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強行喂藥當心“治病”變“致病”

生病, 是無法避免的一件事, 特別是嬌嫩的寶寶, 季節變化期間更容易生病。 生病了免不了要吃藥, 但是如何讓寶寶把藥吃下去, 對於父母而言是一件頭痛的事。

對於許多家長來說, 寶寶生病是件讓人擔心的事情。 但是, 如何給寶寶喂藥, 並讓寶寶配合著把藥吃下去, 這更讓家長們頭痛。 曾經, 父輩的經驗教給我們, 寶寶小不吃藥, 家裡人把寶寶抱住, 夾在腋窩下, 捏著鼻子, 直接把藥灌進嘴裡, 藥是吃下去了, 但寶寶不是嗆著咳著, 就是一番哭鬧後又把藥全吐出來了。 那麼, 若現在仍採取這樣強灌的喂藥方式,

Advertisiment
是否會對寶寶好呢?這樣會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強行喂藥容易傷害寶寶

專家表示, 兒童在不配合的情況下, 硬性被喂藥, 很容易造成誤吸, 若藥物為顆粒狀, 灌入咽喉, 輕者可引起嗆咳;嚴重的導致氣管異物, 可壓迫、堵塞氣管, 造成窒息, 甚至危及生命。 若藥液通過咽鼓管咽口反流入中耳內, 還可引起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寶寶拉肚子, 喂藥不慎, 藥瓶碎片塞氣管

2歲的瑤瑤(化名)因氣管異物, 呼吸困難到醫院就診。 通過醫生檢查後, 發現患兒氣管內有玻璃碎片, 因患兒在發現第一時間送醫, 異物取出, 未造成其他傷害。

瑤瑤母親說, 瑤瑤這兩天拉肚子, 不舒服一直哭鬧, 到醫院開了藥, 見瑤瑤那麼難受, 想讓瑤瑤吃了藥好受點,

Advertisiment
就用勺子直接在藥瓶里加水攪拌, 一急力道加大, 可能就弄出了碎片。 喂藥的時候, 瑤瑤頭動來動去, 瑤瑤媽硬是固定住瑤瑤, 把藥喂了下去。 吃完藥, 瑤瑤非但沒停止哭鬧, 還嗆咳了起來, 咳得很利害, 而且還咳出鮮血, 臉都憋紅了, 張著嘴, 呼吸困難, 看著孩子不對勁, 急忙把孩子抱到醫院。 若再晚點送醫, 孩子可能就危險了, 瑤瑤媽一想起來就後怕。

“對於兒童來說, 尤其是1--3歲的幼兒, 我們不建議給小兒喂藥時採用強灌的方式, ”董玉禮教授指出, 因為幼兒易哭鬧, 若強行喂藥, 哭鬧中, 可能使藥液誤吸入氣管, 引起咳嗽, 還可引起肺部氣管、支氣管感染;若藥粒較大, 誤入氣管, 可使氣管堵塞, 造成呼吸困難, 甚至窒息。

另外, 幼兒不能辨別什麼東西可食,

Advertisiment
什麼東西不能放進嘴裡, 一旦家長疏忽照管, 發現在一旁玩耍的孩子面色憋紅, 嗷嗷大哭, 當事時, 家長需弄清楚異物的性質、大小以及當時誤吸時小兒的表現, 以便給醫生提供可靠的依據。 幼兒誤吸入異物後, 隨著劇烈陣咳後會逐漸安靜, 這時家長不要隨意改動患兒體位, 以免異物移位, 產生窒息的危險。 若幼兒誤吸入的異物體積較大且帶有棱角, 應及時到臨近的醫院就醫, 若異物穿破食管、氣管, 損傷到鄰近器官, 還可發生食管炎、食管周圍膿腫、食管氣管瘺、氣胸等, 甚至發生嚴重的大出血, 或有致命的可能。

捏著鼻子灌藥水, 或可引發中耳炎

此外, 捏著鼻子, 強行給寶寶灌藥, 還可能產生另一個弊病,

Advertisiment
那就是使咽鼓管(連接鼻咽部與耳部的通道)咽口打開, 藥液通過咽鼓管咽口, 流入中耳鼓室, 引發中耳炎。

因此, 董玉禮教授提醒家長, 在給寶寶喂藥時, 要有耐心, 儘量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或把藥粒磨碎後混入稀飯或米糊裡, 哄著寶寶服下。 若在喂藥過程中, 出現寶寶嗆咳不止, 哭鬧不休, 或不停搔耳等情況時, 應及時到專科醫院檢查就醫。

