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出血徵兆判斷胎盤早剝類型

新媽媽們瞭解什麼胎盤早剝的類型嗎?知道如何從出血徵兆來判斷胎盤早剝的類型嗎?

類型


根據出血的情形, 胎盤早期剝離可分為外出血、內出血和混合型出血3種:


Ⅰ:外出血: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胎盤的底蛻膜出血, 形成血腫, 使胎盤從附著處分離。 如果底蛻膜出血量少, 出血很快停止, 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 如果底蛻膜繼續出血, 形成胎盤後血腫, 胎盤剝離面隨之擴大, 血液衝開胎盤邊緣經宮頸管向外流出, 稱外出血或顯性剝離。


Ⅱ:內出血:如果胎盤邊緣仍附著於子宮壁或胎先露部固定於骨盆入口,

Advertisiment
血液積聚於胎盤與子宮壁之間, 無法經由子宮頸流出, 稱為內出血或隱形剝離。


Ⅲ:混合型:當內出血到達一定程度, 血液終會衝開胎盤邊緣及胎膜而外流, 或偶有出血穿破胎膜溢入羊水中成為血性羊水, 這種情況就稱為混合型出血。

胎盤

症狀與診斷


輕度胎盤早剝以外出血為主, 胎盤剝離面通常不超過胎盤面積的1/3, 多見於分娩期。 主要症狀為陰☆禁☆道流血, 量較多, 色暗紅, 伴輕度腹痛或無腹痛, 貧血的症狀不明顯。


重度胎盤早剝以內出血和混合型出血為主, 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面積的1/3, 有較大的胎盤後血腫, 多見於重度妊高征患者。 主要症狀是突然發生的持續性腹痛、腰酸、腰背痛, 疼痛程度與胎盤後積血多少有關,

Advertisiment
嚴重時可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 可沒有陰☆禁☆道流血現象或只有少量陰☆禁☆道出血及血性羊水, 但貧血程度往往較重。


臨床上根據病史、症狀、體征, 結合B超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作出診斷並不困難。

處理方式


當產婦入院時, 如果情況危重, 病人處於休克狀態, 應先積極地補充血容量, 改善休克情形。 必要時得及時終止妊娠, 以免因胎盤早期剝離的關係, 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安全。


母親及胎兒的預後與處理是否及時有著密切的關係。 胎兒未分娩出前, 胎盤可能繼續剝離, 難以控制出血, 若持續時間越長, 則病情會越嚴重, 併發凝血功能障礙等合併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醫生會根據孕婦病情輕重、胎兒的宮內狀況、產程進展等,

Advertisiment
決定終止妊娠的方式。

留意出血徵兆


不論是胎盤早期剝離還是前置胎盤, 常見的症狀均為陰☆禁☆道出血, 因此, 孕婦一旦出現陰☆禁☆道出血(不論出血量多少)、腹痛等症狀, 都應該立即去醫院檢查。


更多媽媽正在討論“胎盤”的話題:

胎盤前置須留意

(責任編輯:辛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