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家長們的溝通,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不同的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是不同的, 有的樂在其中, 善於從學習中尋找樂趣, 而有的卻非常厭惡, 感覺學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同一件事情, 為什麼孩子們表現出如此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這當然與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教育方法分不開。
作為家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應該善於引導孩子去尋找學習中的快樂。 當孩子學會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時候, 學習也會變得輕鬆許多。
幾年以前, 我回老家過春節, 恰好看到親戚家的孩子妙妙在給家人讀故事。
Advertisiment
當時我以為這篇故事是從雜誌上摘抄的。 可是細細一問, 才得知原來這是妙妙自己寫的作文。 我感覺很有意思, 便問她, 作文也可以寫成這種民間故事的形式嗎?她樂呵呵地說, 其實老師留的作業我已經完成了。 有一次我跟我爸爸出去旅遊的時候, 聽一位老人講了這個傳說, 我覺得非常有趣, 便寫了下來。
看著她開心的樣子, 我忍不住讚歎她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很好。 可是她的父親卻在一旁介紹說, 其實妙妙原來並不是這樣子的, 以前她一寫作文就頭疼, 恨不得把作文本扔到垃圾桶裡去。
Advertisiment
她的父親先是找了一個花盆種了一棵豆苗來讓女兒每天觀察, 寫日記。 女兒覺得這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任務, 於是便欣然接受。 此後, 不知不覺間, 她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為了把日記寫得精彩一些, 獲得父親的稱讚, 她決定多看一些作文書, 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她的父親便立刻去買了一大堆學生優秀作文選來給她做參考。
妙妙看看別人寫得有趣的文章, 漸漸地入了迷, 自己也開始仿效著寫了起來。 有的時候是一篇觀察作文, 有的時候寫抒情的, 還有的時候會描寫趣事……她把寫作文當成了生活中的一件樂事。 如果哪天有了“得意之作”, 她就會當著全家的面念出來,
Advertisiment
其實妙妙的父親做法非常高明, 他順利引導孩子把苦不堪言的作文變成了一項快樂的文字遊戲, 讓孩子玩得樂在其中。 事實上, 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快樂的, 而學習與快樂並不矛盾。 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擁有快樂的心態, 像妙妙的父親那樣去積極地引導, 將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非常簡單。
在學習的過程中, 快樂的方法很多。 比如說, 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 考試考砸了, 上課的時候沒有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 作業寫得不合格等等, 這些不開心的事情便讓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一種厭惡的情緒, 同時也會變得悶悶不樂。
Advertisiment
當家長幫孩子把問題條分縷析, 解答清楚的時候, 孩子就會全面去思考這些問題, 也就會變得更加有信心, 變得快樂起來。 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保持快樂的心理狀態, 讓他們面帶微笑, 內心充滿陽光地去對待學習。
此外, 家長不妨在教孩子知識的時候, 把那些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講得生動有趣, 引人入勝, 讓孩子聽得開心, 而且受到感染, 無形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家庭是他們的快樂之源, 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中學習最有效。 國外的教育專家們曾經談到:樂觀的世界觀, 親密的家庭關係, 善解人意, 眾多好友, 堅信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等等這些是快樂的人們所具有的共同特點。
所以, 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是促進孩子快樂學習的重要條件。 家長要學會積極引導孩子主動去體會快樂, 讓他自己去感覺, 比如說做對了一道難題, 完成了一篇作文之後, 所獲得的自豪與快樂, 家長的提示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榮譽感,這樣他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到最後,即使你不去引導了,孩子也已經形成了這種主動體會快樂的學習習慣,成為固定的快樂思維模式,那麼他將會在學習的時候,很輕鬆地做到樂在其中。
家長的提示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榮譽感,這樣他才會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到最後,即使你不去引導了,孩子也已經形成了這種主動體會快樂的學習習慣,成為固定的快樂思維模式,那麼他將會在學習的時候,很輕鬆地做到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