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在大班幼兒玩空氣遊戲時, “小火箭上天”一直倍受冷落。 教師發現是因為其製作過程太難, 因此沒有強求幼兒製作, 遊戲時, 不火箭總是寂寞地退在一邊。 一天, 教師意外地發現, 一名幼兒在當做小火箭發射筒的大可樂瓶口上, 鬆散地放上一塊手絹, 然後, 用力一抬可樂瓶, 手絹一下被送上了“天”, 幼兒高興極了!在一邊觀察的教師也興奮極了!她立刻啟發幼兒把不同的物品放到瓶口進行實驗。 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大膽嘗試:氣球、廢紙、小陀螺......一名幼兒的嘗試吸引了更多幼兒的探索, 在大家的共同遊戲中,
Advertisiment
又拓展了探索的方法。 幼兒不僅開始嘗試不同的材料, 還開始用不同粗細、大小的瓶子, 用不同的力量來拍擊瓶子, 以觀察其中的不同。
在這次活動中, 很難區分是教師在引導幼兒還是幼兒在啟發教師, 教學相長、師生互動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由此, 我們感到, 善於發現幼兒的發現, 善於從幼兒的回饋中吸取經驗, 是幫助教師提高指導水準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通過“材料”引導幼兒探索
教師正面引導固然重要, 但通過投放材料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也是很重要的。 經過觀察、研究, 教師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做法對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 我們在投放材料時也要注意其功能。 例如, 在空氣遊戲中, 開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大家特別愛玩紙蛇, 老師慢慢地發現孩子開始沉湎于怎麼能把紙蛇做得漂亮、好看, 做好後根本不考慮它的旋轉問題。 怎樣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探索紙蛇在空氣中的旋轉情況?老師通過分析發現其投放的材料都是圓形的, 孩子之間無法進行比較。 若讓孩子自己想到怎麼加上一點橡皮泥來增加蛇頭的重量, 對孩子來說又太難了。 於是, 老師就想到了把紙蛇變成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 孩子用不同形狀的材料做就很容易比較出不同如旋轉程度的差異, 而且涉及的問題是孩子容易發現的、比較淺顯的問題, 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

這些“惡劣”行為容易讓孩子自信全無父母要尊重寶寶生氣的權利給孩子睡前講故事,
Advertisiment
為入睡不是為教育隔代教育也有好處如此教育, 小心害了孩子孩子不聽話背後有“隱情”你是否患了溺愛綜合症?寶寶有性動作暗示 媽媽別慌張注重培養BB的好奇心 不要抹殺寶寶的創造力科學帶娃要做到“男女有別”教導孩子應堅持“六不”原則不打不罵教育孩子的60招幼稚教育現“加減法”怪像 家長棄幼稚園上學前班小班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 孩子為何愛摸媽媽的乳☆禁☆房巧妙應對4類不聽話的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