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大便檢視寶寶腸內健康

在正常狀況下, 嬰幼兒出生後24小時內, 會先解出胎便。 胎便通常顏色偏綠、暗綠或墨綠色, 但如果沒有在24小時內解出, 新生兒有可能是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 主因是某段大腸沒有神經, 糞便無法藉由正常腸內蠕動作用排出腸道, 因而在大腸尾端堆積。

Advertisiment

1歲以內健康寶寶排泄狀況

從一出生開始, 新生兒的排泄狀況每天都在變化。 新手父母如果想得知寶寶是否健康, 建議可從糞便的狀態、次數、顏色和味道開始瞭解, 而這同時也是醫生看診時的詢問依據。

狀態:6個月前:這時期嬰幼兒的糞便呈糊、稀狀, 整體來說是軟便的狀態, 通常是整坨或是散狀的, 但形狀比較不完整。

6個月後:之後寶寶的糞便硬度比大人的稍軟, 但已經比6個月前還成型一些。 這時期的糞便可能有條狀或顆粒狀, 條狀便便的排泄狀況有些時候要懷疑有便秘, 而顆粒狀便便重量稍重一些。

Advertisiment

次數:母乳寶寶:喝母乳的嬰幼兒排便次數彈性很大, 有可能7~8天才1次, 也可能1天就有7~8次。 這是因為母乳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而且母乳很少發生便秘的情形。

配方奶寶寶:正常的狀況下, 平均至少每1~2天要解便一次, 通常1天最少1次、最多2~3次, 如果超過3次以上, 可能代表寶寶有腹瀉情況。 如果寶寶時常2、3天才解一次大便, 建議檢查看看是否為配方奶成分不適應, 過敏或腸胃道功能的問題。

顏色:0~1個月:如同前面曾提到, 由於胎便偏綠色, 而寶寶在24小時內幾乎都會開始解胎便, 大約會持續4天左右, 常常大小便會一起排泄, 所以此時的墨綠色大便屬正常健康的現象。

1~2個月後:當胎便已漸漸地排出, 加上後來開始喝奶, 大便的顏色逐漸轉變。

Advertisiment
, 寶寶大便的顏色, 與腸道內菌叢狀況和攝取食物種類相關, 加上和消化系統中協助分解脂肪的膽汁交互作用後, 自然會造成如黃綠、黃、褐、墨綠等色交雜, 這些皆屬正常。

味道:在正常的狀況下, 寶寶的大便味道是很臭的。 這是因為寶寶以奶為主食, 奶水富含蛋白質, 因此排出的大便含蛋白質被消化之後的產物所致。 有的母乳寶寶大便味道帶點腥味, 這可能與媽媽前一餐是否吃海鮮有關, 由此可知, 媽媽的食物攝取也會影響寶寶的攝食狀況。

假如大便有異常的臭味, 也有可能代表寶寶健康有問題, 建議就醫檢查。 基本上, 只要寶寶的整體狀況沒問題, 排便的狀況都在安全範圍內, 通常都屬於健康的狀態。

腹瀉、便秘,

Advertisiment
是2種常見於寶寶被父母親認為異常排便狀況, 說明如下。

腹瀉:一般來說, 通常會造成腹瀉的原因有二:一, 因生病而拉肚子;二, 腸胃炎或不潔的餵食所導致。

5個月以前的寶寶, 體內還存在母體給予的抗體, 除非碰觸到外在的致病原, 否則較不容易生病;5個月之後的嬰幼兒, 體內抵抗力下降, 但活動力卻更旺盛, 對外接觸的機會大增, 無形中也提高受感染的機率。 如果餵食過程中沒有多加注意, 不小心吃進某些病菌, 將可能破壞腸內健康, 導致腹瀉。

便秘:寶寶便秘的原因, 大都是源自於其腸胃對於配方奶的不適應。 通常母乳寶寶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便秘, 有可能是先天腸胃有問題之故(如先天性巨結腸症)。

