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定義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 以《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 兩句一韻編纂而成。 分為五個部分, 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 並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全文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Advertisiment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近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Advertisiment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Advertisiment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Advertisiment
揚人惡既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Advertisiment
非聖書屏勿視敝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的名稱由來
《弟子規》這本書僅次於《三字經》, 原名《訓蒙文》[6]存在,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 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為中心, 分為五個部分, 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 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 並改名《弟子規》, 是啟蒙養正, 教育後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 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遙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 經書不可不讀。 廢經廢倫, 治安敗壞根由。 貪瞋癡慢, 人心蛻化原因, 欲致天下太平, 須從基本著手。 圖挽犯法狂瀾, 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為枝末,認枝末為基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汙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弟子規內容詳解
總敘
1、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7、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9、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11、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13、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鑄成大錯;
14、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後;
20、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21、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解釋】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27、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解釋】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2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解釋】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後,馬上洗手;
30、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解釋】放置衣服時,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髒亂;
32、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解釋】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33、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食偏食;飲食適量,不要過少過量;
34、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35、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36、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解釋】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
37、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解釋】進入房間時,揭簾子、開關門的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寬處轉彎,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傷;
38、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解釋】拿著空的器具,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39、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解釋】做事不要慌慌張張,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不可草率行事。
40、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解釋】打鬥、賭博、色☆禁☆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惡的事情,不要好奇過問;
41、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42、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43、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解釋】借用別人的物品,要明著向人請求、征得同意;沒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竊行為;
44、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解釋】借人物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信
4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46、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髒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49、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長短;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解釋】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修養德才;
55、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釋】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56、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解釋】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解釋】聽到他人的稱讚,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解釋】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60、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解釋】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並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佩服他,並非他會說大話;
6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閒言閒語去打擾;
6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自私自利,切記不要去評說;
67、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釋】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解釋】讚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72、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解釋】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73、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而親仁
75、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查色獻媚;
77、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餘力學文
79、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80、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解釋】讀書計畫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84、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
【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85、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
【解釋】房間整潔,牆壁乾淨,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87、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88、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89、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90、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弟子規的故事講解
1、董遇巧用三余(有餘力則學文)
時間: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閒置時間,
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準。
2、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並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後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麼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3、黃香溫席(冬則溫夏則凊)
過去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歲時,就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和蚊子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暖和.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4、郯子鹿乳奉親(親所好力為具)
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紀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終於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帶回家讓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過程中,有一次,一個獵人誤認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護送郯子出山,並且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從此國君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解:家裡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滿足,更應該考慮到長輩。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長輩一起分享,不能吃“獨食”。(推而廣之: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親不喜歡的東西,或者我們自身而不好的習慣,都要把它去除掉。
5、臥冰求鯉(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晉朝人王祥,幼年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朱氏不喜歡王祥。經常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連父親也不喜歡他了。雖然失去了父母的慈愛,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繼母病了,想吃新鮮的鯉魚。當時天寒冰凍,河面都結冰了,一般漁民都已經不出去捕魚了。王祥為了捉到活魚,竟然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希望能用體溫化開河面的冰以後再捕魚。(神話色彩的情節是)這時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開一條縫,從裡面躍出兩隻鯉魚,於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動了繼母,以後繼母對他也就格外關心起來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諧起來。原文: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6、閔子騫諫父(親有過諫使更親憎我孝方賢)(撻無怨)
