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形似“癲狂”的過渡期

12~16歲的孩子在心理成熟的過程中, 要走過的一段艱難困苦的歷程是心理學中講的過渡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要經受許多心理震盪, 出現許多適應性障礙, 內心纏繞著羞愧、緊張、社交恐懼、倫理焦慮、負罪感, 以及攻擊傾向。 這是個從孩子心態慢慢轉變為成人心態的時段, 在行為上常常同時存在兩個極端:自尊與自卑、盲目崇拜與藐視權威、過分道德感、獨立上進與懶惰依賴, 它們統統夾雜在一起, 形似“癲狂”。

其實, 對每個青少年來說, 這個“極端”行為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他必須為今後的一生積攢足夠的進取能量與情緒經驗,

Advertisiment
形成人格雛形、人生目標、審美與價值系統。

過渡期的孩子有這些特點:

1、他們突然變得讓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有時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好像“老子天下第一”。 他們敢反抗權威, 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 並且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 事實上, 與父母衝突越厲害的孩子, 也越依賴父母, 衝突是為了掙脫依賴。 從物理定理看, 與父母聯結緊密的孩子, 分離出來的動能大, 釋放的熱量也較大。 聰明的父母容忍孩子對抗與依賴的雙重心理欲求, 對孩子做事莽撞、得意忘形假裝欣賞, 以此來為他拓寬發展的路。 愚鈍的父母卻會揮舞大棒, 用不恰當的批評與“鎮壓”來引發孩子的心理退縮。

2、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

Advertisiment
如緘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 尤其多見的是強迫性傾向――對一些簡單的問題, 諸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類無解的問題窮根究底。 要麼為求準確耗費大量時間, 要麼做事焦慮暴躁、丟三落四。 父母感情分離的孩子, 古怪更多, 仿佛是要拼命引起父母的關注, 為家庭創造共同的話題。

3、他們突然對家庭問題敏感, 甘願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 孩子熱心做父母之間的調節人, 在父母之間玩蹺蹺板, 耍平衡。 當“陰謀”難以得逞時, 他們變得容易激動、憤世嫉俗, 仿佛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樣子。 有的孩子會把對父母的憤怒轉向自己, 頭疼、發燒、拉肚子, 嚴重時翹課出走, 無所不用其極。 面對這些“行為非法”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原本活得不輕鬆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連夜雨”, 苦不堪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