Advertisiment

瞭解不健康的便便特徵

在照顧過程中, 許多新手父母也慢慢發現寶寶的各種狀況, 由於是第一次碰到, 常常不是搞不清楚狀況, 不然就是手忙腳亂, 一面還擔心會不會因此忽略某些症狀, 而延誤帶寶寶就診的機會。 小編特別針對幾個常見的異常、不健康大便特徵, 說明如下, 也希望能提醒父母多留意。

灰白色大便:如果發現嬰幼兒的大便偏灰白色, 可能是因為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 即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如果積存在體內, 會造成黃膽、膽汁瘀積症及肝硬化, 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當發現寶寶的大便顏色偏淺時, 最好要注意並儘快就診。

含血的大便:除了含血之外, 如果大便有偏紅的症狀(如磚紅色), 也要特別注意。 寶寶如果大便含血,可能是因為腸炎、腸胃道出血或腸套疊。如果腸內有先天性的瘜肉,也可能會有血便的情況。

黑色大便:如果發現寶寶大便是黑色的,可能是因為吃了較多的含鐵易氧化食物,但也可能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後,血液在體內氧化時間過長而變色所致,建議儘快就醫檢查以確定病因。

2大原則‧照護寶寶腸道健康

想讓寶寶健健康康地正常排便,平日的生活照護相當重要。黃亮迪醫師提出以下3項原則,提醒新手父母務必多留意。

1. 餵食的容器&環境

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仍然很脆弱,因此能儘量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最好。首先,從最靠近寶寶的餐具和用餐環境開始。餐具每次用完都要清洗乾淨、做好消毒,用餐環境要固定、整潔,以免寶寶不小心吃到病菌而得到腸胃炎。

2. 餵食的規律性

嬰幼兒和成人的食物一定要分開處理和盛裝,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人不要用自己吃的食物亂喂寶寶。食材種類、質地不同,本應分開處理;並且每次餵食時要規律,固定時間、份量,讓寶寶本身和腸胃道都能夠適應與接受,才比較不容易拉肚子。

一個腸胃功能不穩定的孩子,整天喜歡到處東摸西摸,其排便狀態常介於拉與不拉之間;連帶影響營養吸收效果,因此體型瘦小,也常常生病;如果沒有調整與改善,未來可能會常常生病且影響發育,甚至是將來成長的發展。由此可知,寶寶腸道健康穩定與否,將可能從小影響到長大,父母不可不慎。

寶寶如果大便含血,可能是因為腸炎、腸胃道出血或腸套疊。如果腸內有先天性的瘜肉,也可能會有血便的情況。

黑色大便:如果發現寶寶大便是黑色的,可能是因為吃了較多的含鐵易氧化食物,但也可能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後,血液在體內氧化時間過長而變色所致,建議儘快就醫檢查以確定病因。

2大原則‧照護寶寶腸道健康

想讓寶寶健健康康地正常排便,平日的生活照護相當重要。黃亮迪醫師提出以下3項原則,提醒新手父母務必多留意。

1. 餵食的容器&環境

由於嬰幼兒的腸胃道仍然很脆弱,因此能儘量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最好。首先,從最靠近寶寶的餐具和用餐環境開始。餐具每次用完都要清洗乾淨、做好消毒,用餐環境要固定、整潔,以免寶寶不小心吃到病菌而得到腸胃炎。

2. 餵食的規律性

嬰幼兒和成人的食物一定要分開處理和盛裝,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人不要用自己吃的食物亂喂寶寶。食材種類、質地不同,本應分開處理;並且每次餵食時要規律,固定時間、份量,讓寶寶本身和腸胃道都能夠適應與接受,才比較不容易拉肚子。

一個腸胃功能不穩定的孩子,整天喜歡到處東摸西摸,其排便狀態常介於拉與不拉之間;連帶影響營養吸收效果,因此體型瘦小,也常常生病;如果沒有調整與改善,未來可能會常常生病且影響發育,甚至是將來成長的發展。由此可知,寶寶腸道健康穩定與否,將可能從小影響到長大,父母不可不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