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發寶寶觀察和思考的事物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能引發我們的觀察與思考。 一般而言,如果某兩件東西的區別很大,肯定有其充分的理由,而這些東西的不同功用則正好能用做講解的範例。 它們可以幫您引導孩子認識和理解存在的差別。 最為簡單的做法是將這些東西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例如,問孩子長刀是做什麼用的?短刀又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人們在出太陽的時候可以少穿一點衣服,而下雨、颳風或天冷的時候又要多穿一點呢?為什麼紙袋子很軟,而畫畫的紙板既結實又光滑呢?

慢慢地還可以給孩子解釋一些相對的概念(下面列舉的範例可以隨意增減)。

Advertisiment

大——小(如桌子、盆碗、狗的大小等)。

長——短(如鉛筆、繩子、樹枝、手指、滑雪板、掃帚把的長短等)。

厚——薄(如麵包片、書本、積木塊、木板的厚薄等)。

冷——暖(如水、爐子、糕點、鞋子、手掌、空氣、發動機等的冷暖)。

軟——硬(如軟軟的白麵包和堅硬的黑麵包、軟沙發和硬椅子、軟海綿和硬肥皂、軟襪子和硬鞋等)。

甜——酸(如酸蘋果和甜果醬、優酪乳和甜梨、甜糖塊和酸黃瓜、甜巧克力和酸沙拉醬等)。

高聲——低聲(如唱歌、說話、吹口哨、鼓掌、跺腳、按喇叭、敲鐘、信號音、打雷等)。

亮——黑(如亮堂和漆黑的房間、白天和黑夜、燭光和燈光、探照燈光和電筒光等的亮和暗)。

多——少(如很多花生和很少的糖果、很多積木和很少的衣夾、很多隻羊和很少的雞等)。

Advertisiment

圓——多角形(如積木、易開罐、棍子、像框、交通指示牌、磚頭、枕頭等的形狀)。

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引導孩子進行觀察和比較。 因此,孩子每週都應觀察兩種東西,並邊觀察邊對這些東西的特徵和性狀進行解釋,尤其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差異。

蘋果——梨子(蘋果的形狀是圓的,色紅;梨子較長,黃色。 另外,這兩種果實之間的大小、軟硬等性狀,也可以教孩子進行比較)。

手——腿(有力或無力,胖或瘦,上或下,用來抓東西或用來走路、跑步等)。

汽車——自行車(快或慢,大或小,坐很多人或坐一個人等)。

皮球——積木(圓形或多角形,可以彈起來或彈不起來,但可以滾動等)。

書本——麵包(可以吃或不能吃,輕或重,可以成屑或不能成屑等)。

黃油——果醬(有顏色差別,甜或不甜,先把黃油刮到麵包上,然後再刮上果醬等)。

Advertisiment

澎叉子——勺子(尖或圓,用來吃肉和土豆或用來吃粥,可以插到食物中或沒有危險性等)。

葉片——小草(圓的或窄的,長、尖、大或小、有根等)。

褲子——帽子(穿在腿上或戴在頭上,褲子有三處開口或帽子只有一處等)。

媽媽——爸爸(女人或男人,他們的穿著服飾不一樣,身材不一樣,頭髮剪的式樣不一樣等)。

水——奶(清澈透明或白色,不透明;水從龍頭中流出來,無味道等)。

收音機——電視機(有聲音或有聲音和圖像,電視機大或收音機小等)。

雛菊——喇叭花(雛菊是白色的或喇叭花是紫色的,有很多花瓣,菊花的莖很短或喇叭花的莖蔓長等)。

小鳥——小狗(小鳥會飛或狗能跳能跑,烏會歌唱或狗能叫喚,鳥兩隻腿或狗四隻腿,鳥有羽毛或狗有毛皮等)。

Advertisiment

自然,您還可能找到更多的既有共同點,又有差別的東西來引導孩子。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以母親(或父親)為榜樣,努力學著他們的樣子幹活。 例如,早餐後,孩子會仔細觀看媽媽收拾餐桌,跟著媽媽去買菜,同媽媽一起收拾房間,看媽媽洗衣服、熨衣服、做飯以及做很多零碎的家務活。 對孩子而言,所有這些都是最好的學習材料,他追蹤和消化這些活動的進程,努力理解它們的意義。

孩子邊觀察邊聽著媽媽的解釋,以後還要去模仿媽媽的行為。 久而久之,孩子的智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和促進。 這樣一來,孩子就更能理解在哪些特定的情形下,應有什麼樣的必要行為了。 因此,如果大人有自己的職業,平時要上班,孩子因此很少有看到媽媽做家務事的機會時,大人至少應在週末多擠出時間來,帶著他一邊做一邊解釋這樣的事情。

Advertisiment
當然,孩子對父親(或者是母親)在戶外幹的活也會感興趣。 因此,最好是偶爾也帶孩子去您工作的場合,甚至允許他在旁邊看您幹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