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建立寶寶優秀的觀察能力

還記得有一首兒歌這樣唱:“丁丁是個小畫家, 紅藍鉛筆一大把。 畫只螃蟹四條腿, 畫只鴨子尖尖嘴, 畫只小兔圓耳朵, 畫匹大馬沒尾巴……”
您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成為丁丁那樣的粗心小畫家, 那從現在開始, 來幫助寶寶建立優秀的觀察能力吧。
測試寶寶的觀察能力
1.寶寶會指出他曾經路過或去過的街道或場所嗎?
A.會。 B.不會。
2.寶寶會對您換了一套衣服表示特別的關注嗎?
A.會。 B.不會。
3.您故意把寶寶的玩具藏起來幾件, 寶寶會發現他的玩具少了嗎?
A.會。 B.不會。
4.寶寶會經常對新鮮的事物表示興趣嗎?
A.會。 B.不會。
5.對於寶寶經常看的圖片,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生色彩變化, 比如平時看的黃香蕉變成了橙色的香蕉, 他能覺察出來嗎?
A.能。 B.不能。
6.當環境裡有異樣聲響時, 寶寶會表示出特別的關注嗎?
A.會。 B.不會。
對於以上測試, 如果寶寶有4個以上“A”, 說明寶寶有較強的觀察能力, 對於環境中比較明顯的變化, 寶寶能夠很快地察覺並做出反應。 否則, 您需要幫助寶寶提高他的觀察能力了。
幼兒觀察能力的特點和培養
一、幼兒觀察能力的特點:
1.孩子喜歡觀察活的、運動著的物體, 不喜歡觀察靜止的物體;
2.孩子喜歡觀察顏色鮮豔的東西, 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灰暗的東西;
3.孩子喜歡看大而清晰的圖像, 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圖像;
4.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 比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等;
5.物體的明顯特徵容易被觀察,
Advertisiment
而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 比如, 孩子容易記得球的大小有差別, 卻記不得色彩和圖案的差異。
二、如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敏銳的觀察力是想像力、創造力的源泉, 對於孩子今後的智力發展十分重要, 您要注意培養:
1.觀察不只是用視覺完成, 應鼓勵孩子用多種知覺形式去觀察, 可以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的區別;
2.根據孩子的認知水準,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 並且在觀察過程中多提問題;
3.欣賞孩子的好奇並能有效指導孩子進行觀察。
您可以給孩子做的遊戲
*不同外觀的容器找東西
準備一個紙盒子、一個奶粉罐子, 把孩子感興趣的兩件東西分別放在紙盒子和奶粉罐子裡,
Advertisiment
放的時候要當著孩子的面, 然後讓孩子去找出××。 如果做得好的孩子, 父母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物品和相應的容器, 三個玩具一起玩。
【講解】本遊戲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暫態記憶能力和觀察能力, 在觀察和記憶的基礎上建立事物的對應關係。
*細節觀察找物
準備兩塊一模一樣的毛巾, 給孩子看兩件玩具(兩件玩具有比較明顯的大小區別), 先告訴孩子玩具的名稱, 然後背著孩子把玩具分別藏在毛巾下, 讓孩子指指××玩具在哪邊。
【講解】孩子的識別主要是通過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狀來判斷的, 這樣的外觀判斷是比較難的, 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識別

