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口頭禪看你是哪類父母

很多人都有“口頭禪”, 自從當了父母, “口頭禪”開始變得意義非凡。 你最常對孩子說哪些“口頭禪”呢?今天就讓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父母常說的一些“口頭禪”著手, 看看在潛意識中, 你究竟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趣味心理測試:在寶寶面前的口頭禪, 你常用哪一款

1號 你好棒

2號 好了好了, 聽你的

3號 時間不夠, 我要走了

4號 我數到三

5號 你放著, 我來做

民主型

你好棒

你是自信心十足的現代父母, 對自己的寶貝已經有一套較熟稔的教育方式——以鼓勵代替責駡, 讚美代替批評, 讓孩子在陽光的生活環境中, 健康快樂地長大——這就是你希望的教育方式。

Advertisiment

父母表現 愛孩子就是智慧、分寸的愛

你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設立適當的目標, 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 與此同時, 你會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 給予孩子關注肯定和愛。

對孩子的影響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信經由你這樣的教育方式, 他在將來的成長過程中, 遇到挫折時的抗壓性會相對地提高很多。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是健康與樂觀的。

專家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 “你好棒”並不是表揚孩子的唯一方式, 不停變換的真心讚美才是小苗苗抽芽成長的美麗陽光。

溺愛型

好了好了, 聽你的

其實你是心太軟的父母, 很容易就妥協。

Advertisiment
也許你真的只是用心良苦而已, 希望孩子能瞭解你對他的愛是無止境的。

父母表現 愛孩子就是讓孩子說了算

你無原則地滿足孩子, 孩子要怎樣就怎樣而忽視對孩子的基本要求和規則。 但是, 有的時候你可能是因為溺愛得過了頭, 而讓孩子覺得你很軟弱並好受控制!

對孩子的影響

1歲以內的孩子無條件滿足是對的, 但是孩子3歲了還無條件地滿足, 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做錯事也不用承擔後果。

專家建議

你要懂得學會說NO並堅持, 或是讓他偶爾也跌跌撞撞一下, 這樣的孩子會比在父母的安全網保護下, 更快地長大與懂得保護自己, 會比你說一百次更有效!有時對孩子不妨更理性和嚴格點,

Advertisiment
這樣對孩子成長也是很正面和有效用的。

忽視型

時間不夠, 我要走了

其實你是無可奈何的父母, 很多時候由於某些原因, 不得不放棄孩子的需要, 為了自己、家庭和事業而拼搏。 常見於農村的留守家庭, 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背井離鄉;也常見於家庭條件優越的家庭, 父母忙著公司和事業, 沒時間精力顧上孩子。

父母表現 愛孩子卻顧不上孩子

你們平時很少交流溝通, 經常難見面, 孩子由老人或保姆帶大, 和自己的影子做伴。 你可能顧不上孩子的生日、家長會、兒童節, 甚至他考了100分你都無法和他好好慶祝一下。 你將孩子交托給他人, 認為這就夠了。

對孩子的影響

你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遺忘給他留下了大大的創傷。

Advertisiment
他感覺不到父母的關係, 就像被拋棄一樣, 無人疼愛。 研究表明, 忽視型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走極端, 要麼自卑不自信, 嚴重時自傷, 要麼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攻擊和敵意。

專家建議

不妨多讓孩子留在身邊, 或者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不需要你有多麼的富有, 他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和關注。

專制嚴愛型

我數到三

你是帶有一點權威和強勢的父母, 你希望小孩能乖乖地聽你的話, 做一個有教養、有禮貌的寶寶, 這樣的孩子才會讓你覺得有面子。

父母表現 愛孩子就是嚴格要求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

你很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你認為高要求、嚴標準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因此, 你會對孩子的管教比一般人嚴厲些,

Advertisiment
甚至會訂一些生活規則, 讓孩子按照你的規定去做, 而且一定要做到你滿意為止。

有時候你會心太急, 覺得孩子做不到你想要的標準而生氣。 其實你越是希望孩子做到好, 你就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凶, 以及越強勢, 在口氣與態度上就會嚴肅許多。

對孩子的影響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會更容易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 但他在學校中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 比較聽話、守紀律。 你的態度會讓孩子對你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恐懼與距離, 親子關係容易緊張。

專家建議

教養方式別太一板一眼, 偶爾要有彈性, 這樣會化解許多不必要的親子紛爭。 甚至於你在教導他時, 可以用一些幽默感以及輕鬆的說話方式、口氣, 和他聊天、談心,或是和孩子相處時多一些笑容,這會讓孩子對你更親近,以及有更多的愛與依賴感。

犧牲型

你放著,我來做

你是屬於現代“孝子”型的父母,對孩子真的是愛到心坎裡,對孩子的用心更是濃到最高點,疼愛孩子的心發揮到最極致,萬事都想在孩子前面,生怕委屈了孩子。

父母表現 只管孩子,無視自己

為了子女和家庭,你從來不考慮自己,總是壓抑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回避自己的感受,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犧牲自己的生活,忍辱負重,“時間都去哪了,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對孩子的影響

有的時候你對孩子真的是太過於擔心和操心了,凡事想得太多和太仔細,給自己與孩子都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會覺得被父母呵護得太無微不至而變得不夠獨立,甚至於太依賴,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專家建議

作為父母,我們先好好地愛自己,才有能力好好地愛別人。有的時候讓自己輕鬆一點,凡事不要太認真,開心一點,自在一點,讓自己適時地放寬心,不要為孩子的事情太過於煩心,這會讓你以及孩子享受更大的空間與自由。

找對方式,輕鬆育兒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都可以找對屬於自己的方法,讓育兒變得更為輕鬆和自然!

