲的滿足感”。

看到沒, 雖然推遲了, 但獲得者還是會有滿足感。 就像很多人的愛情雖然來臨的晚, 但依然感激天賜良緣。 而不是非得給孩子造成“哼現在才給我”的心思。

通俗來講, 延遲滿足就是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

舉例說明下, 如:唱完生日歌、吹滅蠟燭再吃蛋糕;等哥哥蕩一會兒秋千, 我們再玩;說好的今天只買一個玩具, 你想好這倆你要哪個, 另外一個過生日時再買等等。

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曾說道:

既然是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那就沒有必要事事推遲, 也沒有必要總是故意不滿足孩子的需求, 總是讓他等待。

正因為不加區別地總是讓孩子等待, 才造成很多問題, 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破壞親子關係, 可能使孩子變得斤斤計較, 討價還價, 做個啥事都講條件。

還有些孩子從來不問父母要東西, 再喜歡的也不要, 因為他們認定父母肯定不會買。 有些人長大好, 因為兒時被克制的過多, 喝個5塊錢的飲料, 都會糾結半天。

還有些人會養成衝動購物的習慣, 因為終於可以不受限制地買買買了, 於是就買很多沒必要的東西, 不能理性消費。

其實, 根本不必刻意去創造“延遲滿足”的契機。 孩子的生長中, 延遲滿足的機會有很多。

Advertisiment

我們“延遲滿足”孩子, 無非就是為了讓孩子具有自控力。

很多研究發現1歲半~3歲期間, 寶寶慢慢具備了自控力, 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做短暫的等待。

比如:你對一歲多小朋友說, 等媽媽換件衣服就帶你出去玩, 孩子肯定能夠克制住馬上沖出門的欲望。

再比如, 我跟涵涵玩這種蛇棋, 她非常的想快點到終點, 好當第一名。 可若是不幸被蛇吃了, 需要退後, 也毫無怨言, 願意去等待。

還有很多寶寶小時候, 弄不好某種玩具, 就會發脾氣, 大哭。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會願意去等待。

比如這個小吉他, 當孩子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好時, 她打開那個開關就比較費力, 可她願意去花時間慢慢打開, 享受玩吉他的過程。

還記得那個關於延遲滿足的著名棉花糖實驗嗎?

Advertisiment

20世紀60年代, 蜜雪兒在斯坦福大學的幼稚園做了一個棉花糖實驗:實驗者給一群4歲的孩子每人一塊棉花糖, 說:“你可以隨時吃掉。 但如果能堅持到我回來後再吃, 你就會得到兩塊糖。 ”說完, 他走了。

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吃了, 也有些孩子堅持等到實驗者回來, 當然, 他們得到了許諾的兩塊糖。

之後, 他們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 一直到孩子們高中畢業, 發現4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而等待的孩子, 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較高的效率及較強的自信心。

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挫折和壓力, 並且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 普遍容易贏得大家的信任。

而那些沒有抵禦住誘惑的孩子, 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較差, 在壓力面前不知所措,

Advertisiment
做事效率低, 自信心和責任心都不強。

那既然自控力, 也就是自律能力這麼重要,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1. 該及時滿足孩子時, 就讓孩子享受當下

人類包括其他動物有這樣的集體無意識: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要。

比如:農場主為了讓羊把發黴的草吃掉, 就故意把草堆在柵欄外面, 同時把柵欄的空隙留得大一點, 羊努力一些, 頭就能鑽過去。 果然, 羊群放著新鮮草不顧, 卻爭先恐後伸長脖子鑽過柵欄把發黴的草吃光。

很多富養女兒的理論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你及時滿足了孩子, 孩子在誘惑面前就能有自控力, 因為他內心沒有匱乏感。

2. 在社交和遊戲中學會自控

在遊戲的情景中孩子能夠克制的更久一些。

比如:愛動的孩子,玩123木頭人時,也能站著不動。再比如,在幼稚園裡,或者公共場所,孩子不能想玩什麼就立馬玩到什麼,也不能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這也是為什麼鼓勵孩子融入到小夥伴當中,大家一起玩耍的原因。因為人的很多能力,是在遊戲中得到鍛煉和加強的。

3. 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比如打針時,胳膊不能動,一動就會更疼,甚至影響醫生紮對地方。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控制住不要亂動,表現好的話,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再比如我們家涵同學特別喜歡自言自語,每天一個人玩的熱火朝天的。

維果斯基研究兒童自言自語,發現他們喜歡這樣來調節和指導自己的行為。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地,不再需要這麼大聲地“思考”,而是在大腦裡思考,孩子的自控力也會越來越好。

所以,當孩子自言自語時,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要去“嘲笑”。

當然,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不能違背兒童的發展特點。我們之前說過,孩子大腦前額葉負責判斷、調節等工作,要到二十幾歲才能完全成熟。

所以,我們可以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順其自然地發展他的自控力,不能人為地去“誘惑”孩子,然後殘忍地要求他學會自我控制,抵禦誘惑。

那就會出現咱上面所說的那些或不再提任何購買要求,或者長大後花點錢就糾結不已,或者衝動消費。

“延遲滿足”是好事,但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能苛求,不要過分,最好能順其自然,並且我們自己先學會正確引導方法。

比如:愛動的孩子,玩123木頭人時,也能站著不動。再比如,在幼稚園裡,或者公共場所,孩子不能想玩什麼就立馬玩到什麼,也不能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這也是為什麼鼓勵孩子融入到小夥伴當中,大家一起玩耍的原因。因為人的很多能力,是在遊戲中得到鍛煉和加強的。

3. 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比如打針時,胳膊不能動,一動就會更疼,甚至影響醫生紮對地方。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控制住不要亂動,表現好的話,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再比如我們家涵同學特別喜歡自言自語,每天一個人玩的熱火朝天的。

維果斯基研究兒童自言自語,發現他們喜歡這樣來調節和指導自己的行為。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地,不再需要這麼大聲地“思考”,而是在大腦裡思考,孩子的自控力也會越來越好。

所以,當孩子自言自語時,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要去“嘲笑”。

當然,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不能違背兒童的發展特點。我們之前說過,孩子大腦前額葉負責判斷、調節等工作,要到二十幾歲才能完全成熟。

所以,我們可以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順其自然地發展他的自控力,不能人為地去“誘惑”孩子,然後殘忍地要求他學會自我控制,抵禦誘惑。

那就會出現咱上面所說的那些或不再提任何購買要求,或者長大後花點錢就糾結不已,或者衝動消費。

“延遲滿足”是好事,但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能苛求,不要過分,最好能順其自然,並且我們自己先學會正確引導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