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其內在的心理特徵密切相關。 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角度看, 幼兒內在心理特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人格特徵、情緒特徵、應激能力和與周圍人的關係上。 心理因素是指個體的主觀心理狀態, 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 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經驗積累, 包括早期的和後來的生活經驗。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心理社會因素主要有早期經驗、情緒傾向等。

一、早期經驗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早期經驗的獲得對個體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 現代神經科學研究表明, 個體在兩歲左右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大腦的發育基本成形, 此時的經驗對智力發展影響很大, 早期經驗能充分發揮大腦的潛力。 幼兒期已具有140億神經細胞, 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 如果採取措施使潛力充分得以發揮, 可使現代人更聰明。 其次, 幼兒一出生, 就需要與母親或看護人的相互交往, 這種親子之情是幼兒最初的社會化的情感。 幼兒經常從父母那裡得到撫愛, 就會比較溫和、友愛, 形成信賴感。 如果幼兒失去母親的積極關注與照料, 母愛被剝奪或遭受虐待, 就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產生直接的不良的影響。 研究表明, 那些早期受到父母虐待的幼兒, 雖然經過救治, 但是大多數幼兒長大後仍然存在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 對他人不信任,
Advertisiment
很難與人相處, 甚至出現狂躁或怨恨等心理問題。

二、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情緒是指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應, 如憤怒、悲傷、恐懼等。 情緒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導致心理異常和障礙的仲介, 這是因為由生理、心理變化以及環境刺激等因素造成的各種情緒反應, 可以導致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使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良好的情緒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協調性, 它表示人的身心都處於積極的健康狀態。 良好的情緒是幼兒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條件, 有助於幼兒的行為適應。 相反, 消極的情緒則會使幼兒的心理失去平衡, 如果消極的情緒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

Advertisiment
還可能使幼兒神經活動的功能失調以及造成機體的某些病變。 例如, 長期焦慮就會導致失眠、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 早期關注了幼兒的情緒特徵, 就會逐漸改善其消極因素, 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和延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