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哪些方面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兩個班的孩子在玩野戰遊戲。 小強是親親班的“偵察兵”, 被“司令員”老師派到“敵方”陣地寶寶班進行偵察。 不一會兒, 小強就回來了, 興沖沖地報告說, “敵人”正在吃飯, 吃的是草莓夾心巧克力派和荔枝果凍。 “司令員”一聽就樂了, 於是問他有幾個人在吃飯。 “沒注意。 …‘那看沒看到其他人都在做什麼?”“不知道。 ”正在這時候, 只聽一聲大喊——“繳槍不殺!”親親班被包圍了。 遊戲結束了, 小強拉了拉老師的手, 說:“老師, 是不是該吃飯了?”“司令員”老師真是哭笑不得, 這個孩子都看什麼去了?讓他偵察敵情, 結果他跑去看人家吃東西,

Advertisiment
把正經事兒都給忘了。

所謂馬虎大意的觀察, 是指幼兒的觀察缺乏細緻, 而且較難抓住觀察的重點。 對於感興趣的事物, 即使是不重要的細節他們也能觀察得十分仔細;對於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 即使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他們也會觀察得十分籠統、粗略, 通常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輪廓就得出結論, 不再進行深入的觀察。

針對這一問題,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進行輔導。

(1)讓幼兒明確觀察的目標和任務。 針對幼兒觀察目的性差、容易受到干擾的特點, 觀察的目標制訂得越具體明確越好, 尤其是要引導他們觀察不易引起他們注意的地方。 看圖說話是訓練幼兒進行有目的的觀察的一種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慢慢幫助幼兒掌握觀察的要素。 時間長了, 他們就學會自己提問, 進行主動而有目的的觀察。

(2)訓練幼兒觀察力的觀察對象要有吸引力。 剛開始用來觀察的物件應當是幼兒感興趣的或者能夠引起幼兒興趣的。 如果讓幼兒觀察的事物過於單調或者十分熟悉, 他們就會感到厭倦;而觀察的事物過於複雜、難度太大, 他們也會因為沒有成就感而減少觀察的興趣。

(3)指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適合於幼兒的常用觀察方法有:順序觀察法——就是讓幼兒學會有順序地觀察,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後、由近及遠;典型特徵觀察法——先讓幼兒注意那些重要的、典型的特徵,

Advertisiment
然後再過渡到一般特徵, 比較觀察法——同時觀察兩個以上的物體, 比較其異同;追蹤觀察法——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 最後不要忘了在幼兒觀察結束之後幫助幼兒進行概括和總結, 讓幼兒在獲得感性經驗的同時也掌握一些理性的知識, 這樣的觀察才是有意義的觀察。

(4)多途徑、多管道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事實上, 培養幼兒觀察力的途徑很多。 家長和教師應當儘量豐富幼兒的生活, 擴大幼兒的視野, 讓幼兒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 並且要在這個過程中, 善於抓住教育時機對幼兒進行觀察力的訓練和培養。 另外, 觀察力的發展水準也受到注意力、思維力發展水準的制約。 同步進行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能夠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Advertisiment
反過來, 幼兒觀察力的發展也促進了注意力、思維能力, 以及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