1、在撫養權上,儘量自己帶或是留孩子在身邊

由於年輕父母在工作精力、教育方法、責任心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生不久後交到老人身邊,父母平時只有週末或者節假日才去看孩子。在許多有問題的成年人諮詢個案都是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全部由老人撫養的情況。為了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建議年輕父母將孩子留在身邊,這樣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給予孩子身體和心理的陪伴。

2、在角色上,父母做參謀長,而不是董事長

要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民主的家庭氣氛,重要的是父母承擔顧問角色,而不是獨裁者。嘗試用開明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是自身問題解決的專家。有時,孩子的意見並不一定可行,但通過參與和實踐的過程,有助其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錯誤中學習,最終明白成功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思考才達到的。讓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還可以提升他的自我認同感。

3、在期待上,分清自己和孩子的需要

那些讓孩子馬不停蹄學這學那的父母也許會說“這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捫心自問,這真的是為他們好嗎?也許只有自己童年期未完成的願望在裡面,然後讓孩子代替自己補償而已。在美其名曰的期待裡,也許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大人不甘落後的面子。因此,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中,也許可以思考下哪些才是孩子所真正喜歡和需要的。

4、在言行舉止上,時刻想到你是孩子的榜樣

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自己就得做什麼樣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為他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會不加辨別地將父母的言行或生活習慣照單全收。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還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還可能埋下破壞親子關係的導火索。

5、在行動上,事先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

對於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事先訂立行為規範,並且堅持執行,在孩子達到時給予肯定,沒有達到時按照規定執行懲罰。肯定時,精神認可重於物質獎勵;懲罰時,可以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減少孩子喜歡的事物(如看電視或者遊戲的時間),而不是對孩子實施他不喜歡的事物(比如責駡、責打等)。

和他聊天、談心,或是和孩子相處時多一些笑容,這會讓孩子對你更親近,以及有更多的愛與依賴感。

犧牲型

你放著,我來做

你是屬於現代“孝子”型的父母,對孩子真的是愛到心坎裡,對孩子的用心更是濃到最高點,疼愛孩子的心發揮到最極致,萬事都想在孩子前面,生怕委屈了孩子。

父母表現 只管孩子,無視自己

為了子女和家庭,你從來不考慮自己,總是壓抑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回避自己的感受,總是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犧牲自己的生活,忍辱負重,“時間都去哪了,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對孩子的影響

有的時候你對孩子真的是太過於擔心和操心了,凡事想得太多和太仔細,給自己與孩子都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會覺得被父母呵護得太無微不至而變得不夠獨立,甚至於太依賴,永遠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專家建議

作為父母,我們先好好地愛自己,才有能力好好地愛別人。有的時候讓自己輕鬆一點,凡事不要太認真,開心一點,自在一點,讓自己適時地放寬心,不要為孩子的事情太過於煩心,這會讓你以及孩子享受更大的空間與自由。

找對方式,輕鬆育兒

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都可以找對屬於自己的方法,讓育兒變得更為輕鬆和自然!

1、在撫養權上,儘量自己帶或是留孩子在身邊

由於年輕父母在工作精力、教育方法、責任心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生不久後交到老人身邊,父母平時只有週末或者節假日才去看孩子。在許多有問題的成年人諮詢個案都是小時候不在父母身邊、全部由老人撫養的情況。為了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和信任感,建議年輕父母將孩子留在身邊,這樣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給予孩子身體和心理的陪伴。

2、在角色上,父母做參謀長,而不是董事長

要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民主的家庭氣氛,重要的是父母承擔顧問角色,而不是獨裁者。嘗試用開明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是自身問題解決的專家。有時,孩子的意見並不一定可行,但通過參與和實踐的過程,有助其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錯誤中學習,最終明白成功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思考才達到的。讓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還可以提升他的自我認同感。

3、在期待上,分清自己和孩子的需要

那些讓孩子馬不停蹄學這學那的父母也許會說“這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捫心自問,這真的是為他們好嗎?也許只有自己童年期未完成的願望在裡面,然後讓孩子代替自己補償而已。在美其名曰的期待裡,也許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大人不甘落後的面子。因此,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中,也許可以思考下哪些才是孩子所真正喜歡和需要的。

4、在言行舉止上,時刻想到你是孩子的榜樣

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自己就得做什麼樣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為他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會不加辨別地將父母的言行或生活習慣照單全收。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還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還可能埋下破壞親子關係的導火索。

5、在行動上,事先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

對於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事先訂立行為規範,並且堅持執行,在孩子達到時給予肯定,沒有達到時按照規定執行懲罰。肯定時,精神認可重於物質獎勵;懲罰時,可以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減少孩子喜歡的事物(如看電視或者遊戲的時間),而不是對孩子實施他不喜歡的事物(比如責駡、責打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