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幼兒糞便性狀發現異常

從嬰幼兒糞便性狀發現異常
小兒由于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 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 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著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 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以及混合喂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 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 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 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 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預防和減少腹瀉, 并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 做到有病早治。

一、 母乳喂養兒糞便: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嬰兒,
Advertisiment
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 稠度均勻如藥膏狀, 或有種樣的顆粒, 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 呈酸性反應, 有酸味但不臭。 每天排便2-4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 突然增至5-6次大便, 則應考慮是否患病。 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 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 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 不能認為有病。 嬰兒在加輔食后大便次數可以減少。 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二、 人工喂養大便:以牛乳喂養的嬰兒, 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 質較硬, 呈中性或堿性反應。 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質多, 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 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 則排便次數增加, 便質柔軟。

三、 混合喂養兒糞便:無論人乳或牛乳喂養, 若同時加食淀粉類食物,
Advertisiment
則大便量增多, 硬度比單純牛奶喂養稍減, 呈暗褐色, 臭味增加。 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加多, 則大便與成人近似。 初加菜泥時, 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 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 停止添加菜泥。 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 如果沒有腹瀉, 不必停止加輔食, 數日以后胃腸習慣了, 這種情況隨之消失。

對嬰幼兒糞便性狀的觀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 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 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如果糞便中多泡沫, 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 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淀粉類的食物。 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 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 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Advertisiment


糞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關。 在小腸上部時由于膽紅素及膽紅素的作用, 故呈黃綠色;到結腸時膽綠素還原成膽紅素, 而呈黃色。 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 可因氧化性細菌作用將膽紅素變為膽綠素, 所以母乳喂養兒的正常糞便略呈綠色。 但牛乳喂養兒的糞便偏堿性, 可以進一步還原變為無色的糞膽原, 所以大便顏色較淡。 如果牛乳喂養兒排出綠色大便, 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癥, 為腹瀉的一種象征。 有些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錯誤地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 這是錯誤的。

有些疾病可以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反映出特點。 如果小兒有膽道梗阻情況, 則大便呈灰白色。 胃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鐵劑,
Advertisiment
可排出黑色的大便, 有的似柏油樣。 如果大便中帶有鮮紅的血絲, 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 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若除有血液外, 同時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糞質較少, 結合病兒陣發性腹痛的癥狀, 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 如果大便帶有膿血并有腥臭味, 可考慮為痢疾。

總之, 細心觀察的父母能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及時地發現問題。 若為食物結構搭配不當導致的消化不良, 通過及時調整搭配, 適當減少某一類食物的入量, 使異常的大便得到糾正。 但如果糞便異常不屬一般消化不良情況, 且合并有全身癥狀, 應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以免延誤。

相關用戶問答