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白化病的基因

白化病 (albinism) 是由於不同基因的突變, 導致黑色素或黑色素體生物合成缺陷, 從而表現為皮膚、眼睛、毛髮等的色素缺乏。 白化病具有廣泛的遺傳異質性。 在小鼠中已發現的與毛髮顏色有關的基因位點多達 100 多個。 目前已明確的引起人類白化病的基因有幾十個, 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類:

1. 非綜合征性( nonsyndromic ):

(1) 眼皮膚白化病: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如 OCA1 , OCA2 , OCA3 , OCA4 。

(2) 眼白化病:呈 X 連鎖隱性遺傳, 如 OA1 。

2. 綜合征性( syndromic ):

(1) Hermansky-Pudlak 綜合征( HPS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如 HPS1~HPS7 。

(2) Chediak-Higashi 綜合征 (CHS),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如 CHS1 。

(3) Griscelli 綜合征 (GS)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如 GS1 , GS2 , GS3 。

(4) Usher 綜合征 (USH),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如 USH1B 。

有關上述基因的詳細描述可參見 HPSD 資料庫 。

Advertisiment
由於引起白化病的基因不同, 疾病發生的機理有所不同。 通常是涉及到黑色素生物合成和黑色素細胞內黑色素體生物合成 / 轉運缺陷兩個環節。 酪氨酸酶 (tyrasinase, TYR) 是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關鍵酶, 催化酪氨酸轉變成多巴醌。 酪氨酸酶基因 (TYR) 的突變使該酶缺乏, 導致黑色素生成障礙。 酪氨酸酶相關蛋白- 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1, TYRP1) 具有穩定酪氨酸酶的作用, 在黑色素體內組成酶複合體, 參與黑色素的合成。

黑色素是在黑色素體 (melanosome) 中合成。 在黑色素細胞內經一系列與蛋白轉運 (protein trafficking) 和顆粒形成相關的蛋白作用, 在胞漿內包裝形成黑色素體, 再與質膜融合並分泌黑色素。 HPS1 蛋白、 CHS 蛋白、 OCA2 蛋白、 OA1 蛋白等可能參與黑色素體的生物合成與功能,

Advertisiment
目前各自具體的功能 尚 未 完 全 闡 明 。 AP3 複 合 體 由 不 同 亞 基 組 成 的 四 聚 體, 是 蛋 白 跨 高 爾 基 體轉 運的 重 要 成 分, 可招募 新 合 成 的 顆 粒 膜 蛋 白, 轉 運 至 黑 色 素 體 或 溶 酶 體 等。 因上述基因突變後, 黑色素體形成和黑色素細胞特異蛋白轉運發生缺陷, 導致白化病的發生。 這種缺陷多伴有其它亞細胞器如溶酶體、血小板緻密體等的形成與轉運缺陷, 使膠質樣物質積聚和血小板功能缺陷, 引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HPS 患者肺膠樣物質的積聚可導致肺纖維化或結腸炎, 是患者多於 30 - 50 歲死亡的主要原因, 又稱致死型白化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