周朝時候,有個孝子,叫做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生他的母親,早已過世了,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後妻,生了兩個兒子。那個後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給閔損穿的衣裳卻是只裝著蘆花的。有一天,他的父親叫閔子騫推車子出外。可是因為衣裳單薄,身體寒冷,一個不小心,不覺失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起 初以為兒子太粗心很生氣,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蘆花,才知道大兒子是穿了蘆花的緣故。回家後,再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衣服,卻是暖和的棉花。父親的心裡明白了,是後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就要趕走後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衰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寒。"母親在家,只有孩兒一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家裡就有三個孩子要受寒。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後母,也使後母知道反省改過,而變成了慈母。閔子騫的孝行是發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對他是疼愛或是憎惡,他始終都是用心盡孝的,安頓了一家人的心,讓一家人世間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學時,還特別稱讚閔子騫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孝子啊!"解: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利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為枝末,認枝末為基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汙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弟子規內容詳解
總敘
1、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7、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9、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11、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13、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鑄成大錯;
14、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後;
20、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21、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解釋】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27、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解釋】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2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解釋】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後,馬上洗手;
30、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解釋】放置衣服時,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髒亂;
32、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解釋】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33、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食偏食;飲食適量,不要過少過量;
34、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35、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36、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解釋】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
37、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解釋】進入房間時,揭簾子、開關門的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寬處轉彎,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傷;
38、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解釋】拿著空的器具,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39、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解釋】做事不要慌慌張張,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不可草率行事。
40、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解釋】打鬥、賭博、色☆禁☆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惡的事情,不要好奇過問;
41、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42、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43、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解釋】借用別人的物品,要明著向人請求、征得同意;沒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竊行為;
44、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解釋】借人物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信
4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46、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髒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49、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長短;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解釋】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修養德才;
55、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釋】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56、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解釋】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解釋】聽到他人的稱讚,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解釋】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60、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解釋】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並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佩服他,並非他會說大話;
6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閒言閒語去打擾;
6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自私自利,切記不要去評說;
67、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釋】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解釋】讚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72、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解釋】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73、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而親仁
75、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查色獻媚;
77、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餘力學文
79、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80、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解釋】讀書計畫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84、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求確義
【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85、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
【解釋】房間整潔,牆壁乾淨,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87、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88、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89、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90、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弟子規的故事講解
1、董遇巧用三余(有餘力則學文)
時間: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閒置時間,
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準。
2、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並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後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麼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麼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3、黃香溫席(冬則溫夏則凊)
過去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九歲時,就已經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和蚊子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暖和.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4、郯子鹿乳奉親(親所好力為具)
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紀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終於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帶回家讓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過程中,有一次,一個獵人誤認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護送郯子出山,並且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從此國君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解:家裡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滿足,更應該考慮到長輩。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長輩一起分享,不能吃“獨食”。(推而廣之: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親不喜歡的東西,或者我們自身而不好的習慣,都要把它去除掉。
5、臥冰求鯉(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晉朝人王祥,幼年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朱氏不喜歡王祥。經常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連父親也不喜歡他了。雖然失去了父母的慈愛,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繼母病了,想吃新鮮的鯉魚。當時天寒冰凍,河面都結冰了,一般漁民都已經不出去捕魚了。王祥為了捉到活魚,竟然脫掉衣服臥在冰上,希望能用體溫化開河面的冰以後再捕魚。(神話色彩的情節是)這時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開一條縫,從裡面躍出兩隻鯉魚,於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動了繼母,以後繼母對他也就格外關心起來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諧起來。原文: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6、閔子騫諫父(親有過諫使更親憎我孝方賢)(撻無怨)
周朝時候,有個孝子,叫做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生他的母親,早已過世了,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後妻,生了兩個兒子。那個後母很厭惡閔損,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給閔損穿的衣裳卻是只裝著蘆花的。有一天,他的父親叫閔子騫推車子出外。可是因為衣裳單薄,身體寒冷,一個不小心,不覺失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起 初以為兒子太粗心很生氣,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蘆花,才知道大兒子是穿了蘆花的緣故。回家後,再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衣服,卻是暖和的棉花。父親的心裡明白了,是後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就要趕走後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衰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寒。"母親在家,只有孩兒一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家裡就有三個孩子要受寒。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後母,也使後母知道反省改過,而變成了慈母。閔子騫的孝行是發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對他是疼愛或是憎惡,他始終都是用心盡孝的,安頓了一家人的心,讓一家人世間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學時,還特別稱讚閔子騫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孝子啊!"解: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利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