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認真、專注地聽取、理解他人語言所表達資訊的行為, 它既是一種習慣, 也是一種能力, 是幼兒接觸外界環境、接受資訊、感知和理解他人語言及經驗的重要途徑, 也是幼稚園重點培養的幼兒的基本能力。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語言領域中明確要求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談, 注意傾聽對方講話, 能理解日常用語”, 社會領域中也要求“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 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 更明確地將語言領域劃分為傾聽與表達、閱讀與書寫準備兩個子領域, 進一步強調了傾聽的重要性。
Advertisiment
但是, 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 很多幼兒都樂於表述, 卻不善於傾聽。 比如, 幼兒經常在還沒有聽清楚教師提出的要求的情況下, 就急於表達。 再如對教師提出的問題, 很多隻會想著自己的答案, 而不愛傾聽同伴的回答, 甚至在同伴講述時干擾別人。 這些現象說明, 培養良好的傾聽能力對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很重要。 我認為, 可以從喜歡聽、認真聽、持續聽、聽得懂四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一、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 讓幼兒喜歡聽1. 幼兒參與創設傾聽環境
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 當幼兒產生興趣時, 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傾聽活動中去。 創設環境是激發幼兒興趣的途徑之一。
Advertisiment
2.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欣賞教材
Advertisiment
教師需要精心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情節有趣、語言淺顯易懂的作品作為欣賞教材, 來激發幼兒傾聽的積極性。 對小班幼兒可以選擇簡短、有趣、易記憶的兒歌或故事, 如《手指歌》《小老鼠上燈檯》等;對中班幼兒可以選擇篇幅稍長、形象生動、有一定表演性的作品, 如《小熊過橋》《落葉》《樹真好》等;對大班幼兒可以選擇故事情節曲折、有一定挑戰性的作品, 如《小紅帽》《金雞冠的公雞》等。 為了更恰如其分地表現文學作品的意境, 使幼兒投入到故事情境中, 教師還需根據作品的特點, 選擇合適的音樂或圖畫, 以此營造豐富的傾聽氛圍。 如在學習散文詩《小樹葉》時, 教師配上了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在欣賞繪本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時,
Advertisiment
3.敏感地捕捉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教師利用晨間戶外活動、課間休息、餐後散步等時間, 盡可能地和每位幼兒交談, 從談話中捕捉幼兒感興趣的話題。 如“昨晚看了什麼動畫片”“晚上吃了什麼”“今天什麼事情讓你最高興”等。 除了利用過渡環節的時間與幼兒交流, 教師還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流露出的興趣點。 如在欣賞童話劇《老虎拔牙》視頻時, 電視裡插入了一段牙膏廣告, 幼兒非常感興趣, 大聲跟著說廣告詞。 於是, 在每天的談話活動中, 我增加了說廣告的環節, 讓幼兒輪流上臺說廣告詞, 並引導幼兒互相聽一聽他說的是不是和電視裡說的一樣。
Advertisiment
4.及時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傾聽表現
幼兒總是希望得到成人的誇獎, 教師的稱讚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肯定, 能使其堅持不懈地保持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師應充分利用表揚來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 特別是對於性格膽小的幼兒更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如:在學習兒歌《炊事員叔叔真正好》時, 我不小心將“饅頭”的音念錯了, 這時我聽到一個幼兒小聲說:“饅頭怎麼會是慢頭?”遇到這種情況, 有的老師為了不影響活動的進程, 就裝作沒聽見繼續活動了, 但我及時表揚了這名幼兒, 並獎勵了一張貼紙給他,全班幼兒都十分驚訝和羡慕,我說:“只有認真聽,才能學到本領。”從這以後,我經常對幼兒認真傾聽的行為進行獎勵,還評選出“傾聽星”“機靈小耳朵”等,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精心設計傾聽形式,引導幼兒認真聽1.用遊戲的形式開展傾聽訓練
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把枯燥無味的傾聽訓練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來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傾聽的興趣。在遊戲“改錯”活動中,教師故意說錯話,讓幼兒糾正。如教師說:“美麗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變黃了。”幼兒糾正:“美麗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變綠了。”通過有趣的遊戲,幼兒傾聽的興趣被激發了,傾聽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2.將提問權交給幼兒