相關閱讀:給孩子喂藥的正確方法

對於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 味覺尚未發育成熟, 可用滴管或塑膠軟管吸滿藥液, 將管口放在小寶寶口中, 每一次以小劑量慢慢滴入。 等寶寶下嚥後, 再繼續喂藥。 也可以把藥溶入溫水中, 倒進奶瓶裡, 讓小寶寶自己吮吸。 由於嬰兒藥量較少, 注意不要讓藥物粘連在奶嘴上影響寶寶吸收。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生嗆咳, 應立即停止喂藥, 抱起寶寶輕輕拍後背, 以免藥液嗆入氣管。

給孩子喂藥的正確方法

1歲到3歲大的孩子對藥物已逐漸敏感了, 開始哭鬧掙扎, 不肯吃藥。 這時父母可以把丸、片劑研成粉末, 用糖水調成稀糊狀, 把孩子抱在懷裡, 呈半仰臥狀, 頭稍偏向一側, 用手捏住下巴, 將小勺尖緊貼孩子口角, 慢慢灌入, 讓藥液自然流入口中, 待孩子咽下後, 放開下巴, 把勺移開。 如果孩子不願意吞咽, 可用手指捏一下孩子的兩頰, 待其吞咽後即刻放開手指。 如果小孩哭鬧掙扎得厲害, 可以先喂一點甜米粥, 等他願意繼續吃粥後, 在小勺米粥中摻入藥粉喂下。 對於特別苦的藥, 可以在小勺裡放點糖, 將藥粉倒在糖上,再放點糖蓋上藥,準備好糖水,灌入小孩口中隨即服下。當孩子口中含藥不肯下嚥或包有溶衣的藥片不易吞服時,可用小匙輕壓孩子的舌部,以刺激其吞咽。或利用嬰幼兒特有的反射性吞咽動作,促使其將藥咽下。具體方法是:家長在距孩子面部30釐米處,柔和地向孩子面部徐徐吹氣,這樣便可引起孩子產生吞咽動作。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1-2歲的孩子。但使用這種方法時,必須要求吹氣者一定是無感冒及其它傳染性疾病的人。

再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懂事了,父母們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講明吃藥的道理,鼓勵小孩主動吃藥,並適當給予小小的獎勵,這樣讓孩子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由被動變主動,不再害怕吃藥。有的父母怕藥太苦,就在喂藥的時候摻一些牛奶或果汁,想改善口感。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類物質,可與某些藥物發生作用而影響藥物吸收。果汁口味甘甜,但與健胃藥和止咳藥等同用會降低藥效。其實,只要吃藥以後立即多喝水,苦味就會被稀釋逐漸消失,而且也利於藥物儘快到達胃腸,及早吸收。注意,喂藥的時候,禁止在小孩哭鬧中或捏鼻子灌藥,因為這樣做容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有的父母缺乏耐心,見小孩遲遲不肯吃藥,便強行灌藥,結果小孩被藥嗆得氣管堵塞,呼吸困難。輕者嗆咳、嘔吐,重者窒息死亡,也不能在孩子睡著時喂藥,否則容易使藥物嗆入氣管,引發肺炎,甚至造成孩子窒息死亡。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莽撞行事,以防不測。

小編總結:其實家長只要根據小兒不同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法,孩子吃藥並不難。

將藥粉倒在糖上,再放點糖蓋上藥,準備好糖水,灌入小孩口中隨即服下。當孩子口中含藥不肯下嚥或包有溶衣的藥片不易吞服時,可用小匙輕壓孩子的舌部,以刺激其吞咽。或利用嬰幼兒特有的反射性吞咽動作,促使其將藥咽下。具體方法是:家長在距孩子面部30釐米處,柔和地向孩子面部徐徐吹氣,這樣便可引起孩子產生吞咽動作。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1-2歲的孩子。但使用這種方法時,必須要求吹氣者一定是無感冒及其它傳染性疾病的人。

再大一點的孩子開始懂事了,父母們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講明吃藥的道理,鼓勵小孩主動吃藥,並適當給予小小的獎勵,這樣讓孩子從心理上消除對藥物的恐懼,由被動變主動,不再害怕吃藥。有的父母怕藥太苦,就在喂藥的時候摻一些牛奶或果汁,想改善口感。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牛奶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類物質,可與某些藥物發生作用而影響藥物吸收。果汁口味甘甜,但與健胃藥和止咳藥等同用會降低藥效。其實,只要吃藥以後立即多喝水,苦味就會被稀釋逐漸消失,而且也利於藥物儘快到達胃腸,及早吸收。注意,喂藥的時候,禁止在小孩哭鬧中或捏鼻子灌藥,因為這樣做容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有的父母缺乏耐心,見小孩遲遲不肯吃藥,便強行灌藥,結果小孩被藥嗆得氣管堵塞,呼吸困難。輕者嗆咳、嘔吐,重者窒息死亡,也不能在孩子睡著時喂藥,否則容易使藥物嗆入氣管,引發肺炎,甚至造成孩子窒息死亡。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莽撞行事,以防不測。

小編總結:其實家長只要根據小兒不同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法,孩子吃藥並不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