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 朋友帶著小孩來我家串門, 那小孩一進屋就看見了我女兒的玩具小汽車, 他與我女兒平時就很熟悉, 可當他向我女兒提出要玩一下小汽車時, 卻被我女兒斷然拒絕了。 我見女兒這樣對小朋友不友好, 就當場批評她不要這樣小氣, 好玩的東西要大家一起玩, 可女兒就是不聽。
無獨有偶, 不久前我帶著女兒到另一個朋友家去做客, 朋友將他兒子的零食拿出來給我女兒吃, 可他的兒子一見拿他的零食要分給別人吃, 當即哇地一下就哭了起來, 硬是不讓拿, 弄得我們大家好不尷尬。
這兩件事過去了很久,
Advertisiment
記得自己小時候, 每當得到一個玩具, 總是很樂意與要好的小朋友一起玩, 因為只有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玩, 當小朋友有玩具時, 才會給我玩。 因此小時候, 雖然我們幾個小夥伴家裡生活都不寬裕, 很少有錢給我們買玩具, 但是我們小朋友之間具有樸素的“共用意識”, 有玩具大家一起玩, 有好吃的大家分著吃, 童年的樂趣還是很多。
而現在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幾個小夥伴“共用”一個玩具。 走在大街上, 只要看到別的孩子手上有什麼好玩的, 馬上就纏著父母要買, 父母也樂意為孩子去買, 儘管當時口袋並不寬裕。 在家裡, 總是大人圍著小孩轉, 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Advertisiment
一個人在社會, 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與合作, 就將一事無成。 學會與別人共處, 樹立與別人“共用意識”, 已成為現代人的必備素質。 因此,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樹立“共用意識”, 養成好玩具大家玩、好吃的大家分著吃的好習慣;同時要學會關心別人, 特別是在小朋友有困難時, 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 這樣, 長大成人後, 才會很好地與他人相處, 很好地適應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