在語言活動中,一般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但通常會有多名幼兒想要回答,教師不能顧及每一名幼兒,這樣部分幼兒就會因為沒有被教師點到而不去傾聽或者被動傾聽別人的回答。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改變了提問的主體,讓幼兒在經過小組討論後,自己提出問題。如在看圖講述《小兔為什麼遲到》時,教師先出示最後一張圖片讓幼兒觀察,接著進行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幼兒通過討論,提出了很多問題:“小兔為什麼滿頭大汗?”“手上的花為什麼都散了?”“小動物在等他,他去幹什麼了?”……在幼兒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逐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再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性非常高漲,他們不斷地對自己或同伴的想法加以肯定或否定。
三、多管道訓練,讓幼兒持續聽1.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幼兒保持傾聽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瞭解對方的觀點,在認真傾聽同組成員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討論的前提是學會傾聽,傾聽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互動,增強幼兒傾聽的持續性。在看圖講述《一瓶可樂罐》的活動中,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提出活動要求:每名幼兒說完後,同組的幼兒給他提一個建議,最後給說得最好的幼兒一個小紅花。這樣,幼兒在自己講述的同時,還要仔細聽別人說的好在哪裡。有的幼兒喜歡打斷別人說話,影響別人傾聽,同組的幼兒也能及時提醒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讓幼兒保持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2.用比賽活動,提高幼兒傾聽的準確性
幼兒的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傾聽的準確性較差,而傾聽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傾聽的效果。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傾聽訓練,以提高幼兒傾聽的準確性。除了用遊戲的形式開展傾聽訓練,我們還會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內容開展競賽活動。如“傳悄悄話”活動,教師設置了遞進的難度,剛開始讓幼兒傳片語,而且每組的人數較少;接著增加難度,傳短句;最後傳完整句子,並且增加幼兒人數。教師還設立了“小小郵遞員”“傳話筒”“金耳朵”等獎章,頒發給準確完成任務的幼兒。再如觀看《動物世界》動畫片時,教師先讓幼兒猜聽到的聲音是什麼動物發出的;再讓幼兒欣賞畫面,看猜測的是否正確;最後比一比誰猜對的最多。幼兒對這種比賽性質的遊戲活動樂此不疲,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傾聽的準確性。
四、增強幼兒對作品的理解能力,讓幼兒聽得懂1.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含義
幼兒對兒童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時不能理解作品中語言的含義,這時,教師不能急於求成,需要給幼兒充分傾聽的機會。如在欣賞詩歌《小樹葉》時,教師讓幼兒反復傾聽,給予幼兒消化的時間,然後再借助探索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如“假如讓你聽著這首詩畫一幅美麗的圖畫,你會畫什麼”“這首詩裡的我是誰”“這片小樹葉長在哪裡”等,説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最後再啟發幼兒圍繞詩歌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思考、想像、理解,讓幼兒聽懂作品所表達的含義。
2.通過傾聽品評讓幼兒理解作品含義
傾聽品評是指傾聽者對傾聽內容進行欣賞、理解、判斷、創新等處理,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結論。只有提高傾聽品評能力,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幼兒通過傾聽得到自己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是獨特的,與教師預設和其他幼兒理解的都不相同。如在看圖講述《誰的尾巴》時,一位幼兒說:“小動物的尾巴真好,人怎麼沒有尾巴呢?”昊昊說:“人是猴子變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尾巴就沒了。”小新說:“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掛在樹上蕩秋千!”明明說:“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跤了!”幼兒在互相傾聽品評的過程中,不但會認真思考,而且能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真正聽懂作品、理解作品。
並獎勵了一張貼紙給他,全班幼兒都十分驚訝和羡慕,我說:“只有認真聽,才能學到本領。”從這以後,我經常對幼兒認真傾聽的行為進行獎勵,還評選出“傾聽星”“機靈小耳朵”等,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二、精心設計傾聽形式,引導幼兒認真聽1.用遊戲的形式開展傾聽訓練
遊戲是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把枯燥無味的傾聽訓練通過有趣的遊戲形式來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傾聽的興趣。在遊戲“改錯”活動中,教師故意說錯話,讓幼兒糾正。如教師說:“美麗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變黃了。”幼兒糾正:“美麗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變綠了。”通過有趣的遊戲,幼兒傾聽的興趣被激發了,傾聽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2.將提問權交給幼兒
