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響孩子睡眠的有哪些因素

以往人們一直在關注嬰童的飲食衛生、營養的攝取, 很少關注嬰童的睡眠問題, 其實人類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 嬰童則有更多的時間在睡覺, 現在孩子的睡眠狀況確實令人堪憂, 許多網友都會問到這個問題。

對於人類來講, 睡眠有它的生物鐘, 白天覺醒, 夜晚睡眠。 人類從出生開始就是在夜裡分泌生長激素, 這種生長激素除了神經系統之外, 促進一切生長和新陳代謝, 促進蛋白合成, 促進骨骼、肌肉的發育, 在嬰幼兒期尤其明顯, 呈現晝少夜多的規律, 往往夜裡11點以後到淩晨5點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3倍,

Advertisiment
一般在深睡眠後才分泌。 它對人類身高的影響最大, 因此民間說傻吃悶睡長大個, 在這段時間有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影響孩子睡眠的有哪些因素呢?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在胎兒期沒有晝夜的概念, 胎兒的睡醒週期是40分鐘, 睡醒交替, 無論母親活動與否胎兒都自成規律。 出生後孩子要逐漸適應晝夜的概念, 即養成生物鐘。

新生兒期孩子睡17-18個小時, 以後隨著孩子的長大, 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夜裡睡眠時間加長, 白天睡眠時間減少, 直到7歲與大人的睡眠時間相近。 新生兒期每隔2-3小時就要餵奶, 在白天餵奶時要不斷地和孩子說話, 溝通, 不能吃吃睡睡, 因為吃奶很費力,

Advertisiment
我們常說使出吃奶的勁來就是這個意思, 讓孩子一次吃飽, 當孩子吃飽後就要放到小床上, 拍他入睡, 給以節奏的震動, 利於睡眠。 因為孩子在母體裡一直是晃晃悠悠, 聽著母親的心跳, 出生後餵奶時孩子聽著母親的心跳, 感受著母親的體溫, 就睡著了。 我們做的搖籃就是仿照宮內的感覺, 讓孩子有安全感, 用手拍他也是給以振動。 因此建議吃完奶就放下, 如果不放下, 抱一段時間後再放下, 孩子就會驚醒而哭鬧, 慢慢的壞習慣就養成了。

晚上吃奶時要把燈關調暗, 不說話, 不讓孩子興奮, 喂完很安靜的放下, 逐漸孩子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順從生物鐘的規律。 這樣不會發生黑白顛倒, 也不會養成抱著睡的壞習慣,

Advertisiment
培養獨立睡眠, 母親也會有好的睡眠。

第三是孩子使用的睡眠用具要柔軟、透氣、舒適、安全、乾淨。 孩子的小被子、小褥子、小枕頭要能夠經常清洗, 柔軟, 洗時不用過多的洗滌劑。 另外不要有線頭, 以免纏繞嬰兒的手指腳趾, 造成不安全因素。

通過這些讓孩子能夠儘快進入深睡眠, 已獲得更多的生長激素, 使孩子有健康的體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