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當孩子獨自完成某件有點兒難度的事後, 家長應及時誇獎:真有出息!
2、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新學年的第一個早上, 七歲的孩子李強要獨自去報名, 他的心裡還真有點兒發怵。
最後, 他走到爸爸的身邊, 希望得到爸爸的一些指點。 爸爸從電腦前扭過頭問:“想好問什麼了嗎?”
“嗯。 ”
“那就去吧, 還有不懂的, 下次爸爸幫你問。 ”
“還見校長嗎?”
“你想見誰就見唄!”爸爸隨便地說。
李強還在猶豫。 “要我去嗎?”爸爸問了一句, 可身子並不動。
李強沉默片刻, 抬眼看了看爸爸, 堅決地搖了搖頭。
爸爸笑了:“那就快去吧,
Advertisiment
“行!”李強使勁伸了個懶腰, 好像下了天大的決心似的。
老師們見到這麼小的孩子自己來報名, 很是驚訝:“幾歲了?你爸媽放心你一個人出來?”
“我是自己來的。 ”李強自豪地回答。
旁邊一位老師忍不住誇他:“小小年紀就能自己來報名了, 真有出息!”
李強自己報完名後, 興奮地跑回家向爸爸彙報。 爸爸讚賞地說:“我們的孩子就是了不起!”可能有許多父母會認為, 李強的爸爸對這麼小的孩子就放手, 是不是太狠心了?但是, 父母到底對孩子應當關注到什麼程度才是正確的呢?我們見的更多的是這樣的孩子:什麼事都處理不了, 缺乏各種能力。 其實, 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體驗, 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才會成長。
Advertisiment
有一個叫趙曉雲的孩子, 要上幼稚園了。 爸爸說, 別給孩子穿系帶鞋, 孩子不會系鞋帶。 可他的媽媽卻想, 不會就學嘛!一次, 趙曉雲要下樓玩, 媽媽給他系上鞋帶。 趙曉雲剛要跑, 媽媽“啪”的一下又把鞋帶解開了, 問曉雲:“兒子, 你想不想學系鞋帶?”
“想, 可是我太小了。 ”
“看好了, 這樣, 再這樣, 就系上了, 自己練吧!”
趙曉雲撇撇嘴要哭, 媽媽拍拍曉雲的頭說:“我相信你能學會。 給你半小時, 好好練吧!你肯定行!”
媽媽想, 給曉雲半小時, 如果他這麼長時間還做不來, 說明對他來說太難了, 就不難為他……大約四十分鐘後, 曉雲興奮地跑過來告訴媽媽:“媽媽, 我系上了!”媽媽高興極了, 誇獎道:“寶貝兒子, 真有出息!”
這個例子說明:延長兒童的依賴期,
Advertisiment
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 “獨立性”的發展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因為隨著“獨立性”的發展, 兒童逐漸要從依賴父母到離開父母, 最終走向社會。 一個“精神世界”蒼白的兒童, 一個缺乏獨立性的兒童, 是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的。
然而, 在現實生活中, 兒童的“獨立性”發展卻常常受到阻礙。 令人遺憾的是, 在某種程度上, 成人卻充當了阻礙兒童“獨立性”發展的不光彩的角色。 這裡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成人忽視兒童“精神世界”的存在。 他們不瞭解兒童的“精神世界”, 而只看到兒童發展初期的軟弱狀態, 錯誤地認為成人的責任主要是提供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物質條件。 即使有些人注意到了兒童的“精神世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