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早產的13大原因

什麼是早產

早產, 也就是過早生產。 孕媽咪在未達到正常妊娠周數範圍, 也就是滿20周但未滿37周, 便因某些因素而生產就是早產。 在此種狀況生產下來之嬰兒稱早產兒, 早產兒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 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 一般而言, 出生體重愈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愈多。 因此, 早產特別強調妊娠32周以前發生或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寶寶殺手重視早產議題

預防重於治療!及早認識早產就能避免生下早產兒。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 在臺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出生,

Advertisiment
但新生兒的死亡人數每年約有2948~3930名, 其中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就占了75%以上, 即每年約有2211~2948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

雖然現在醫學發達, 醫療技術也進步許多, 很多單位像是早產兒基金會和多家醫院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及人力在預防早產的發生, 但令人遺憾的是, 早產的資料卻未下降;除了死亡的威脅外, 伴隨早產而來的各種急、慢性問題, 常使整個家庭窮於應付。 更據統計資料顯示, 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 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如高黃疸血症、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呼吸道疾病、敗血症等, 不但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 若是日後造成心智發展異常、動作發展遲緩、語言及聽力問題、學習障礙等後遺症,

Advertisiment
那麼就需要動用更多資源去治療。 值得慶倖的是, 臺灣和日本等注重安胎的國家, 相較于歐美國家, 早產的比例低了3%, 我們不但要預防早產, 更要治療早產。

發生早產的13大原因

有很多原因為會導致早產, 生活習慣、孕媽咪身體狀況等都是危險因數。 而最大宗的原因、最明顯的相關卻是孕媽咪的懷孕歷程中, 是不是曾經有過早產。 因為前一胎是早產, 那麼下一胎再早產的機率也相對會提高。

1.前置胎盤, 胎盤功能不佳或胎盤早期剝離。

2.妊娠高血壓:常會合併胎盤早期剝離, 或不適合繼續懷孕而必須及早引產。

3.妊娠糖尿病:可能會產下巨嬰, 子宮不能負荷便會提早宮縮。

Advertisiment

4.孕期感染:例如, 泌尿道及生殖系統的感染, 容易使細菌跑到子宮內, 造成胎5.盤內絨毛膜及羊膜發炎, 造成刺激而提早宮縮破水。

6孕期腹部急症:例如盲腸炎或是卵巢扭轉、腹膜炎, 發炎組織會刺激宮縮。

7.母親年齡:超過40歲而懷孕早產比率較高, 18歲以下則是因為社會壓力及本身未發育完全, 也容易早產。

8.不良生活習慣:抽煙、喝酒及濫用藥物都會造成早產。

9.孕期體重:超過80公斤或小於40公斤。

10.子宮畸形, 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肌瘤造成胎兒成長空間狹小;子宮頸閉鎖不全, 或是接受過原位癌之子宮頸錐狀切除或流產手術。

11.先天畸形:例如, 食道閉鎖不全, 造成羊水過多。

12.子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特別的小, 懷孕時照超音波可以發現雙胞胎或多胞胎:多胞胎羊水多,

Advertisiment
不可能足月生。 雙胞胎有一半的機率會早產, 三胞胎的機率更大, 以此類推, 。

13.胎兒過大:媽媽本身子宮無法負荷, 子宮便會提早收縮, 造成早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