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感知規律麼?如果你連什麼是感知規律都不知道, 那麼肯定是無法正確的教導孩子該如何認識周圍的事物了。
觀察事物是為了認識事物, 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 而感知是有規律的, 應該遵循規律去進行觀察。
強度律:觀察的物件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 才能觀察得清晰、準確。 因此, 在觀察前, 對有可能提高強度的事物, 應採取措施提高其強度。 比如, 觀察人的肌肉, 繃緊時看得最清楚;觀察蒸氣的特點, 水壺裡的水要滿到一定程度, 效果才好。
差異律:被觀察的對象與背景反差越大, 觀察效果越好。
Advertisiment
對比律:兩個顯著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容易觀察, 因而在觀察中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觀察效果好。 比如, 兩種不同的蘋果放在一起, 比較形狀、顏色、大小, 再通過品嘗比較味道。
活動律:運動中的物件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運動中的情況與靜止狀態有所不同。 因此, 觀察某些事物, 既觀察靜止的情況, 又要看活動中的情況。 比如, 觀察一個人, 就應將靜止狀態與活動狀態結合起來觀察。
組合律:把有關聯的事物組合起來觀察, 既能把握整體情況, 又能把握具體情況。 比如觀察一間房屋的佈置,
Advertisiment
協同律:觀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各位家長, 請您記住有關觀察力的基礎知識, 培養、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孩子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之中, 引導孩子遵循感知規律去觀察周圍的事物, 去認識周圍的事物, 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