能力, 還需要孩子有空間聯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對應大的物品。

Advertisiment
這樣的遊戲可以促進孩子空間思維力、聯想力的提高。
*理解輕重
用一個小木錘和一個塑膠空氣錘, 分別錘打一塊麵團或橡皮泥團, 敲擊的時候都是同樣的表情和動作, 每次敲完以後讓孩子看看麵團, 反復幾次後, 問孩子哪個錘子敲在手上會特別疼?先讓孩子指出來, 然後再讓孩子把手伸出來“驗證”。 敲打孩子時, 看孩子是否會有意識的躲避。
【講解】我們引導孩子先觀察而不是直接給孩子輕重概念, 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能在遊戲中通過觀察產生高級思維, 然後再通過切身體驗來驗證自己的思維結果, 從而掌握一定的觀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
*看多(少)了什麼玩具
在孩子面前擺放上幾件玩具,
Advertisiment
先讓孩子指認一下都有什麼玩具, 然後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 看孩子能否覺察出多(少)了什麼, 並指出來或說出來。
【講解】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拼圓
自製“圓形拼圖板”, 拼圖板中都是圓形, 且這些圓形的大小、顏色都相同, 均被分成了兩塊。 區別在於:有的是沿中軸直線對半分;有的是“S”型曲線分成兩半;有的是沿任意線分成兩半。 把這些提前制好的兩半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找出誰和誰是朋友。
【講解】遊戲之初隻給孩子兩個圓共4小塊, 讓孩子一一配對。 通過這樣的遊戲讓孩子理解圖形大小的守恆性, 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同時提高孩子對圖形的細節觀察能力。
*看圖片念兒歌
給孩子看小鴨子的圖片, 讓孩子注意觀察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並提問孩子鴨子怎麼叫喚、怎麼吃東西。然後教孩子念兒歌:“鴨子的嘴巴扁扁的,鴨子高興就嘎、嘎、嘎;鴨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東西就嘎、嘎、嘎。”邊教孩子念邊做動作,也可以給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兒歌跟隨做動作。
【講解】通過兒歌引導孩子觀察鴨子的外觀特徵,並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語言和動作的關係,增強孩子的語言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
*感知事物整體性
提前準備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後製造一些缺損,比如小白兔(沒有耳朵)、人(沒有胳膊)、小汽車(少了輪子)、小飛機(少了翅膀)。先提問孩子:“這些是什麼?”等孩子回答以後再問孩子:“它們對不對?哪兒不對?少了什麼?”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遊戲,您可以把遊戲難度降低,設計一些對稱型缺損。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隻耳朵,小汽車只少了一個輪子。這樣易於孩子觀察出錯誤。
【講解】熟悉事物整體性的認知對於1歲半以後的孩子來說可以開始了,但我們不需要孩子能馬上準確地說出或指出缺少了什麼,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觀察事物的前後變化,從而感知事物的整體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孩子講解這樣的過程。比如,給孩子穿鞋後,當給孩子穿上一隻鞋的時候,我們就提示孩子:“怎麼只有一隻鞋呢,鞋有幾隻?有兩隻鞋,這兒還有一隻。”等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體性。
除了用遊戲的方式增強寶寶的觀察能力,還可以在平時生活過程中引導寶寶養成愛觀察的習慣,比如您可以這樣做:
引導寶寶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熟悉的事物
1.經常提醒寶寶看看樓下花園的花有什麼變化,觀察相同事物的持續變化;
2.爸爸的車有沒有什麼地方被刮傷,觀察微小事物;
3.家裡又添了什麼新的電器,觀察新事物;

4.早上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有什麼不一樣,對比觀察相同事物的不同形態;
5.熱水和涼水有什麼不同,通過各種感知覺觀察二者之間差異,在引導孩子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用多種知覺形式。
觀察是智慧的第一扇門,幫助孩子啟開這扇門吧!

讓孩子注意觀察鴨子的嘴巴是扁扁的,並提問孩子鴨子怎麼叫喚、怎麼吃東西。然後教孩子念兒歌:“鴨子的嘴巴扁扁的,鴨子高興就嘎、嘎、嘎;鴨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東西就嘎、嘎、嘎。”邊教孩子念邊做動作,也可以給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兒歌跟隨做動作。
【講解】通過兒歌引導孩子觀察鴨子的外觀特徵,並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語言和動作的關係,增強孩子的語言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
*感知事物整體性
提前準備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後製造一些缺損,比如小白兔(沒有耳朵)、人(沒有胳膊)、小汽車(少了輪子)、小飛機(少了翅膀)。先提問孩子:“這些是什麼?”等孩子回答以後再問孩子:“它們對不對?哪兒不對?少了什麼?”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遊戲,您可以把遊戲難度降低,設計一些對稱型缺損。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隻耳朵,小汽車只少了一個輪子。這樣易於孩子觀察出錯誤。
【講解】熟悉事物整體性的認知對於1歲半以後的孩子來說可以開始了,但我們不需要孩子能馬上準確地說出或指出缺少了什麼,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觀察事物的前後變化,從而感知事物的整體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孩子講解這樣的過程。比如,給孩子穿鞋後,當給孩子穿上一隻鞋的時候,我們就提示孩子:“怎麼只有一隻鞋呢,鞋有幾隻?有兩隻鞋,這兒還有一隻。”等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體性。
除了用遊戲的方式增強寶寶的觀察能力,還可以在平時生活過程中引導寶寶養成愛觀察的習慣,比如您可以這樣做:
引導寶寶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熟悉的事物
1.經常提醒寶寶看看樓下花園的花有什麼變化,觀察相同事物的持續變化;
2.爸爸的車有沒有什麼地方被刮傷,觀察微小事物;
3.家裡又添了什麼新的電器,觀察新事物;

4.早上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有什麼不一樣,對比觀察相同事物的不同形態;
5.熱水和涼水有什麼不同,通過各種感知覺觀察二者之間差異,在引導孩子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用多種知覺形式。
觀察是智慧的第一扇門,幫助孩子啟開這扇門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