在語言活動中,一般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但通常會有多名幼兒想要回答,教師不能顧及每一名幼兒,這樣部分幼兒就會因為沒有被教師點到而不去傾聽或者被動傾聽別人的回答。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改變了提問的主體,讓幼兒在經過小組討論後,自己提出問題。如在看圖講述《小兔為什麼遲到》時,教師先出示最後一張圖片讓幼兒觀察,接著進行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幼兒通過討論,提出了很多問題:“小兔為什麼滿頭大汗?”“手上的花為什麼都散了?”“小動物在等他,他去幹什麼了?”……在幼兒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逐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再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性非常高漲,他們不斷地對自己或同伴的想法加以肯定或否定。
三、多管道訓練,讓幼兒持續聽1.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幼兒保持傾聽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瞭解對方的觀點,在認真傾聽同組成員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討論的前提是學會傾聽,傾聽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語言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互動,增強幼兒傾聽的持續性。在看圖講述《一瓶可樂罐》的活動中,幼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老師提出活動要求:每名幼兒說完後,同組的幼兒給他提一個建議,最後給說得最好的幼兒一個小紅花。這樣,幼兒在自己講述的同時,還要仔細聽別人說的好在哪裡。有的幼兒喜歡打斷別人說話,影響別人傾聽,同組的幼兒也能及時提醒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讓幼兒保持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2.用比賽活動,提高幼兒傾聽的準確性
幼兒的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傾聽的準確性較差,而傾聽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傾聽的效果。為此,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傾聽訓練,以提高幼兒傾聽的準確性。除了用遊戲的形式開展傾聽訓練,我們還會選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內容開展競賽活動。如“傳悄悄話”活動,教師設置了遞進的難度,剛開始讓幼兒傳片語,而且每組的人數較少;接著增加難度,傳短句;最後傳完整句子,並且增加幼兒人數。教師還設立了“小小郵遞員”“傳話筒”“金耳朵”等獎章,頒發給準確完成任務的幼兒。再如觀看《動物世界》動畫片時,教師先讓幼兒猜聽到的聲音是什麼動物發出的;再讓幼兒欣賞畫面,看猜測的是否正確;最後比一比誰猜對的最多。幼兒對這種比賽性質的遊戲活動樂此不疲,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傾聽的準確性。
四、增強幼兒對作品的理解能力,讓幼兒聽得懂1.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含義
幼兒對兒童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時不能理解作品中語言的含義,這時,教師不能急於求成,需要給幼兒充分傾聽的機會。如在欣賞詩歌《小樹葉》時,教師讓幼兒反復傾聽,給予幼兒消化的時間,然後再借助探索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如“假如讓你聽著這首詩畫一幅美麗的圖畫,你會畫什麼”“這首詩裡的我是誰”“這片小樹葉長在哪裡”等,説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最後再啟發幼兒圍繞詩歌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思考、想像、理解,讓幼兒聽懂作品所表達的含義。
2.通過傾聽品評讓幼兒理解作品含義
傾聽品評是指傾聽者對傾聽內容進行欣賞、理解、判斷、創新等處理,從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結論。只有提高傾聽品評能力,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幼兒通過傾聽得到自己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是獨特的,與教師預設和其他幼兒理解的都不相同。如在看圖講述《誰的尾巴》時,一位幼兒說:“小動物的尾巴真好,人怎麼沒有尾巴呢?”昊昊說:“人是猴子變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尾巴就沒了。”小新說:“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掛在樹上蕩秋千!”明明說:“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跤了!”幼兒在互相傾聽品評的過程中,不但會認真思考,而且能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真正聽懂作品、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